《中国音韵学研究》讹夺举例

2011-03-19 16:31丁治民杜冬梅
关键词:广韵平声开口

丁治民,杜冬梅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中国音韵学研究》讹夺举例

丁治民,杜冬梅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中国音韵学研究》是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它的出版标志着现代音韵学的诞生。但“古音字类表”存在的一些讹夺等现象尚未引起前修时贤的关注。现参照《康熙字典》、《广韵》等辞书,分类列举“古音字类表”的疏漏现象,并以声母表和韵母表中韵字对应的情况稍加说明。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声母表;韵母表;讹夺

《中国音韵学研究》,瑞典高本汉著。该书是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重要经典著作,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该书是由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奠基者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三位巨人翻译的,“最后由赵君(元任)把全稿从文字的可读化,体例的一体化,跟内容的确当化三方面,跟原书对校了一遍,自己看‘腻’了过后,又找了一个‘新鲜的脑子’的丁君声树也从这三个方面把全书反复细校,并且把所有查得着的引证都核对了,遇必要时加以改正,然后才算放手。”[1]8这是中国语言学史上最强大的翻译团队;二是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音韵学的诞生,中国传统音韵学被赋予了新内涵;三是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印欧语之外语言历史的成功著作之一,现代音韵学的许多重要论著都是对高本汉的许多结论加以补充或修改,也就是基本上是对高本汉学说的修正。

前修时贤对高本汉修正的重点是对该书第三卷“历史上的研究”加以深入研究,而对其他三卷“古代汉语”、“现代方言的描写语音学”、“方言字汇”等关注不够,特别是第一卷“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部分是高本汉运用“历史比较法”构拟中古音的基础,如果这部分出了问题,势必影响结论的可信度。

“一部内容这么复杂的书,要它写得印得一点错误都没有,那是不敢希望的。所敢希望的,就是国内外学者看出无论内容或文字上的错误时,请随时不吝教正为幸。”[1]8这不仅体现了译者谦虚的态度和大度的胸襟,而且表达出译者要求该书日臻完善的强烈愿望。笔者在阅读《中国音韵学研究》时发现“古音字类表”中的一些讹夺等现象。这一现象也许是高本汉本人的疏忽,也许是译者的大意,也许是出版社的粗心,也许是许多学者已看到而不屑指出。但是,讹夺现象确实存在,但终究瑕不掩瑜。我们不揣鄙陋指出疏漏现象(我们所列举的现象不包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2003年印刷版的“出版说明”已指出的错误)①《中国音韵学研究》最易见到的版本是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本文就是依据商务印书馆1994年的影印本, 并参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目的是使该书更加完善,使三位先生治学精益求精的精神和为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得以继承。

一、古音字类表中,声母表所列的韵字及字形和韵母表所列的韵字及字形应相同。但事实上声母表所列之字与韵母表所列之字有不同的情况

1.见母三等合口上声[1]65,“卝”误,当为“廾”。《广韵》:“卝”乎切(见母 梗韵),“廾”居悚切(见母 肿韵)。同栏的“恭”“供”等都属于通摄;且通摄肿韵见母[1]128为“廾”。

2.喻母四等开口平声[1]71,“椰”,果摄麻韵见系[1]89为“”,两字《集韵》虽为异体[2]207,但两字形当统一。

3.泥母一等开口去声[1]77,“褥”误,当为“耨”。《广韵》:“褥”内沃切(泥母 沃韵)和而蜀切(日母 烛韵),“耨”奴豆切(泥母 候韵)和内沃切(泥母 沃韵);且流摄候韵泥系[1]123为“耨”。

4.娘二等开口平声[1]77,“饶”误,当为“铙”。《广韵》:“饶”如招切(日母 宵韵),“铙”女交切(娘母 肴韵);且効摄肴韵泥系[1]121为“铙”。

5.来母三等开口平声[1]78,“粱”,宕摄阳韵泥系[1]118为“梁”,两字《广韵》虽同音,但两字形当统一。

6.端母一等合口上声[1]79,“朵”,果摄果韵端系[1]90为“朶”,两字《集韵》虽为异体[2]407,但两字形当统一。

7.精母四等开口平声[1]81,“晴”误,当为“睛”。《广韵》:“晴”疾盈切(清母 清韵),“睛”子盈切(精母 清韵);且梗摄清韵端系[1]114为“睛”。

8.清母一等开口去声[1]82,“莱”误,当为“菜”。《广韵》:“莱”落哀、落代二切(来母 咍韵、来母 代韵),“菜”仓代切(清母 代韵);且蟹摄代韵端系[1]96为“菜”。

9.非母三等合口上声[1]84,“匡”误,当为“匪”。《广韵》:“匡”去王切(溪母 阳韵),“匪”府尾切(非母 尾韵);且止摄尾韵非系[1]94为“匪”①高本汉. 中国音韵学研究[C]. 赵元任, 罗常培, 李方桂, 译 // 李方桂. 李方桂全集: 12.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为“匪”, 是.。

10.止摄止韵知系[1]93,“耻”,徹母三等开口上声[1]72为“恥”。《正字通》:“耻”,俗“恥”字,但两字形当统一[4]293。

11.止摄止韵见系[1]93,“巳”误,当为“已”。《广韵》:“巳”祥里切(邪母 止韵),“已”羊己切(喻母 止韵);且同一行的端系有“巳”。喻母四等开口上声[1]71为“已”。止韵下的切字“巳”也当为“已”。

12.咸摄谈韵端系[1]100,“慙”,从母一等开口平声[1]82为“惭”,两字《集韵》虽为异体[2]285,但两字形当统一。

13.山摄换韵见系[1]107,“馆”,见母一等合口去声[1]64为“舘”,两字《集韵》虽为异体[2]555,但两字形当统一。

14.山摄删韵非系[1]107,“顽”误,当为“颁”。《广韵》:“顽”五换切(疑母 换韵),“颁”步还切(非母 删韵),且同一行的见系已有“顽”;又非母二等合口平声[1]84为“颁”。

15.山摄铣摄非系[1]108,“瓣”误,当为“辫”。《广韵》:“瓣”蒲莧切(並母 裥韵),“辫”(並母铣韵)。山摄裥韵非系[1]104有“瓣”,且並母四等合口上声[1]86为“辫”。

16.臻摄文韵见系[1]111,“示”误,当为“云”。《广韵》:“示”神至切(船母 至韵),“云”王分切(喻母 文韵);且喻母三等合口平声[1]72为“云”。

17.宕摄养韵见系[1]118,“亨”,晓母三等开口上声[1]68为“享”。两字《广韵》虽为异体,但两字形当统一。

18.效摄豪韵见系[1]120,“高”和“羔”中间的“蒿”误,当为“篙”。《广韵》:“蒿”呼毛切(晓母 豪韵),“篙”古劳切(见母 豪韵),“高”、“羔”古劳切(见母 豪韵);且同栏有“蒿”,又见母一等开口平声[1]64为“篙”。

19.效摄豪韵非系[1]120,“褒”,非母一等开口平声[1]84为“襃”,《广韵》“褒”虽为“襃”之俗体,但两字形当统一。

20.通摄锺韵见系[1]128,“胸”,晓母三等合口平声[1]68为“胷”。虽《正字通》[3]:“胸”同“胷”,但两字形当统一。

21.宕摄觉韵知系[1]137,“桌”,知母二等合口入声[1]72为“卓”。虽然《广韵》“桌”是“卓”的古文,但两字形当统一。

二、每一栏中,每两个韵的字之间用“;”隔开。但表中有多处要么把不同韵的字放在一起,而未用“;”;要么把同一韵的字用“;”隔开;要么不同小韵的字之间用“,”或“:”隔开,而非“;”

(一)不同韵的字放在一起,未用“;”隔开

22.见母二等开口平声[1]64,“街佳皆阶”当作“街佳;皆阶”。《广韵》:“街佳”古膎切,“皆阶”古谐切;且“街佳”在蟹摄佳韵[1]96,“皆阶”在蟹摄皆韵见系[1]96。

23.匣母二等开口平声[1]69,“鞋谐”当作“鞋;谐”。《广韵》:“鞋”户佳切(匣母 佳韵),“谐”户皆切(匣母 皆韵);且“鞋”在蟹摄佳韵[1]96,“谐”在蟹摄皆韵见系[1]96。

24.影母三等开口去声[1]70,“荫饮”当作“荫;饮”。《广韵》:“荫”於禁切(影母 沁韵),“饮”於锦切(影母 寝韵);且“饮”在深摄寝韵见系[1]103,“荫”在深摄沁韵见系[1]103。

25.知母二等开口入声[1]72,“劄摘”当作“劄;摘”。《广韵》:“劄”竹洽切(知母 洽韵),“摘”陟革切(知母 麦韵);且“劄”在咸摄洽韵知系[1]129,“摘”在梗摄麦韵知系[1]134。

26.澄母三等开口平声[1]73,“迟池”当作“迟;池”。《广韵》:“迟”直尼切(澄母 脂韵),“池”直离切(澄母 支韵);且“迟”在止摄脂韵知系[1]91,“池”在止摄支韵知系[1]92。

27.澄母三等开口平声[1]73,“储除虫冲”当作“储除;虫冲”。《广韵》:“储除”直鱼切(澄母 鱼韵),“虫冲”直弓切(澄母 东韵);且“储除”在遇摄鱼韵知系[1]125,“虫冲”在通摄东韵知系[1]128。

28.来母一等开口去声[1]78,“缆烂”当作“缆;烂”。《广韵》:“缆”卢瞰切(来母 阚韵),“烂”郎旰切(来母 翰韵);且“缆”在咸摄阚韵泥系[1]100,“烂”在山摄翰韵泥系[1]104。

29.精母四等开口去声[1]81,“祭际挤济”当作“祭际;挤济”。《广韵》:“祭际”子例切(精母 祭韵),“挤济”子计切(精母 霁韵);且“祭际”在蟹摄祭韵端系[1]97,“挤济”在蟹摄霁韵端系[1]97。

30.从母四等开口上声[1]82,“静践”当作“静;践”。《广韵》:“静”疾郢切(从母 静韵),“践”慈演切(从母 狝韵);且“静”在梗摄静韵端系[1]114,“践”在山摄狝韵端系[1]105。

31.心母四等开口去声[1]83,“四肆细”①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李方桂全集第12册), 为“四肆; 细”, 是.当作“四肆;细”[4]83。《广韵》:“四肆”息利切(心母 至韵),“细”苏计切(心母 霁韵);且“四肆”在止摄至韵端系[1]93,“细”在蟹摄霁韵端系[1]97。

32.非母三等合口平声[1]84,“纷分”当作“纷;分”。《广韵》:“纷”抚文切(非母 文韵),“分”府文切(非母 文韵);且臻摄文韵非系[1]111,为“纷;分”。

33.非母三等合口上声[1]84,“彼俾”当作“彼;俾”。《广韵》:“彼”甫委切(非母 纸韵 三等),“俾”并弭切(非母 纸韵 四等);且纸摄止韵非系[1]94,为“彼;俾”。

34.並母一等合口平声[1]86,“旁髈蒲”当作“旁髈;蒲”。《广韵》:“旁髈”步光切(並母 唐韵),“蒲”薄胡切(並母 模韵);且“旁髈”在宕摄唐韵非系[1]118,“蒲”在遇摄模韵非系[1]125。

35.並母二等开口平声[1]86,“排咆跑炮”当作“排;咆跑炮”。《广韵》:“排”步皆切(並母 皆韵),“咆跑炮”薄交切(並母 肴韵);且“排”蟹摄皆韵非系[1]96,“咆跑炮”在效摄肴韵非系[1]121。

36.並母二等开口上声[1]86,“跁罢”当作“跁;罢”。《广韵》:“跁”傍下切(並母 马韵),“罢”薄蟹切(並母 蟹韵);且“跁”在果摄马韵非系[1]89,“罢”在蟹摄蟹韵非系[1]96。

37.止摄止韵见系[1]93,“已矣”当作“已;矣”。《广韵》:“已”羊已切(喻母 止韵),“矣”于纪切(喻母 止韵);且“已”在喻母四等开口上声[1]71,“矣”在喻母三等开口上声[1]71。

38.止摄脂韵见系[1]94,“惟维帏遗”当作“惟维遗;帏”。《广韵》:“帏”洧悲切(喻母 脂韵),“惟维遗”以追切(喻母 脂韵);“帏”喻母三等合口平声[1]72,“惟维遗”喻母四等合口平声[1]71。

39.止摄脂韵知系[1]94,“槌锥”当作“槌;锥”。《广韵》:“槌”直追切(澄母 脂韵),“锥”职追切(照母 脂韵);且“槌”在澄母三等合口平声[1]73,“锥”在照母三等合口平声[1]74。

40.止摄未韵非系[1]94,“费疿”当作“费;疿”。《广韵》:“疿”方味切(非母 未韵),“费”芳未切(敷母 未韵);且“费”在敷母三等合口去声[1]85,“疿”在非母三等合口去声[1]84。

41.止摄至韵端系[1]94,“萃遂”当作“萃;遂”。《广韵》:“萃”秦醉切(从母 至韵),“遂”徐罪切(邪母 至韵);且“萃”在从母四等合口去声[1]82,“遂”在邪母四等合口去声[1]84。

42.蟹摄皆韵见系[1]96,“皆阶谐”当作“皆階;谐”。《广韵》:“皆阶”古谐切(见母 皆韵),“谐”户皆切(匣母 皆韵);且“皆阶”在见母二等开口平声[1]64,“谐”在匣母二等开口平声[1]69。

43.蟹摄灰韵端系[1]97,“颓催”当作“颓;催”。《广韵》:“颓”杜回切(定母 灰韵),“催”仓回切(清母 灰韵);且“颓”在定母一等合口平声[1]80,“催”在清母一等合口平声[1]82。

44.蟹摄祭韵见系[1]99,“锐卫”当作“锐;卫”。《广韵》:“锐”以芮切(喻母 祭韵),“卫”于岁切(喻母 祭韵);且“锐”在喻母四等合口去声[1]71,“卫”在喻母三等合口去声[1]72。

45.咸摄陷韵知系[1]100,“站蘸”当作“站;蘸”。《广韵》:“站”陟陷切(知母 陷韵),“蘸”庄陷切(照母 陷韵);且“站”在知母二等开口去声[1]72,“蘸”在照母二等开口去声[1]73。

46.咸摄梵韵非系[1]102,“梵泛”当作“梵;泛”。《广韵》:“梵”扶泛切(並母 梵韵),“泛”孚梵切(敷母 梵韵);且“梵”在並母三等开口去声[1]86,“泛”在敷母三等合口去声[1]85。

47.山摄仙韵见系[1]105,“焉延筵”当作“焉;延筵”。《广韵》:“延筵”以然切(喻母 仙韵),“焉”於乾切(喻母 仙韵);且“延”在喻母四等开口平声[1]71,“焉”在喻母三等开口平声[1]71。

48.臻摄震韵知系[1]110,“阵振震”当作“阵;振震”。《广韵》:“阵”直刃切(澄母 震韵),“振震”章刃切(照母 震韵);且“阵”在澄母三等开口去声[1]73,“振震”在照母三等开口去声[1]74。

49.臻摄吻韵非系[1]111,“忿愤”当作“忿;愤”。《广韵》:“忿”敷粉切(敷母 吻韵),“愤”房吻切(並母 吻韵);且“忿”在敷母三等合口去声[1]85,“愤”在並母三等合口上声[1]86。

50.梗摄登韵端系[1]113,“增憎曾”当作“增憎;曾”。《广韵》:“增憎”作滕切(精母 登韵),“曾”昨棱切(从母 登韵);且“增憎”在精母一等开口平声[1]81,“曾”在从母一等开口平声[1]82。

51.宕摄养韵见系[1]119,“往枉”当作“往;枉”。《广韵》:“枉”纡往切(影母 养韵),“往”于两切(喻母 养韵);且“枉”在影母三等合口上声[1]70,“往”在喻母三等合口上声[1]72。

52.宕摄漾韵见系[1]119,“诳诓”当作“诳;诓”。《广韵》:“诳”居况切(见母 漾韵),“诓”渠放切(郡母 漾韵);且“诳”在见母三等合口去声[1]65,“诓”在郡母三等合口去声[1]67。

53.效摄宵韵见系[1]121,“邀谣遥摇”当作“邀;谣遥摇”。《广韵》:“邀”於宵切(影母 宵韵),“谣遥摇”馀昭切(喻母 宵韵);“邀”影母三等开口平声[1]70,“谣遥摇”喻母四等开口平声[1]71。

54.流摄尤韵见系[1]123,“悠油游犹猷由尤邮”当作“悠油游犹猷由;尤邮”。《广韵》:“悠油游犹猷由”以周切(喻母 尤韵),“尤邮”羽求切(喻母 尤韵);且“悠油游犹猷由”在喻母四等开口平声[1]71,“尤邮”在喻母三等开口平声[1]71。

55.遇摄遇韵见系[1]126,“芋喻谕裕”当作“芋;喻谕裕”。《广韵》:“喻谕裕”羊戍切(喻母 遇韵),“芋”王遇切(喻母 遇韵);“喻谕裕”喻母四等合口去声[1]71,“芋”喻母四等合口去声[1]72。

56.通摄董韵端系[1]127,“桶动”当作“桶;动”。《广韵》:“桶”他孔切(透母 董韵),“动”徒揔切(定母 董韵);且“桶”在透母一等合口上声[1]80,“动”在定母一等合口上声[1]80。

57.通摄东韵知系[1]128,“终充”当作“终;充”。《广韵》:“终”职戎切(照母 东韵),“充”昌终切(穿母 东韵);且“终”在照母三等合口平声[1]74,“充”在穿母三等合口平声[1]74。

58.通摄东韵非系[1]128,“风丰”当作“风;丰”。《广韵》:“风”方戎切(非母 东韵),“丰”敷空切(敷母 东韵);且“风”在非母三等合口平声[1]84,“丰”在敷母三等合口平声[1]85。

59.深摄入声缉韵见系[1]130,“揖邑”当作“揖;邑”。《广韵》:“揖”伊入切(影母 缉韵),“邑”於汲切(影母 缉韵);且“揖”在影母四等开口入声[1]70,“邑”在影母三等开口入声[1]70。

60.山摄入声薛韵知系[1]131,“撤徹澈”当作“撤徹;澈”。《广韵》:“撤徹”丑列切(徹母 薛韵),“澈”直列切(澄母 薛韵);且“撤徹”在徹母三等开口入声[1]72,“澈”在澄母三等开口入声[1]73。

61.梗摄入声昔韵非系[1]135,“僻擗闢”当作“僻;擗闢”。《广韵》:“僻”芳辟切(敷母 昔韵),“擗闢”房益切(並母 昔韵);且“僻”在敷母三等开口[1]85,“擗闢”在並母三等开口[1]86。

(二)同一小韵的字用“;”隔开

62.见母一等合口平声[1]64,“蚣;功公工;攻”当作“蚣功公工攻”[4]64。《广韵》:“蚣功公工攻”都是古红切;且通摄东韵见系[1]127,为“工公功蚣攻”①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李方桂全集第12册), 为“工公功蚣攻”, 是.。

63.澄母三等开口平声[1]73,“驰;迟池”当作“驰池;迟”。《广韵》:“驰池”直离切(澄母 支韵),“迟”直尼切(澄母 脂韵);且“驰池”在止摄支韵知系[1]92,“迟”在止摄知韵知系[1]91。

64.来母一等开口去声[1]78,“滥;缆”当作“滥缆”。《广韵》:“滥”卢瞰切(来母 阚韵),“缆”卢瞰切(来母 阚韵);且咸摄阚韵泥系[1]100为“滥缆”。

65.精母四等开口去声[1]81,“溅;箭”当作“溅箭”。《广韵》:“溅”子贱切(精母 缐韵),“箭”子贱切(精母 缐韵);且山摄缐韵端系[1]106为“溅箭”。

66.清母四等开口去声[1]82,“刺;莿”当作“刺莿”。《广韵》:“刺”七赐切(清母 寘韵),“莿”七赐切(清母 寘韵);且止摄寘韵端系[1]93为“刺莿”。

67.非母三等合口上声[1]84,“反;返”当作“反返”[4]84。《广韵》:“反”府远切(非母 阮韵),“返”府远切(非母 阮韵);且山摄阮韵非系[1]108为“反返”②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李方桂全集第12册), 为“反返”, 是.。

68.並母一等开口入声[1]86,“泊;薄”当作“泊薄”。《广韵》:“泊”傍各切(並母 铎韵),“薄”傍各切(並母 铎韵);且宕摄铎韵非系[1]136为“泊薄”。

69.止摄止韵见系[1]93,“纪;己”当作“纪己”。《广韵》:“纪”居里切(见母 止韵),“己”居里切(见母 止韵);且见母三等开口上声[1]65为“纪己”。

70.止摄寘韵见系[1]93,“义;议谊”当作“义议谊”。《广韵》:“义”宜寄切(疑母 寘韵),“议谊”宜寄切(疑母 寘韵);且疑母三等开口去声[1]67为“义议谊”。

71.蟹摄皆韵见系[1]98,“槐;怀”当作“槐怀”。《广韵》:“槐”户乖切(匣母 皆韵),“怀”户乖切(匣母 皆韵);且匣母二等合口平声[1]69为“槐怀”。

72.梗摄登韵端系[1]113,“謄;腾”当作“謄腾”。《广韵》:“謄”徒登切(定母 登韵),“腾”徒登切(定母 登韵);且定母一等开口平声[1]80写为“謄腾”。

73.梗摄登韵端系[1]113,“增憎曾;层”当作“增憎;曾层”。《广韵》:“增憎”作滕切(精母 登韵),“曾”昨棱二切(从母 登韵),“层”昨棱切(从母 登韵);且从母一等开口平声[1]82为“曾层”,“增憎”在精母一等开口平声[1]81。

74.梗摄青韵端系[1]114,“丁叮;钉”当作“丁叮钉”。《广韵》:“丁叮”当经切(端母 青韵),“钉”当经切(端母 青韵);且端母四等开口平声[1]79为“丁叮钉”。

75.梗摄青韵端系[1]114,“廷庭霆;亭停”当作“廷庭霆亭停”。《广韵》:“廷庭霆”特丁切(定母青韵),“亭停”特丁切(定母 青韵);且定母四等开口平声[1]81为“廷庭霆亭停”。

(三)不同小韵的字之间用“,”或“:”隔开,而非“;”

76.郡母三等开口上声[1]66,“近”后的“:”当改为“;”。

77.来母三等开口平声[1]78,“良”和“瘤”之间的“,”当改为“;”。

78.从母一等合口平声[1]82,“锉”和“存”之间的“,”当改为“;”。

79.並母一等合口平声[1]86,“培”和“磐”之间的“,”当改为“;”。

80.止摄至韵端系[1]93,“肆”后的“;”应删除。

81.遇摄语韵知系[1]126,“阻”和“楚”之间的“:”①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李方桂全集第12册), 为“ ; ”, 是.当为“;”[4]126。

82.山摄末韵见系[1]131,“阔”“豁”之间的“,”当为“;”。“豁”和“活”之间的“,”当为“;”。

三、韵字错位于同栏,或异栏,或不同的声母和韵母之中

83.晓母三等合口平声[1]68,“辉挥暄徽;喧諠”当作“辉挥徽;暄喧諠”。《广韵》:“暄喧諠”况袁切(晓母 元韵);且止摄微韵见系[1]93仅有“辉挥徽”,无“暄”;山摄元韵见系[1]108仅存有“喧諠”,而无“暄”。故声母表“暄”误置“辉挥徽”,当归入“喧諠”;韵母表元韵见系夺“暄”,当补。

84.禅母三等合口平声[1]76,“殊;垂;纯醇;殳”当作“殊殳;垂;纯醇”。《广韵》:“殊”市朱切(禅母 虞韵),“殳”市朱切(禅母 虞韵);且遇摄虞韵知系[1]126为“殊殳”。

85.並母三等合口去声[1]86,“父;愤;腐釜;奉”当作“父腐釜;愤;奉”。《广韵》:“父腐釜”为扶雨切(並母 麌韵);且遇摄麌韵非系[1]126为“父腐釜”。

86.明母一等开口入声[1]87,“沫”,误。当置于其栏下一等合口入声“末”之后,为“抹末沫”。《广韵》:“抹末沫”为莫拨切(明母 末韵);且山摄入声末韵非系[1]131为“抹末沫”。

87.效摄萧韵非系[1]121,“漂”,误。《广韵》:“漂”抚招切(敷母 宵韵)和匹妙切(敷母 笑韵),没有萧韵一读;且“漂”在敷母三等开口平声[1]85,所以,“漂”当置于效摄宵韵非系[1]121。

88.流摄有韵知系[1]123,“授”,误,当置于流摄宥韵知系[1]124,为“寿售授”。《广韵》:“授”承咒切(禅母 宥韵),“售”承咒切(禅母 宥韵),“受”殖酉切(禅母 有韵);且“受”在禅母三等开口上声[1]76,“授售寿”在禅母三等开口去声[1]76。

四、每一个韵字在声母表、韵母表各出现一次,声母表和韵母表的字数应相同,但表中有夺字的情况

89.疑母三等合口去声[1]67,夺“院”,当补。因为山摄缐韵见系[1]108有“院”。

90.匣母一等开口平声[1]69,夺“猴”,当补。因为流摄侯韵见系[1]122有“猴”;且“猴、侯、喉”,《广韵》户钩切(匣母 侯韵)。

91.山摄阮韵见系[1]108,夺“阮”,当补。因为疑母三等合口上声[1]67有“阮”;且“阮”,《广韵》虞远切(疑母 阮韵)。

致谢:初稿承蒙黄笑山、储泰松、金理新三位先生赐正,特致谢悃。文中失误,概由作者负责。

[1] 高本汉. 中国音韵学研究[M]. 赵元任, 罗常培, 李方桂,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2] 丁度. 集韵[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3] 张自烈. 正字通[C] // 《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 续修四库全书: 第235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305.

[4] 高本汉. 中国音韵学研究[C]. 赵元任, 罗常培, 李方桂, 译 // 李方桂. 李方桂全集: 12.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Case Study of Errors and Omissions in A Study of Chinese Phonology

DING Zhimin, DU Dongmei
(School of Humanities,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The publication of A Study of Chinese Phonology, one of the classics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philology,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Chinese phonology. But, in the book, the errors and omissions in“the Classification Table of Ancient Sounds” have not drawn attention of previous scholars. Based on such dictionaries as Kangxi Dictionary and Guang Yun, such errors and omissions were classified. Furthermore, the classifications were illustrated by means of the correspondent rhyming words between the Consonant Table and the Vowel Table in the book.

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 A Study of Chinese Phonology; Consonant Table; Vowel Table; Error and Omission

(编辑:刘慧青)

H113

A

1674-3555(2011)06-0057-07

10.3875/j.issn.1674-3555.2011.06.008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2010-12-3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YY05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09JHQ022)

丁治民(1969- ),男,江苏东台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史

猜你喜欢
广韵平声开口
明代韵书《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又音考察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Zipp全新454 NSW碳纤开口轮组
不易滑落的毛巾
和小动物一起开口吃饭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
《广韵痱、疿及相关病名考释*
让引文“开口”,让典故“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