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师特色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中的继承和发展

2011-03-20 11:10
文教资料 2011年2期
关键词:中师小学教师技能

薛 娜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和师范教育体系的调整,师范教育体系逐步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最终向一级师范过渡,与此相适应,小学教育专业也从原来的中师、专科层次的培养模式逐渐转变成现在的本科学历的高层次培养模式,这种变化不仅符合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而且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从正式纳入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到现在,已走过了十多年的路程。和以往培养小学教师主要力量的中师教育相比,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在成立的十多年间,培养了一批批学历层次、专业水平、科研能力都较高的小学教师,推动了小学教育的高层次发展。但作为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有助于我们推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往更好方向发展。

一、当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精神缺失。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它是教师教育人格和伦理的核心组成”。其内涵包括:“认识教师从事的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的希望与幸福的重要社会事业;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崇高感和光荣感;具有以敬业和为人类及其文明发展奉献自己为特征的专业精神;乐于从事平凡而高尚的青少年教育工作。”[1]简言之,就是教师要热爱教育,真正把教育作为一份事业去耕耘,而不是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赚钱的工具。热爱学生,关注学生成长,就要有奉献精神。但是,在当前的高师小学教育专业中,学生的这种专业精神在一点点地消失。多数学生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时带有很强的功利性,看重的是其稳定性,希望将来有个稳定的职业;另有一部分学生则是被调剂到小学教育专业的,本身对小学教育就不是很了解,缺乏继续学习的兴趣,有的甚至对小学教育专业存有抵触心理;还有一些学生是想以小学教师为踏板,寻求其他更好的工作。真正喜欢小学教育、发自内心想成为小学教师的人寥寥无几。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中,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意识非常淡薄,对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也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其专业精神可想而知。

2.专业技能欠缺。

(1)基本技能欠缺,尤其是“三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技能欠缺。“三字一话”是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中师阶段的教育对“三字一话”非常重视。但是在当前的高师小学教育中,“三字一话”的重视程度却大大降低了,尤其是“三字”技能,很多高校普遍采用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在课下训练。因为无人监督又缺乏正确的指导,很多学生的“三字”训练处于一种懒散状态,又加之缺乏必要的考核机制,导致很多高师小学教育本科毕业生“三字”技能根本不过关。一位小学校长在评价当前高师小学教育本科毕业生时曾这样说:“现在的学生 (指小学教育毕业的本科生)普遍技能不过关,黑板上写字并不是规规矩矩、方方正正的那种,教师的字不好,学生能学好吗?尤其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那么强。不如以前的中师生。”

(2)艺术技能欠缺。在当前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一般要承担多种职业任务,包括多个科目教学、班级管理、学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小学教育活动的丰富性特点及相应的活动指导任务,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活动组织指导能力和音乐、体育、舞蹈、美术等方面的素养和特长,多才多艺。以往中师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受欢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除了他们基本技能过硬外,还因为他们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样样能行,属于“全能型教师”。而现在学习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多数是高中毕业生,严格的高中应试教育使他们不仅青春的活泼与激情遭到了相当程度的压抑,而且错过了发展艺术兴趣、特长,培养艺术才能的关键时期。加之高师小学教育课程设置中又缺乏艺术类科目的开设和专业教师的指导,导致小学教育毕业生艺术技能不高,影响其教学的进行和发展。

3.教育教学技巧不足。

“小学生认知、情感的具体性特征要求学习环境要具有形象性和趣味性,如教师讲课的表情、教学组织形式、教具及师生关系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小学教学的这一形象性和趣味性特点要求小学教师有全面、高超的教学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2]。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如何教”可能比“教什么”更重要。但是,当前的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中,存在着理论课过多,实用性课程,尤其是与小学教育直接相关的实用性强的课程偏少的状况,加之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实践经验较少,导致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空有一肚子理论,却不知如何发挥。

二、中师特色在小学教育专业培养中的继承和发展

作为曾经培养小学教师主要力量的中师教育虽然已经淡出历史舞台,但是中师教育多年积累起来的优良传统和特色(如一专多能,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却不应就此消失。针对以上提到的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中要继承和发展中师在培养小学教师方面的特色和优势,让中师特色和当前小学教育培养有机结合,促使小学教育培养出更高学历、更高水平的小学教师,促进小学教育往更高层次发展。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重专业精神的熏陶。

法国师范教育早期重要立法者之一基佐在给小学教师的信里写道:“即使有最完善的法案,最英明的指令,最好的教科书,而负责去实施的人没有饱满的热情,对自己的使命不是满腔热忱,对事业不付出激情和信仰……那么一切都是枉然的。”[3]因此,在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过程中,我们应首先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专业精神的熏陶,使其热爱小学教育,为他们主动学习、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引导学生加深对当前小学教育的认识,让其认识到小学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小学教师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在对本专业相关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专业,热爱这个职业,尤其在小学教育工作还没有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小学教师还以较低的社会身份存在的这一社会背景下,只有具备这一前提,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小学教师。其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小学和小学教师接触的机会,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让学生在与优秀的小学教师接触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教育事业的重要性,看到教师们对教育事业的那份责任感,学习他们乐业、敬业和为专业奉献的精神,以便为自己将来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

首先,高等师范学校应该把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纳入教学计划中来,设置专门的课程,由专业老师专门进行教学,同时增加专门的考核机构,如建立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测试中心,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把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考核作为一项制度长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保证师范生在从教之前达到规定的要求。其次,加大艺术类课程的分量,实施艺术教育四年不断线,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从最基本的技能开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唱、画、舞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观点和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以社团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情景剧、书画展等,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和专长。

3.改变传统教学,强化教育实践。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减少纯理论课的开设,增加实用性课程的比例,尤其是和小学教育直接相关的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特点研制和开发校本课程。其次,改变教师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推进案例教学、微格教学、活动探究、专题研讨等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再次,邀请小学特级教师来学校上示范课,给学生提供现场观摩的机会,学习其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和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最后,延长教育实践的时间,丰富教育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加强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小学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当前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要在继承和发展中师特色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小学教师,促进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1]叶澜.创建上海中小学新型师资队伍决策性研究总报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

[2]黄正平.试论小学教育特性与小学教师培养[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

[3]成有信.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7.

猜你喜欢
中师小学教师技能
秣马厉兵强技能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拼技能,享丰收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画唇技能轻松
中师英语词汇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