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A分娩镇痛效果临床观察

2011-03-20 00:41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

孙 燕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郑州 450053)

椎管内神经阻滞被认为是目前最佳的分娩镇痛方法,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应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行分娩镇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4~30岁足月妊娠、产前常规检查无异常足月待产妇 200例,对其中在产程中要求无痛分娩而无禁忌证的 84例待产妇实施PCEA分娩镇痛。为PCEA组,其余116例为对照组。

1.2 麻醉方法 L3~4椎间隙L2-L3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留置硬膜外导管。宫口开大至 2~3 cm时,首先注入0.1%罗哌卡因+0.5μg·mL-1舒芬太尼混合液10m l,10 min后,根据VAS评分,大于5分,追加混合夜5 ml,然后连接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电子PCA泵,PCEA镇痛药液为(0.1%罗哌卡因8m l加舒芬太尼40μg+生理盐水92 ml共100m l), PCEA泵设置:背景剂量0ml/h冲击量6ml,锁定时间20min。进入第二产程后停止注药。

1.3 监测项目 观察麻醉前后产妇腹部及下肢肌力情况,观察并记录各产程时间、胎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以及在产程各时段产妇的VAS。

1.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数据用±s表示,组间t检验, P<0.05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84例行PCEA分娩镇痛的产妇,8例因产科原因而行剖宫产,其余全部经阴道分娩。分娩镇痛的麻醉平面均不超过 T10,起效时间为注混合剂后10分钟,麻醉后的产妇在产程中腹部和下肢的肌力与麻醉前相比无下降或略有下降,均能达到Ⅳ~Ⅴ级,第一产程中能自由行走,第二产程中能正常使用腹压,配合产程进展。

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胎儿和新生儿状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 1-3)。两组产妇在产程各时段的VAS均有显著性差异(见表4)。

表1 2组分娩方式比较[n(%)]

表2 2组产程时间比较 (t/m in,±s)

表2 2组产程时间比较 (t/m in,±s)

组别 n 活跃期时间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PCEA组 84 230.0±79.5 69.0±34.2 5.0±1.1对照组 116 250.0±88.7 60.0±38.4 4.0±1.8

表3 2组胎儿和新生儿状况比较

表4 产程各时段VAS评分(±s)

表4 产程各时段VAS评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

组别 n 潜伏期 活跃期开始 宫口4~6 cm 宫口6~8 cm 宫口8~10 cm 第二产程PCEA组 84 5.3±2.81) 7.2±2.11) 1.5±0.71) 1.2±0.41) 1.4±0.51) 3.1±1.21)对照组116 5.5±2.6 7.1±2.3 7.5±2.5 7.4±2.1 7.0±2.7 6.4±2.3

3 讨论

理想的分娩镇痛必须具备下列特征:①对母婴影响小;②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需求;③避免运动神经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④产妇清醒,可主动参与生产过程;⑤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要求[1]。为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目前公认的最佳分娩镇痛方法是应用PCEA行分娩镇痛。

硬膜外阻滞镇痛用于分娩镇痛,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多数产科医生证实[2-3]。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的舒芬太尼是目前理想的硬膜外镇痛液配方[4],罗哌卡因为产科硬膜外麻醉最常用的药物,镇痛作用持续时间长,对腹肌及下肢肌力影响小,较少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舒芬太尼属人工合成阿片类药物,是芬太尼的衍生物,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较芬太尼强。因此,起效更快,镇痛作用更强,持续时间也更长,更适用于分娩镇痛。由本研究结果可见,应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镇痛后,产妇分娩疼痛明显减轻,仅 3例中度疼痛,有效率达98.33%,镇痛效果确切。

子宫体的交感神经运动纤维来自脊髓 T5~T10,而其交感神经感觉纤维则经过骨盆神经丛、腹下神经丛、主动脉神经丛进入腰段和下胸段交感节,最后沿 T11~L1脊神经进入脊髓。因此椎管内神经阻滞行分娩镇痛时,麻醉平面应控制在 T10以下。笔者选择阻滞时机为活跃期开始后,因为有报道认为潜伏期阻滞易引起第一产程延长,尤其是潜伏期延长。选择0.1%罗哌卡因是因为其胎血/母血浓度转运率低,对新生儿呼吸循环抑制轻;低浓度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作用持续时间长、宫缩影响小。加用舒芬太尼则能增加镇痛效果,同时减少局麻药用量,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对新生儿的呼吸影响甚微。先使用0.1%罗哌卡因+0.5μg·mL-1舒芬太尼混合液10m l,可迅速起效,有报道认为椎管内神经阻滞可能引起第二产程延长,增加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进而增加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2-3]。近年来由于 PCA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局麻药的用量,降低了局麻药的浓度,使上述危险大大降低[1]。本研究结果亦表明应用PCEA行分娩镇痛,其产程、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及胎儿Apgar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失为分娩镇痛的有效方法,当然产妇身体条件较好也可能是一有利因素。

PCEA行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影响小,运动神经阻滞轻,必要时通过硬膜外导管加药可满足手术麻醉需要,是一行之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1] 罗爱伦.病人自控镇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

[2] 安丰玲,张翠萍,史德焕,等.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14(4):327-328.

[3] 潘 云,张 琦,何平亚,等.硬膜外连续泵注罗比卡因与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1,10(6):66 -67.

[4] 毛菊芳.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3(3):122-123.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硬膜外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