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巨刺法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顽固性呃逆 100例

2011-03-20 00:41曹晶晶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顽固性脑血管病电针

曹晶晶,陈 英

(1.河南职工医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2.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462002)

顽固性呃逆指膈肌不自主的,持续或间歇性痉挛、并经常规抗呃逆药物治疗不能缓解者[1]。笔者采用电针、巨刺法穴位注射内关、足三里联合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顽固性呃逆 10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收治 200例均为河南职工医学院附院和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患者。按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几方面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常规电针 +巨刺法穴位注射内关、足三里组)和对照组(常规电针组)。治疗组100例中,男61例,女 39例;年龄最小 30岁,最大 76岁;缺血性脑血管病63例(脑血栓形成 52例,脑栓塞11例),出血性脑血管病 37例(脑出血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6例)。对照组 100例中,男 59例,女41例;年龄最小 32岁,最大 74岁;缺血性脑血管病64例(脑血栓形成 53例,脑栓塞 11例),出血性脑血管病36例(脑出血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2组病例在原发病、临床表现、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确诊。

1.2 诊断标准 依据《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2]拟定:临床表现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呈持续状态不能自制,可伴呕吐,情绪紧张,胸膈脘腹间疼痛,或有嗳气、纳呆、甚则厌食或拒食、不寐等症。所有病例均经 X线钡餐及胃镜等检查未发现胃及食管有器质性病变征象,剔除大面积脑出血以及合并心、肾衰竭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主穴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神志不清配人中、十宣;脾胃虚弱配脾俞、胃俞;淤血内阻配膈俞;痰湿中阻配丰隆、上巨虚;肝胃不和配阴陵泉、行间。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经常规消毒后,将华佗牌28号 2~2.5寸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以捻转手法强刺激30 s,再将针柄与 G 6805—1电针治疗仪导线连接,连续波,中频率,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1 h出针。上述治疗每日 1次,4次为 1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

2.2 治疗组 在上述常规电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巨刺法穴位注射内关、足三里。取一次性 5 ml注射器配7号针头,吸取维生素B1注射液2 ml(0.1 g)、维生素B12注射液1ml(0.5mg)和654—2注射液1 m l(5mg)。左侧瘫痪取右侧内关、足三里,右侧瘫痪取左侧内关、足三里,每穴 1~2 m l。上述治疗每日 1次,4次为 1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

2组治疗的同时仍继续对原发病进行中西医治疗。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依据杜金辉等《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标准[3]拟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3个月内随访未发作;好转:呃逆较前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无效:临床症状较前未见明显缓解。

3.2 结果 2组治疗结果见表1~表3。

表1 治疗结果比较[n=100,n(%)]

表2 治愈病例施治天数比较

表3 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总积分比较(n=100,±s)

表3 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总积分比较(n=100,±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时间 总积分(±s)治疗组 治疗前 0.837±0.0323)治疗后 0.186±0.0401)2)对照组 治疗前 0.826±0.029治疗后 0.277±0.0381)

从表1可见,治疗结果2组相比 P<0.05,疗效显著。表2施治天数2组相比P<0.01,2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特别是第 1、2次疗效非常显著。表 3显示治疗后与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总积分比较P<0.001,证明电针合巨刺法穴位注射内关、足三里联合疗法明显优于单纯电针疗法。

3.3 随访情况 经1 a的电话随访,治疗组治愈65例中无复发;对照组治愈 45例中有 8例在 3个月内复发,经用电针合巨刺法穴位注射后痊愈。

4 病案举例

刘某,女,69岁,2007年 2月 5日入院,患者浅昏迷 6 h入院,时有躁动,右侧肢体瘫痪,呼吸气粗,尿失禁,便秘。颅脑CT示:左基底节出血。西医诊断:脑出血(丘脑出血)。采用降颅压、醒脑、抗感染、保护脑细胞、维持电解质平衡、留置尿管等措施治疗,6 h后患者清醒,可进流质饮食。2 d后频发呃逆,持续不已,昼夜不停,经肌注 654-2针剂及口服中药无效。诊断:呃逆(脾胃虚弱型)。即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得气后,以捻转手法强刺激30 s,呃逆即止;再将针柄与G 6805—1电针治疗仪导线连接,选连续波,中频率,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1 h。出针后,取一次性 5m l注射器配7号针头,吸取维生素B1注射液2 ml(0.1 g)、维生素B12注射液1ml(0.5mg)和654—2注射液1 m l(5mg),取左侧内关、足三里垂直进针,轻度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将药物缓慢注入内关穴1.5 ml,足三里穴2ml,呃逆治愈。随访1 a无复发。

5 讨论

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致病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一大疾病。脑血管病急性期常合并呃逆,是因脑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及脑水肿颅内高压等原因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致膈神经、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膈肌痉挛所致,故呃逆多顽固难治。而顽固性呃逆又可致患者情绪紧张,影响饮食、睡眠等,不利于急性脑血管病的恢复。严重者频繁呃逆,可引起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中医学认为:呃逆乃久病、重病伤及中焦脾胃,胃气虚弱,胃失和降而发。中脘既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又是八会穴之腑会穴,具调理中焦、健脾、和胃导滞作用,是治疗腑病的要穴;内关既是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和胃止呃之功,是治疗胃、心、胸病的要穴;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也是强壮身体之要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之功。三穴合用,相得益彰,加强了通降胃气、宣通中焦气机的止呃作用。654—2可解除平滑肌痉挛。采用电针合巨刺法穴位注射,既能使少量的药液对穴位有长时间的渗透刺激作用,还有巨刺法“病在左者取之右、病在右者取之左”,使其脉气左右交贯。两者协同抑制了迷走神经和膈神经的兴奋,使膈肌痉挛得以松弛而呃逆自止。此方法取健侧激发人体正气增强免疫,既可治疗原发病的肌肉瘫痪,又可治疗呃逆,从而降低了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对脑血管病的治疗有协同作用。

[1] 白慧梅.穴位注射治疗顽固呃逆45例[J].中国针灸,1999,19 (8):494.

[2] 朱文锋,何清湖.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 杜金辉,郭辉栋.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J].河南中医,2003,23(5):43-44.

猜你喜欢
顽固性脑血管病电针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