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声

  • 格律有秘密,补写促鉴赏
    统里,汉字分为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其中上平声和下平声合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统称为仄声。但是,由于语音变迁,现在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普通话里读上声和去声的基本是古仄声字,但普通话里读阴平阳平的除了大部分是平声字,还有一小部分是古入声字,即仄声字。2.平仄相间。一句诗里要做到平仄相间,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指在绝句或律诗中,每一句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忽略(五言则是第一、三

    师道·教研 2023年7期2023-08-17

  • 论皖南泾县吴语古影母非开口平声字归上的音变原因*
    州吴语影母非开口平声字归上这一典型的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的音变现象。研究认为该音变的外因是与明清官话标准音阴平调值趋同;音变内因是方言阴阳平调值接近,当在非开口呼前,奉、微、疑、喻、匣等浊声母变为零声母,与影母字声韵相同时,阴阳平字就有混同的趋势,为保持阴阳平字的区别这一汉语方言中的强势规则,从而推动影母非开口平声字的声调发生变化。1 引言1.1 本文研究的问题及音变原因的相关研究泾县地处中国皖南,是宣州吴语和江淮官话共存的双方言区。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泾县吴

    语言科学 2023年4期2023-08-10

  • 《浣溪沙》词律发微
    字仄声,“离”字平声,“慢”字仄声;韦词“清晓妆成寒食天”,“清”字平声,“妆”字平声,“寒”字平声。上阕第二句第一、三字,韩词“六铢衣薄惹轻寒”,“六”字仄声,“衣”字平声;孙词“江边一望楚天长”,“江”字平声,“一”字仄声。上阕第三句第一、三字,韩词“慵红闷翠掩青鸾”,“慵”字平声,“闷”字平声;韦词“卷帘直出画堂前”,“卷”字仄声,“直”字仄声;下阕第一句第一、三字,韩词“罗袜况兼金菡萏”,“罗”字平声,“况”字仄声;韦词“指点牡丹初绽朵”,“指”字

    名作欣赏 2023年14期2023-05-18

  • 《新撰字镜》所引《切韵》下平声性质考
    特别是《切韵》下平声的引用,贞苅伊德认为此部分与其他四声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同[4]。藤田拓海认为《新撰字镜》所引《切韵》下平声与《唐韵》更为接近[5]23。然而,贞苅伊德没有提出实质性证据,藤田拓海的论证也值得进一步商榷,故而这一问题还有可探讨的空间。本文拟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藤田拓海的研究结论做进一步讨论,同时对《新撰字镜》所引《切韵》下平声部分重新进行分析。本文所据《新撰字镜》底本为天治元年抄本[6]。有关《切韵》系韵书的材料版本,本文以周祖谟《唐五代韵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11-26

  • 《广韵》《集韵》与唐诗声韵研究
    平。第一字必须为平声,否则犯孤平。尚字,《诗韵合璧》归入去声二十三漾,如此,杜甫便犯了诗家大忌。事实如何呢?查《广韵》,可知尚字有平声、去声两种读音,分别归入下平声十阳韵(尚字下释文曰:“尚书,官名。”)[2]176和去声四十一漾韵(尚字下释文曰:“庶几,亦高尚,又饰也、曾也、加也、佐也。”)[2]426。此处“尚书”是官名,指的是王思礼、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唐书·肃宗纪》:“乾元二年七月,以兵部尚书、潞泌(“泌”应为“沁”)节度、霍国公王思礼兼太原尹

    南都学坛 2021年3期2021-11-25

  • 浅识楹联平仄规律
    平即为四声调中的平声,在日常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其实就是在现代汉语拼音中的第一声、第二声,它是一个平调。仄就是不平的意思,是四声调中的上声、去声、入声,在现代汉语拼音中的第三声、第四声,仄声有升有降。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的汉字都是平声,极少数为仄声。遵循楹联中的平仄,可以使得楹联的节奏音韵不那么单调,读来抑扬顿挫,更显音律和谐之美。在我引导学生认识平仄时,我考虑到了趣味性,毕竟学习古人的文学艺术,受到时空的限制,以及现代汉语具体表达方式的影响,在一定

    课外语文 2021年12期2021-05-17

  • 论《老子》“无为”的“为”的读音 ——对裘锡圭先生《说〈老子〉中的“无为”和“为”》的商榷
    的‘为’一样读为平声,可能是因为要统一‘无为’读音的关系。”裘先生对如此重大的破绽只用一个没有证据的推论就简单地一笔带过,这是笔者不能同意的。因为“为”读去声和读平声,其词性和意思是有很大不同的,是不能相混的。以上是裘先生立论的两点主要证据。二笔者认为用这样的押韵文献的证据来证明“无为”的“为”读去声,这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在先秦文献中,去声和平声相押的现象是相当常见的,不能认为一定是同调才能相押,异调相押是常态,不是个别例外。考论如下:顾炎武《音学五书》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3-07

  • 一部破解格律诗深层密码之作 ——读《节奏说》有感
    ,一、二声,称为平声;三、四声,称为仄声。在古代汉语中,平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是仄声。平声字与仄声字按一定规律组合,就形成了诗句中悦耳动听的节奏。押韵、平仄、对仗,是近体诗的三大要素,其中平仄又是近体诗的最重要特征。作者李启隆紧紧牵住平仄这个“牛鼻子”,以“平仄是诗的节奏”这句话来解说平声字与仄声字的组合规律。在我们汉语中,假若5个字一句,像外星人那样说话全用平声或仄声就没有节奏,若是按“平仄平仄平……”这样简单组合,节奏又会太单调,不能产生音乐美。

    工会博览 2020年27期2020-10-23

  • 近体诗之“形”之传承和发展
    十六字;(2)押平声韵;(3)每句平仄有规定;(4)每首颈联要对仗。从字数上来讲,绝句是律诗的一半,五言是二十字,七言是二十八字。但是不是所有绝句都属于近体诗,包括乐府诗里头也一样,也有一些乐府诗属于近体诗。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说到乐府、绝句中不同时满足押平声韵和每句平仄规定这两条规则都属于古体诗,反之,就属于近体诗。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是一首五言绝句,“光”“霜”“乡”押平声韵。按照五绝平起入韵式

    名作欣赏 2020年27期2020-09-18

  • 满语长元音研究 ——基于《满文原档》的考察
    bii对音“毕(平声读)”,pii对音“闢依”,sii对音“些”,tii对音“提依”,tii对音“迪依(平声读)”,lii对音“礼依(平声读)”,mii对音“密依(平声读)”,cii对音“切(平声读)”,jii对音“济依(平声读)”,kii对音“楷”,gii对音“竭(平声读)”,hii对音“谐”,žii对音“哩依”,fii对音“费依(平声读)”。(1)据《清汉对音字式》第9-15页内容摘编。汉族姓氏的“李”字,早期满文写作li,而清高宗钦定满语音韵,要求写

    满语研究 2020年1期2020-08-18

  • 乡话古次浊平声字声调的分化与古次浊声母演变*
    提要 乡话古次浊平声字今部分读阴平、部分读阳平,凡是声母为[m][n][ȵ][ŋ]的字,读阴平;但声母为擦音塞擦音的字,既有读阴平的,也有读阳平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受另一条语音演变规律的影响。乡话古平声字以声母为条件分化为阴平和阳平的演变发生时,来母、以母字的擦化塞擦化演变也正在进行。今读擦音塞擦音的来母、以母字在平声分化之前已经变为擦音塞擦音的,混入古全浊声母,读阳平;今读擦音塞擦音的来母、以母字在平声分化之前还没有变为擦音塞擦音的,则与清平字一起归

    语言科学 2020年3期2020-07-23

  • 题画诗赏析
    而且要做到仄声起平声落。前联两句,“清泉”对“松涛”,名词对名词,“震”对“响”,动词对动词,“彝寨”在“寨”字是仄声字,“声急”的“急”字是平声落韵,做到平仄相对。后面两句“黑”对“黄”形容词,“狗”对“牛”名词,“摇尾”对“过桥”,动宾词组,“宾客”对“田野”名词,“到”是仄声字,“诗”是平声字,做到仄起平落,符合联句的平仄要求。最末两句是尾联,第七句写扶贫干部深入千家万户,走进农家门,促膝谈心的具体行动,第八句写党的富民政策,虽然脱贫了,还要增添好的

    云南农业 2020年2期2020-03-26

  • 浅谈诗教重返初中课堂的价值
    六字依次为仄声、平声、仄声,则下一句的第二、四、六字依次应为平声、仄声、平声。“家”是平声,“燕”是仄声,“春”是平声,符合要求。同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第二、四、六字依次为平声、仄声、平声,则下一句的第二、四、六字依次应为仄声、平声、仄声,“草”是仄声,“能”是平声,“马”是仄声,也符合要求。故正确答案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学生经过系统性的学习,熟悉诗词的格律要求,便可轻松解决类似疑问。二、理解意象,提高

    科学咨询 2020年38期2020-01-07

  • 小学古诗“平仄诵读法”的魅力与陷阱
    ,也有转折的,“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因此,古人就把四声归为“平、仄”两类:发音平直的“平”为一类,为“平声”;发音有转折的“上、去、入”合并为一类,为“仄声”(“仄”即“倾斜”“不平”义)。一个个汉字组成的语句,如果平仄参差,发声就是由一个个不同音长音高音调的音符组合而成的具有不同节奏、抑扬顿挫的乐句,诵之如歌。1.平长仄短节奏强明代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云:“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2期2019-09-10

  • 王和卿散曲小令音韵简析
    规定作品何处该押平声韵,何处该押仄声韵。散曲的押韵方式和诗、词不同,散曲的韵字平、上、去和入派三声可以合用,须一韵到底,不可换韵或转韵。据统计王和卿小令的用韵方式为七种。表1 王和卿散曲小令押韵方式一览表散曲家在创作散曲时,会根据个人喜好、审美趋向、价值评判来选择使用押韵的方式。前六种押韵方式中,王和卿用韵方式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全首平上互押、全首平去互押、全首平上去合押、全首平上入合押、全首平入互押、全首平上去入合用。1、全首平上声韵互押(平声韵字下用“

    长江丛刊 2019年22期2019-09-03

  • 从语气词、叹词看上古汉语声调构拟*
    声分布上不均匀,平声数量最多。参考民族语与现代方言,可以看出这种四声失衡的情况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平声在音节形式上是不带标记的CV结构,上、去二声则可能是带有韵尾的CVC结构。汉语平、上、去三调在上古的决定性区别是音段而非音高。1 引言上古汉语是否有声调引起了众多讨论(如王力1985:73-81;奥德里古尔2010;梅祖麟2010;郑张尚芳1987;潘悟云2000:154-163等)。近三十年来,奥德里古尔(2010)首倡的“韵尾起源说”影响最大,但学界仍然

    语言科学 2019年2期2019-08-14

  • 吟出古诗之美
    个字、第五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不重要,而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则非常重要。第二条,同句相间,即一句之中,平声和仄声要间隔开,就是说二四六字的平仄要间隔开。如“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第三条,同联相对。一联之中,平仄要相对,就是相反,所以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声,第二句的第二个字就得是仄声,第二句的第四个字就得是平声,第二句的第六个字就得是仄声,构成“仄平仄”。第四条,邻联相粘。邻联就是第二句和第三句,它们挨着,但不是同一联。它们的平仄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5期2019-06-13

  • 唐诗一字平仄两读而义有异同问题之八 ——字音的借读
    “义从去声,读用平声。”意思是:“称”字有平去两读,平声义有“衡量物体轻重”等,去声义有“适合、符合、相当”等,此句中用去声义,但在此处要弃用去声读,而取用另一义项的平声读,以求合律。仇氏还用“义从平声,读用去声”的表述来解释此类字另一方面的借读。即在句中用该字平声义,因违律要弃用其本读平声,而取用他义的去声。如杜甫五律诗中“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的“要”字在此处表示平声义邀请,而用他义的去声读。仇氏的解释是允当可取的。不过仇氏也有误判。如“重”字义为重

    长江学术 2019年2期2019-06-11

  • 《徐氏类音字汇》中古全浊声母的读音
    读塞音、塞擦音逢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这是官话方言重要的特征[5]。虽然项梦冰(2013)对只用全浊声母的今读类型给汉语方言分区有不同的看法,但通过地理语言学研究发现,古全浊声母清化逢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对官话方言还是有效的[6]。《徐氏类音字汇》以盐城方言语音为基础编排。古全浊声母在《徐氏类音字汇》中的读音分合是否符合官话方言的特点?有没有例外情况?跟现在盐城方言相比有什么差异?这些问题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二、 塞音古全浊声母在《徐氏类音字汇》中今读塞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03-21

  • 唐诗一字平仄两读而义别或义同的问题
    。主要是该字具有平声和上声、平声和去声、平声和入声的两种音读而意义或异或同或异同兼具的复杂问题。这种语音关系密切的不同音读,用现代语音学来解释,即是一字具有声母相同(或同类,即同发音部位)、韵母相同而声调则分平与上、平与去、平与入的不同音读,而且一般与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的不同类型或名词义、动词义的不同义项相关联、相对应。这是汉语音义的重要特点,在唐诗有了集中的表现。训诂学上把转变一字的声调来显示音读的不同,以体现字义的转变,叫做破读。这种声韵相同而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8年10期2018-11-30

  • 不合格春联举例并浅析
    字,下联的末尾用平声字。还要避免三平尾(末尾三个平声字相连)。当然内容肯定是吉祥的或颂扬的。顺便谈谈“平仄”,如果是按照旧声韵四声分,为平、上、去、入,其中“平”又分阴平(如方言中的“汪”、“香”类读音)、阳平(如方言中“王”、“祥”类读音),总称“平声”,简称“平”,“上”“去”“入”三声统称“仄声”(如方言中的“平”声以外的读音,即不平便仄的意思),简称“仄”;如果按照新声韵(普通话声韵)分,四声为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40期2018-10-21

  • 行唐方言平声调值分析
    中记载的行唐方言平声的调值参差不同,本文结合田野调查法和实验语音学方法对行唐方言平声进行单字调声调分析,力求还原行唐方言平声的面貌。关键词:行唐方言;平声;调值行唐县隶属河北省石家庄市管辖,距石家庄市区50公里。在方言划分上,行唐方言被划归冀鲁官话石济片赵深小片。笔者在2015年对行唐主体区域的方言区进行了田野调查,发现行唐平声在调类上不区分阴阳,在调值上读为24。但是我们在查阅文献资料中发现前辈学者对行唐方言平声的调值记载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对各个文献中的

    北方文学 2018年15期2018-07-21

  • 近体诗入韵辨析失误的原因分析
    ,在诗韵里属于上平声中的“微”韵。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读音,“妹”和“力”似乎也是入韵的,这就涉及到了近体诗的入韵规则。近体诗的入韵以平韵(阴平、阳平)为多,仄韵(上声、去声、入声)比较少见,它的用韵要求很严格,无论律诗(五律、七律和排律)和绝句(五绝和七绝),都必须一韵到底,并且不许邻韵通押。“妹”在诗韵里属于去声中的“队”韵,而“力”则属于入声中的“职”韵。近体诗的入韵虽然以平韵为主,但仄韵并非没有,无论是律诗或绝句,都能找到这样的例子。比如唐代刘长卿的

    新教育 2018年5期2018-02-22

  • 唐诗一字平仄两读而义别或义同的问题(上)
    。主要是该字具有平声和上声、平声和去声、平声和入声的两种音读而意义或异或同或异同兼具的复杂问题。这种语音关系密切的不同音读,用现代语音学来解释,即是一字具有声母相同(或同类,即同发音部位)、韵母相同而声调则分平与上、平与去、平与入的不同音读,而且一般与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的不同类型或名词义、动词义的不同义项相关联、相对应。这是汉语音义的重要特点,在唐诗有了集中的表现。训诂学上把转变一字的声调来显示音读的不同,以体现字义的转变,叫做破读。这种声韵相同而

    中学语文 2018年28期2018-02-09

  • 唐诗一字平仄两读而义别或义同的问题(下)
    字的基本义项具有平声和去声两种音读,唐诗中约有50字具有这种音义特点。到了现代,它们只保留平声或去声一读。这里挑出“忘、思、衆、嘆、探”等5字来讨论。1.忘A.广韵巫放切,去漾微,今读wàng。B.集韵武方切,平阳微,旧读wáng。“忘”字基本义是:忘记,动词。有平去两读,唐诗中都常用,现代只保留去声一读。《汉语大字典》收平去两读的反切,是正确的;《汉语大词典》只收去声反切,有缺失。下举六例:(1)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王维《息夫人》,五绝)(2)秦地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8年12期2018-01-11

  •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野车,78岁的陈平声退休之后,开始了一场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个人,足迹踏遍全国大部分地区,蓝天白云,风土人情,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无比充实。出游秘密武器陈平声家的书架摆满各类书籍。精神矍铄的陈平声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只有小学毕业,就用多读、多看、多行来充实自己。”“一个人的行动轨迹与内心追求有关,我向往的事情总想以行动去实现。”陈平声自小酷爱旅游,喜欢看外面的世界,后来参军工作,最终在甘肃张掖工作生活了30年。从1995年开始,陈平声退休回到潍坊定

    恋爱婚姻家庭 2017年18期2017-12-26

  • 《敦煌赋校注》王绩赋文押韵分析辨误
    、然、筵、烟,叶平声先韵。(第123页)余谨按:《广韵》:“前,昨先切,從母先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然,如延切,日母仙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筵,以然切,以母仙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烟,乌前切,影母先韵四等开口平声。”此处乃工整押韵,是平声先、仙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平声先韵。3.原文:惜矣吾兄,遭时不平。没身之后,天下文明。坐门人于廊庙,瘗夫子鱼佳城。死而可作,何时复生?式瞻虚馆,载步前楹。眷眷长想,悠悠我情。俎豆衣冠之旧地,金石丝竹

    西南学林 2017年2期2017-11-16

  • 华也 花也
    说,一、二声字是平声,三、四声字是仄声。入声字是仄声。古诗所讲平仄是声调问题。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宋末)汉字字音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四声”。古诗所讲的“平仄”就是针对这古“四声”而归类的:四类声调归并为“平声”和“仄声”两大类,平声本身为一大类,仍称“平声”,或简称“平”;上、去、入声又合归为一大类,统称“仄声”,或简称“仄”。两大类简称“平仄”。古“平声”的字,声音高而平且长,从头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声”的字读音不平,或升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4期2017-06-23

  •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野车,78岁的陈平声退休之后,开始了一场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个人,足迹踏遍全国大部分地区,蓝天白云,风土人情,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无比充实。出游秘密武器陈平声家的书架摆满各类书籍。精神矍铄的陈平声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只有小学毕业,就用多读、多看、多行来充实自己。”“一个人的行动轨迹与内心追求有关,我向往的事情总想以行动去实现。”陈平声自小酷爱旅游,喜欢看外面的世界,后来参军工作,最终在甘肃张掖工作生活了30年。从1995年开始,陈平声退休回到潍坊定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7年6期2017-06-20

  • 简论李商隐格律诗中“思”字的平仄异读现象
    字在格律诗中应读平声,于李商隐诗中共见四十次,其读音可分为三类:一、读作仄声,该现象在李诗中达十一处;二、平仄均可,皆处在非音节点上,达十二处;三、读为平声,符合近体诗功令要求,较为常见。从格律诗用韵及上下文语境的角度出发,推测造成“思”字在李诗中平仄异读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迎合格律诗的用韵规则和表达“似”字的意义。李商隐;格律诗;思;平仄;异读李商隐(约812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李商隐作诗讲究格律,对仗齐整,注重平仄声韵之和谐。《汉语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2-10

  • 李绅诗歌用韵考
    之韵):近体诗:平声支之同用1例:《柳二》(其一)篱旗丝。平声支脂之同用2例:《龙宫》师知期基池。《柳二》(其二)丝眉儿。古体诗:平声支脂同用1例:《逾岭》悲蛇随。平声支之同用1例:《莺莺》(其四)知诗之。平声支脂之同用1例:《闻里》词私岐。上声旨止同用2例:《涉沅》起里水。《古风》(其一)子死。上声纸旨止同用2例:《悲善》滓死尔。《莺莺》(其四)比纸里。平声脂微通用1例:《辛苦》饥衣姿肥。平声支脂微通用1例:《闻里》儿肥絺机扉。上声旨去声志通用1例:《赠

    文学教育 2017年16期2017-02-08

  • “孤平”论辩
    用仄,则第二字的平声被孤立了,而非“平平”相连,此乃弊病。他又说:“凡七言句第一字俱不论,第三字与五言第一字同例。”此言由五言句可以推及七言句,所以“仄仄仄平仄仄平”句中第三字用了仄声,也是弊病。至于七言句中第一字的平仄,则可“不论”。稍后的赵执信《声调谱》说:“律诗‘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变而仍律者也。”所谓“第二句”,亦即王士祯所说的“双句”。他称律句之“平平仄仄平”为“正格”;“仄平平仄平”为“变”格,即不同于正格而合律的拗救

    对联 2016年12期2016-11-26

  • 唐诗一字平上两读而义同以及义别义同兼备问题研究
    只有一读(10字平声,12字上声),表示本义和引申义,后来在字义未变的情况下又取得了二读(10字上声,12字平声),于是形成了平上两读而义同的音义关系。2.另一类字群(10字)原来在上古也只有一读(平声8字,上声2字)表示本义和引申义,后来有一部分引申义和假借义取得了二读(上声或平声),于是形成了平上两读而义别又义同的音义关系。3.这两类字群的用法发端于中古前期,唐代得以继承和发展,主要是为了适应律诗平仄用字的需要。4.诸字音读到现代变化较大,一是诸字同义

    长江学术 2016年2期2016-11-25

  • 感受吟诵的乐趣和美
    ”的基本方式——平声长、仄声短。平声是汉语拼音的一、二声,仄声是汉语拼音的三、四声。我很高兴,现学现用,用学到的知识来吟诵唐诗。可是,我发现,自己吟诵唐诗总是一个调,而老师的吟诵却变化多端。我知道自己骄傲自大了,学了一点皮毛就以为可以学成出山了。很快,我又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吟诵唐诗的一个规律——“2、4、6平声拉长,1、3、5、7平声偏短。”这个规律很好理解。比如读杜甫的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这句诗的前两个字都是仄声,吟诵时要短一些;“忽”字虽然是平声,可

    小学生导刊(高年级) 2016年11期2016-11-14

  • 感受吟诵的乐趣和美
    ”的基本方式——平声长、仄声短。平声是汉语拼音的一、二声,仄声是汉语拼音的三、四声。我很高兴,现学现用,用学到的知识来吟诵唐诗。可是,我发现,自己吟诵唐诗总是一个调,而老师的吟诵却变化多端。我知道自己骄傲自大了,学了一点皮毛就以为可以学成出山了。很快,我又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吟诵唐诗的一个规律——“2、4、6平声拉长,1、3、5、7平声偏短。”这个规律很好理解。比如读杜甫的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这句诗的前两个字都是仄声,吟诵时要短一些;“忽”字虽然是平声,可

    小学生导刊 2016年33期2016-04-10

  • 古声调在《徐氏类音字汇》中的分合
    、上、去、入,而平声又分为两类,书中没有另立名称,都标为平声;声母的排列无固定的次序;每一字下,或解释字义,或连字组词,例如江阳韵平声第一个字“江”:姓也;又,~湖;本音冈。《徐氏类音字汇》出版仅仅时隔一个月,即民国十六年四月就再版,吴昌硕、康有为、章炳麟等为《徐氏类音字汇》题字或题词,庞宗吉、金式陶、顾敬斋、苏智卿、钱士鸿、徐宗鉽等也为《徐氏类音字汇》作序,由此可见,《徐氏类音字汇》在当时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学界对《徐氏类音字汇》的研究不多,主要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6-15

  • 深研句式 探寻诗律
    贯把入声字读成阳平声的成都人,也能分辨出“阙、别、隔、叶、捷、壑、朔、漠、识、作、仆、独、立、节、物、湿、雪、泊、落、客、葛、一、福、祚、复、决”等都是入声字。下面再略举数例,以供参考。1.看“衣裳已施行看尽”和“共看明月应垂泪”属于“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按律,前一个“看”处于第六字位置,后一个“看”处于第二字位置,都必须读平声;其音如“堪”,与口语不同。按,《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但此句的“施”,意为舍也,改易也,据《集韵》《韵会》并赏是切,诗上声,

    文史杂志 2014年6期2014-11-06

  • “一三五不论”之我见
    ,头节首字必须用平声字。杜诗“昔闻洞庭水(仄平仄平仄)”,首字用仄声,就以对句“今上岳阳楼(平仄仄平平)”,将首字改为平声拗救之。七言的第三字(头节首字)在“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必须用平声字;如改用“大江(仄平)”,就会变成除韵脚外,句中“仄仄仄平仄仄平”式,犯了“孤平”之忌。七言特殊句式如“正是江南好风景”的第三字不能用仄声字。二、腹节首字“两个黄鹂鸣翠柳”的“鸣”必须平声;如改成仄声,则三连仄不美。“一行白鹭上青天”与“渚清沙白鸟飞徊”

    文史杂志 2014年5期2014-09-15

  • 贞观的“观”读平读仄?
    。观看的“观”是平声,读如关;宫观的“观”是仄声,读如灌。唐太宗年号“贞观”的“观”究竟怎么读?前次央视“百家论坛”一位讲师把它读成“关”的音,而主持人却读成为“灌”的音,谁对谁错?笔者以为,有探讨的必要。现在先从唐代人诗句里找依据,因为那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事,不可能弄错。杜甫五言绝句《复愁十二首》中有一首: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花门小箭好,此物弃沙场。这首诗头两句用了两个年号开头,“贞观”对“开元”,当时皆是盛唐的太平盛世。“开元”这两个字全是平声,与它

    文史杂志 2014年3期2014-06-09

  • 晋语文水话的连读变调
    文水方言单字调的平声主要在与轻声连调时可以分出阴阳平,阴平来源于古清声母平声字,阳平来源于古浊声母平声字。因而连调系统有6个调类。重重型两字组的连调以前字变调为主,轻声在连调中的调型表现与阴入相近,有些老资格语法后置字已产生塞音尾,促化如阴入。下面分别讨论非重叠两字组的变调。表1 非重叠两字组连读变调表表2 阴平、阳平非重叠重轻型两字组连读变调表非重叠两字组连调规则见表1。表左是前字的调类,表端是重读后字的调类及轻声。同横行前字调类相同,同竖行后字声调相同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2期2014-04-04

  • 唐诗一字平仄两读而义有异同问题之二 ——唐诗一字平去两读而义同问题论析
    律。其中31字以平声为常读,17字以去声为常读。今音一读是对常读的继承。(二)其中8字表示名词义,9字兼表名、动(或形)义,30字表示动词义,1字表示副词义。可据这种音义关系掌握各字用法。(三)一字平去义同适应了唐诗用韵和格律平仄的需要,为诗人依律用字提供了更为自如的选择余地。这种用法始于魏晋南北朝,而兴盛于唐代,后代虽仍延用,但仅限于少数常用字。平仄两读 平去义同 常读与偏读 平仄律式壹 问题的提出在通读《全唐诗》过程中,我们发现唐诗一字有平仄两读而义或

    长江学术 2014年2期2014-03-17

  • “中华好诗词”音讹集正
    其实,它们均应属平声。因为依照格律,例1平仄谱式应为平平仄仄平,例2例3均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例4例5例6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看”字均出现于非平不可的位置。特别是例5例6,“看”字均出现于句尾韵脚,而格律诗又绝对排斥仄声韵,故其当为平读确而无疑。此处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在平水韵中,“看”字分属上平声十四寒和去声十五翰,可知“看”字平读,实自有其依据。(二)忘“忘”字在“中华好诗词”中,也出现过多次,如下列几则:1.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诗)2.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2-12

  • 一字异调与古典诗歌之鉴赏 ——从《杜诗详注》中“义从某声,读从某声”谈起
    ”字下注:“义从平声,读用去声。”[1]864《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重”字下注:“义从平声,读从去声。”[1]916《寒雨朝行视园树》:“林香出实垂将尽,叶蔕辞枝不重苏。”“重”字下注:“义从平声,读用去声。”[1]1780《有叹》:“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重”字下注:“义从平声,读协去声。”[1]1841根据笔者统计,单就“重”字而言,按照“义从某声,读从某声”格式作注解的,在《杜诗详注》中还可以找到以下三例:《陪李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5期2013-04-12

  • 晋东南晋语的平声
    晋语中,有些方言平声不分阴阳,即使在一些平声分阴阳的方言中,阴平或阳平也与其他舒声调发生了合流。下面分别讨论。一、关于平声不分阴阳在山西晋语其他片和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中,据《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侯精一,温端政1993),平声不分阴阳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并州片的太原、清徐、榆次、交城、文水、祁县、平遥、孝义、介休、寿阳、榆社、娄烦方言、五台片的繁峙方言、大包片的山阴方言以及汾河片的侯马方言中。晋东南晋语大部分方言平声都分阴阳,只有高平、涌泉武乡和景凤沁源方言

    长治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3-05

  • 山阴方言蟹止两摄的读音及演变
    母大部分字与匣母平声字和去声字读作[iE],例如:阶[ʨiE313]、介戒[ʨiE335]、谐[ɕiE313]、械[ʨiE335]。见母去声字“尬尴尬”读作[kA335]。(4)开口二等佳韵帮组多读作[εe],例如:摆[pεe52]、派[p‘εe335]、牌[p‘εe313]、买[mεe52],並母上声字“罢”读作[pA335]。泥母读作[εe],例如:奶[nεe52]。庄组多读作[εe],例如:债[ʦεe335]、差出差[ts‘εe313]、柴[ʦ‘εe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04-12

  • 从《白虎通义》的声训条例看其语音特点
    各包括长短两类,平声的长调中古仍读平声平声的短调中古变为去声,入声的短调中古仍读入声。但王念孙、江有诰认为上古也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只是上古四声的属字与后代不完全相同。我们认为王江二人的意见有道理,近乎实际。关于声调我们还是按《广韵》所代表的中古音系统,参考丁声树编录、李荣参订的《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个别字不同的按江有诰的说法。以下我们将《白虎通义》被释字与所用声训字在语音关系上的八种情况列示如下:第一种:声纽、韵部、声调完全相同,共63条,占总声训条例

    湖北社会科学 2011年10期2011-11-07

  • 希望《现代汉语词典》不要再支持“读白字”了
    躁人群念偏旁慵,平声冬韵字,《广韵》蜀庸切,与“庸”(馀封切)音异。《词典》p1640注音yōng,与“庸”同。墟,平声鱼韵字,与“胠”“袪”同为去鱼切。胠、袪,《词典》p1126注音qū,不误;而墟,《词典》p1537却注音xū,与“虚”相同了。墟,今苏州吴江芦墟犹念qū,不读xū,可以为证。茱、铢,平声虞韵字,与“殊”“殳”同为市朱切,都应念shū,殳、殊,《词典》p1261和p1263分别注音shū,而茱、铢,《词典》p1775和p1778却分别注音

    文教资料 2011年36期2011-08-15

  • 江有诰《诗经韵读》韵脚字标注声调性质初探
    江氏于韵字下标注平声的有80字例,119次,上声39字例,69次,去声79字例,114次,入声79字例,167次。江氏在《古韵凡例》中说:“古无四声确不可易矣,然以今音读之则聱牙而不协,吴氏有以少从多之例,施于叶韵未免支离迁就,施于四声自可谐于今无背于古,如一章之中平多上少,则改上以从平;上多平少,则改平以从上;去、入同此例。如是则声韵谐适,无诘屈聱牙之患。然止注于偶句,于奇句则注韵而不改声,以无关诗之节奏也。”[1]21江氏认为古无四声,他首先批评吴棫以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中国音韵学研究》讹夺举例
    2.喻母四等开口平声[1]71,“椰”,果摄麻韵见系[1]89为“”,两字《集韵》虽为异体[2]207,但两字形当统一。3.泥母一等开口去声[1]77,“褥”误,当为“耨”。《广韵》:“褥”内沃切(泥母 沃韵)和而蜀切(日母 烛韵),“耨”奴豆切(泥母 候韵)和内沃切(泥母 沃韵);且流摄候韵泥系[1]123为“耨”。4.娘二等开口平声[1]77,“饶”误,当为“铙”。《广韵》:“饶”如招切(日母 宵韵),“铙”女交切(娘母 肴韵);且効摄肴韵泥系[1]1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6期2011-03-19

  • 《卞白眉日记》旧诗点断订误
    时、迟两字,叶上平声四支韵,泥字则属上平声八齐,出韵;第二首亦为仄起平收式,飞、归二字,叶上平声五微韵,垂字属上平声四支,亦出韵。卞氏所谓“惜乎出韵”,即指此。点断为一诗,实误。2.第一卷第 14页 1914年 3月 15日《和孟沧 绝句,即用原韵》:小语呢喃日暮时,玉楼春老怨归迟。舞筵误就飞花去,又见飘零落紫泥。空留余恨说栖飞,残梦依稀绣幕垂。寂寞昭阳宫殿里,雕梁犹自待双归。按:此诗亦非为一首,而为两首七言绝句,因属“即用原韵”,故“泥”、“垂”二字亦出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3期2010-08-15

  • 律诗拗救浅议
    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字,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在七言(||——||—)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字,也叫犯孤平。”现分三点说明如下:①“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这句话用意不清。为何要除掉韵脚那个平声字呢?假设是|||——这样的句型,除掉一个韵脚的平声字,不也是孤平了吗?如果是为了说明需要有两个平声字联在一起才算不孤,就说韵脚虽有一个平声字,但没有联在一起,就显得明白一些。②“五言第一字必须用平声”,这句话说的

    东坡赤壁诗词 2009年4期2009-09-09

  • 贞观的“观”该怎样读
    :观看的“观”是平声,读如关;宫观的“观”是仄声,读如灌。唐太宗的年号“贞观”的“观”怎么读?央视“百家讲坛”一位讲师把它读成“关”,而主持人却读成了“灌”,谁对谁错?现在先从唐人诗句里找依据:因为那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事,不可能弄错。杜甫五言“律绝”《复愁》十二首中有一首: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花门小箭好,此物弃沙场。诗句用了两个年号开头,“贞观”对“开元”,皆是盛唐的太平盛世。“开元”全是平声,与它相对的“观”字就非读成仄声不可。再看杜牧一首“阳关体”七

    文史杂志 2009年6期200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