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秋播马铃薯三高模式高产栽培技术

2011-03-22 05:09胡杰李大勇罗时勇
长江蔬菜 2011年15期
关键词:秋播荆州市薯块

胡杰 李大勇 罗时勇

荆州市秋播马铃薯三高模式高产栽培技术

胡杰 李大勇 罗时勇

荆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时间长,秋季降温快,冬季低温,春季气温回升慢,常年马铃薯为秋、冬两季栽培。2008年以来,全市大力推广秋播马铃薯三高模式高产栽培技术,通过连续3年大面积示范应用,667 m2产量达1 329.4 kg,增幅34.74%,增收1 200.9元,节本增效1 346.4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 三高模式栽培技术产生的背景与优势

荆州市适宜秋播马铃薯生长的季节短,9月上旬至11月中旬共计70~80天;日平均温度下降快,20年平均(下同)9月上旬日均温24.9℃,11月中旬日均温11.4℃;降雨量不均匀,平均9月上旬至11月中旬223.2 mm;日照时数渐次缩短,9月日均17.7 h,11月日均13.2 h;秋风秋雨年份占40%,秋旱年份占15%,秋高气爽年份占45%;霜冻来得早,最晚初霜日11月25日,最早初霜日10月28日。这样的气候条件极易造成秋播马铃薯播种时遇高温天气出现烂种死苗;现蕾、开花时遇秋涝或秋旱天气,出现块茎腐烂或膨大受阻以及发生严重病害;收获期遇霜冻来得早,出现地上部茎叶受冻害,致使产量严重下降。

为了实现秋播马铃薯高产增收,广大薯农和科技人员根据本地秋季气候特点不断摸索研究,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秋播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三高模式栽培技术,即秋播马铃薯生产采用以“高起垄(垄高30 cm)、高密度(每667 m2栽24 000株)、高投入(按2010年市场价格计算:种、肥、药和激素等物资1 200元)”为核心的配套栽培技术。高起垄可以增强秋播马铃薯抗击旱涝灾害的能力,达到田间遇旱能灌、遇雨能排的目的,以减少旱涝灾害对马铃薯生育的影响。同时充分发挥土壤温度日变幅大,垄作表面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的优势,促进马铃薯块茎充实膨大。高密度种植可以快速增加秋播马铃薯苗、蕾和开花期茎、叶面积,形成强大同化器官,充分利用光能制造养分向块茎运输积累,使块茎鲜质量增加快,产量高。通过增加种子、肥料、农药和激素等的投入,为秋播马铃薯三高模式栽培提供了保证,为实现马铃薯高产增收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 三高模式栽培技术要点

2.1 播前准备

①品种选择 秋播马铃薯冬初收获后,主要供城镇居民作蔬菜食用。荆州地区习惯种植品种为早大白,其早熟,生育期70~85天,抗病性强,耐旱,耐贮藏。薯块圆形或椭圆形,表皮光滑,芽眼浅,白皮白肉,口感好。株型直立,株丛繁茂,生长势强,花冠白色,雄蕊黄色。本地区冬、秋季均可种植,深受薯农欢迎。

②种薯处理 为了打破休眠,促进秋播马铃薯出苗,要求对种薯用“920”浸种。用缸装水100 kg,加入用酒精或酒先溶解的“920”1 g,搅匀,将整袋种薯(每袋约50 kg)浸泡到水里2~3 min,然后捞出晾干。30 g以上的大种薯,用消过毒的快刀纵切,每块留芽眼2~3个。薯块播前不得沾水,待3~5天伤口愈合后播种。

③茬口安排 秋播马铃薯田块选择8月底9月初腾田的早熟黄豆、玉米、花生、芝麻、青豆和萝卜等茬口,且要求土层深厚、结构疏松、通气性好、排灌方便。

④全层施肥施药 秋播马铃薯在耕整之前,每667 m2施有机肥(干鸡粪)1 500~2 000 kg,三元复合肥100~150 kg或100 kg过磷酸钙、100 kg碳酸氢铵和25 kg硫酸钾,另加5%毒死蜱颗粒剂3~5 kg,全田撒施后,用旋耕机翻耕整田。

⑤开厢起垄 单行种植的整田时,按60 cm宽开厢,厢面宽30 cm,沟宽30 cm,垄高20 cm。宽窄行种植的按80~100 cm宽开厢,厢面宽40~50 cm,沟宽40~50 cm,垄高20 cm。

2.2 播种及田间管理

①适时播种 8月下旬浸种催芽,9月上旬播种。播种时应避开晴天高温时段,选择9:00前和17:00后进行。在土壤墒情足时,将种薯播入土中,每穴一块,深5~10 cm。

②增加密度 单行种植的行距60 cm,株距5~6 cm,每667 m2栽2万穴,平均每穴出苗1.2株,每667 m2主茎数2.4万。宽窄行种植的宽行70 cm,窄行30 cm,株距6~7 cm,每667 m2栽2万穴,平均每穴出苗1.2株,每667 m2主茎数2.4万。

③早施苗肥 10月初苗齐后,追施一次速效提苗肥,每667 m2用尿素15~20 kg或碳酸氢铵35~40 kg,结合培土时施入,促进根系和匍匐茎生长。

④分次培土 第一次培土在10月上旬薯苗高10~15 cm时进行,用分沟器将沟底土培到厢面,垄高达25 cm,防止匍匐茎长出地面。第二次培土在10月下旬现蕾后收获前15~20天进行,用分沟器将沟底土培到厢面,垄高达30 cm,防止因块茎膨大造成土壤裂口,薯块露出地面变绿。

⑤肥促化调 10月下旬现蕾后如出现薯苗旺长,每667 m2用15%哆效唑30 g对水60 kg,间隔7天喷施2次,抑制地上部茎叶生长,促进地下部块茎膨大。如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叶色落黄脱肥,每667 m2要增施15~25 kg尿素和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促进结薯,提高产量和品质。

⑥抗旱排渍 经常保持马铃薯田块三沟五通,遇干旱及时灌水,遇雨清沟排渍。加强中后期水分管理,减少畸形薯或裂口薯产生。

⑦防治病虫 秋播马铃薯生长期间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病毒病、蚜虫、烟粉虱和甜菜夜蛾等。要依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底施农药防治地下害虫的基础上,遇10月降雨量大,雨日多时,每667 m2每次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75~225 g或75%安泰生 (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50~200 g进行预防。如发现田间有晚疫病中心病株,每667 m2每次用68.75%银法利(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75 mL,52.5%抑快净 (恶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7 g或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00 g等,间隔7~10天,重复2~3次,交叉用药防治。对田间出现的病毒病,应及时拔出销毁掩埋,防止扩散。为减少蚜虫、烟粉虱和甜菜夜蛾等虫害,用吡虫啉、氰戊菊酯等农药进行防治。

⑧适时采收 11月,根据马铃薯田间长势、市场行情和气候状况,及时采收。采收时应轻挖轻放,轻装轻卸,大小分级。防止暴晒、雨淋、薯块损伤、表皮绿化和冻害,提高产量和效益。

胡杰,湖北荆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34020,电话:0716-8406433,15608619053,E-mail:hj195512@163.com

李大勇,罗时勇,荆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1-04-02

猜你喜欢
秋播荆州市薯块
捉迷藏比赛
“冷季型草+秋播”生草模式总结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辽北地区秋播大葱栽培技术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枣阳 党组织服务秋播生产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水和谐”城市建设——以荆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