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2011-03-19 18:26刘小宁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法学专业法学工科

刘小宁

(武汉纺织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工科院校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刘小宁

(武汉纺织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培养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等院校的必然要求。而工科类基础雄厚的新型多学科大学在这方面具有专业性政法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武汉纺织大学近年来法学教育的发展注意探索工科院校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模式和实践成效,走出来一条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出路。

工科院校;法学教育;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法学教育担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法律人才的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先导。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法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适应这种挑战,中国法学教育必须走向国际化,培养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工科类基础雄厚的新型多学科大学在这方面具有专业性政法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是工科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的使命与出路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中,法学学科得到超速、超规模发展。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从2001年的292所发展到2007年的606所(不包括独立院校以及各类法学专科院校),法学专业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达30万人,其中本科生为20多万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万多人,法学硕士研究生6万多人,法学博士研究生6000多人。这其中,不仅有传统的政法院校,也包括那些有着良好基础的文科院校、综合院校创办的法学院、法学系或法律本科专业,同时还包括众多的理工科院校。

工科院校的法学专业教育不仅与传统的法律院系一样面临着扩招与就业之间的尴尬,还有大量的将面临招生的困境。武汉纺织大学作为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其法学专业同样面临这一难题。如何在新世纪的法学教育中,改革教学方式与实践方式,切实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素质和实践能力;如何使其在毕业时具有就业竞争力,拥有其它政法院校法学专业学生们没有的优势;如何使法学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体现较高的市场化程度,这些都是摆在开设法学专业的各工科院校面前的不容回避的严峻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法律职业及法律服务市场发生了几个显著的变化: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高科技争议、知识产权争议在法律服务市场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解决这类争议需要具有法律和技术的双重背景,有时候需要生物工程、化工、机械制造、医药、无线电、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只懂得法律,不具有相应的理工科知识很难把握和处理。二是加入WTO后,由于反倾销、反补贴、投资保护等方面法律诉讼与纠纷大量涌现,需要一批既懂国内法律,又精通WTO规则,还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相关科技知识的高、精、尖复合型法律人才。入世前储备的少量涉外法律服务人才远远跟不上高速发展的需求。根据中国法律人才网的统计,我国 85%的法务职位要求应聘者熟练掌握法律英语,近 64%的涉外案件因通晓法律英语的法律工作者严重匮乏而极少有人问津。82%以上的法律工作者只有单一的法律知识背景。三是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和涉及计算机犯罪和纠纷不断增加,计算机基础好的法律人才尤其受欢迎。根据对律师事务所以及公、检、法等部门的调查表明,对现代法律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问题的选择,排在首位的是外语、计算机。四是社会的发展、新行业的出现使得法律服务的面不断拓宽、法律新业务不断出现,法律服务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现在的法律服务业的范畴已从原来单纯的诉讼、公证等拓展到证券、房地产、专利、网络、科技开发转让等几乎所有的行业,而且越是市场经济中新兴的行业、越是和知识经济关系密切的行业,越需要法律服务。法律服务市场的这些变化,对我国法律人才的素质及其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社会急需有其他专业知识背景尤其是计算机、英语、金融、商贸、科技等理工类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司法部《法学教育“九五”发展规划和 2010年发展设想》就提出,在学科建设上,将积极促进法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逐步建立起以法科为主、多种相关学科并存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和专业结构。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是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一些理工科大学创办学院或法律专业,立足于本校理工科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培养特定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为目标,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从而打破了旧的以司法部部属法律院校、教育部部属重点综合大学一揽法律教育、培养专业化人才的传统格局。武汉纺织大学2005年创办法学专业,以本校的纺织服装、计算机、外语、国际贸易、物流和工商管理等专业为背景,在培养基层司法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所需的复合型应用法律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二、工科院校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的模式探讨

我国大学法律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学习四年法律课程,即单纯的法律教育模式。传统的法学教育方式重知识传授,轻素质提高,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要任务的法律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对于迅速掌握法律的基本元素固然是十分便利的,但很难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思辨能力及执业技巧,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不适合从事实践性强、技能要求的法律职业;高校专科、本科、研究生法学专业设置雷同,培养模式单一,培养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特色,一方面法学专业学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法律人才;法律人才知识结构狭隘,除法律硕士以外, 我国的法学本科生是直接从高中生录取的,缺乏社会经验,也缺乏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他们除了解基本的法学理论外,缺乏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常识和相关知识。传统的法学教育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我们必须对法学专业的培养模式作相应调整。

武汉纺织大学的法学本科专业,是在工科背景的院校中、2005年以后由人文科学院创办的新的专业。要想在全国数百个示律院系中立足发展,必须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要依据自己的办学资源来对自己的法学专业的培养内容、方式、目标进行定位,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专业培养模式。

武汉纺织大学,不仅有原有的拳头专业——纺织、服装艺术专业,还有计算机,通迅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有优良的师资和充足的设施设备:而且我校在整合了武汉财经专科学校、武汉外经贸学院后,增加了经济管理学科。在拥有纺织服装、计算机、外语、通讯工程、经济管理等学科资源的工科背景下,20005年我们确立了1+1+1的集成式“唐三彩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层司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需要的运用型复合法律人才。这一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为:一般法学基础理论知识(主色)+民商法和知识产权法(底色)+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亮色)的多元集成式“唐三彩”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我校对法学本科教育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创新:

(一)利用学校学科优势,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模式,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为了全方位地体现多元集成式“三合一”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通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来落实。在坚持以教育部确定的法学专业的14门核心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国家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为主的前提下,增加民商事法学等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如婚烟家庭继承法、继承法、科技法、环境法、金融法、税法、担保法等。为了强化学生计算机操作、运用能力,还开设了计算机机基础、动画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开设了法律英语课程,并对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采取双语教学。此外,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工科优势,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修工科专业课程,通过选修课培养创造性、个性化及复合型人才的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准的复合性人才。

(二)应用实践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源泉。通过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促进其品格的全面发展。实践教学对培养学术和应用相结合的法学人才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应用实践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将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的演习或者服务于社会的有意识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21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对法学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我校法学专业应用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由见习、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题辩论、模拟审判、疑案辩论、实习等 7个部分组成。

(三)设置“1+1+1”的毕业设计模式,严格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标准

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始终坚持“大学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原则,沿袭多元集成式“三合一”广告人才培养模式和“一专三元”的培养方向定位,在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创新中采取了“1+1+1”的模式,即1篇专业理论毕业论文(主色),1个法律文案(底色),1组与论文、文案相结合的动画作品(亮色)。既沿袭了文科专业毕业的模式,并且将他们组合一个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整体。“1+1+1”的毕业设计模式既训练和考核了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计算机的操作与运用水平,严格了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标准。

(四)设置双学位学习模式,构架不同个体学生独有的复合性知识结构

法学本科课程体系受国家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和学时数的限制,在专业课程体生活经验中培养有特色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是不可能的,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双学位制度,鼓励学生攻读其他专业的双学位。凡是攻读双学位的学生,在校4年(可适当延长)学习期间,在修满本专业学士课程学分的同时,还修满了另一专业所必需的学士课程学分,便可获得两个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实施双学位制的好外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就业的机会,提高了对职业的适就能力。现在我校法学05、06级多数学生分别在攻读外语、计算机、国际贸易、纺织服装、经济管理等专业双学位,构架每个学生特有的法律—外语、法律—计算机、法律—国际贸易、法律—纺织服装、法律—经济管理复合性的知识结构。

我校法学专业在遵循大法学专业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21世纪对法学专门才提出的更高要求,注发挥特有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科学确定我校工科背景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对我国法学专业教育的有益探索。当然,由于我校法学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这种探索还不够成熟,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我校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1] 杨洪林.论工科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C]. 教学研究新论,2006.11.

[2] 李红梅.周郴保.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走出就业困境之策略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258.

[3] 张琨, 吕冀平.理工院校法学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129.

[4] 王海燕.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定位与改革[C].教学研究新论,2006.11.

[5] 张影.牟爱华. 理工院校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6,(8).

Study on Training Mode for Complex Legal Talent 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LIU Xiao-n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Training the talent mastering the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skills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multi-disciplinary university with strong foundation of engineering has a no-match advantage to the political and law institutions. Recent years, legal education of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ay attention to explo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pattern and practice of effective in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complex legal talent 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nd get the way to complex legal talents.

Engineering University; Legal Education; Complex Legal Talent; Training Mode

G40-03

A

1009-5160(2011)-0072-03

刘小宁(1964-)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法学.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9B249).

猜你喜欢
法学专业法学工科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第三节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