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匮要略》谈仲景的护理学思想

2011-03-31 14:21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病脉金匮要略仲景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论治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然而该书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护理学思想,为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结合《金匮要略》[1-2]有关条文作如下探讨。

1 注意养慎,适应生活起居环境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云:“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病则无由入其腠理。”仲景指出“养慎”就是内养正气,外慎风寒。人要善于保养调摄,若不慎感受病邪,必须早期治疗,防微杜渐,以防病邪深入。该篇还指出:“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自然界正常的气候能生长万物,异常的气候则伤害万物,对人体亦不例外。所以仲景提示人们在日常的护理中应该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调养精神形体,适应生活起居环境,便可防止疾病的发生。这也是仲景治未病思想的体现。

2 调节心理,减少情志致病因素

中医认为情志过极是导致疾病产生的重要因素,而疾病的发生、脏腑功能的失调,又会产生焦虑、忧思、恐惧等一系列情志变化,从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疾病的演变和转归,甚至加重病情,所以调畅心理情志十分重要。《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云:“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仲景认为心肺阴虚内热之百合病亦见于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所致,出现语言、行为和感觉失调的表现。《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云:“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指出奔豚气病的发作是由情志致病因素的大惊大恐而诱发。《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云:“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或有忧惨,悲伤多嗔。”“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仲景认为引起妇女杂病的原因中由情志刺激导致气机郁结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由于精神类疾病性质的特殊性,对此类疾病的临证护理也有特殊的要求,仲景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其病因、症候以及治疗方法,同时也为临证护理提供了指导原则。

3 调护饮食,辅助方药治疗

3.2 调理饮食预防疾病 《金匮要略》中仲景曾多次提及要注意饮食调理以预防疾病的发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云:“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仲景指出不仅衣服要“适寒温”,饮食也要节其冷热,大寒大热,过饱过饥,皆易损伤胃气。此外,饮食还应该全面,五味调和不偏,保证营养齐全。他认为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3.3 药食疗法治疗疾病 仲景除了通过饮食预防疾病,还创立了药食疗法来治疗疾病。《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云:“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云:“产后腹中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仲景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血虚寒疝、妇人产后腹痛及虚劳诸症。当归生姜羊肉汤妙用羊肉,取其血肉有情之品,大补气血,散寒止痛;生姜温中散寒,再加上当归养血补虚之效,体现了《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的薯蓣丸,重用薯蓣,专理脾胃,用来治疗“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虚劳病需要多加调理,缓缓收功,实寓有“食补胜于药补”之意。此外,百合鸡子黄汤、甘麦大枣汤等均是仲景药食疗法的代表方,也为中药药膳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3.4 药后护理重视饮食 仲景十分重视药后的饮食护理,从中也体现出其保胃气的治疗思想。比如百合洗方后“勿以盐豉”就是告诉人们药后的忌口,以助病愈;五苓散方后“多饮暖水,汗出愈”是指以米汤送服助正气借暖水之温以助药力来发汗驱邪;十枣汤除了大枣煎汤外,服后“糜粥自养”均为顾护胃气,与现代护理中的流质、半流质极为相似。

4 应用临床,完善护理操作方法

“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思想,也贯穿于仲景的临证护理思想之中。在《金匮要略》中其临证护理主要包括药后病情观察和护理操作方法两个方面。

4.1 药后病情观察 仲景十分注重对病人的舌脉、神情、语言、寒热以及二便等方面的观察,尤其对患者服药后的病情观察,这些资料的获取与临证护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4.1.1 药后观汗 甘草附子汤方后云“初服得微汗则解”,五苓散服后“汗出愈”,柴胡桂枝干姜汤“复服汗出便愈”等,均以汗出与否判断疾病的转归预后。药后气机通畅,表里通达,全身汗出而病愈。所以临证护理应该认真观察汗出情况,掌握药效发挥程度。

4.1.2 药后观吐 药后出现呕吐,一般是拒药之象,而瓜蒂散是涌吐峻剂,“以快吐为度而止”,重点观察吐与不吐。

4.1.3 药后察小便 茵陈蒿汤方后云“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根据观察发现服药后尿利,色正赤,腹减,是为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预后良好。

4.1.4 药后看大便 大承气汤攻下之力较猛,不可过量服用,故方后云“得下止服”,以免过下伤正。十枣汤“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后,糜粥自养”。厚朴三物汤也“以利为度”,即以大便得下为效,为服药的分寸。

4.2 护理操作方法 《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急救中的舌下给药法、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法等,是仲景对中医护理学的一大贡献,至今仍在指导临床工作。治疗尸厥,仲景指出“以桂屑着舌下”的治疗方法,取桂屑辛温芳香走窜之性,开心窍,通心阳,从而使尸厥得以复苏。仲景在述及对自缢者的急救法时,提出了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法,“ 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应”这与现代医学抢救心跳骤停而采用的胸外心脏挤压法相似。“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亦与现代医学的人工呼吸法相仿。

此外,仲景还开创了多种临床给药法,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为坐浴法;《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中“蚀于肛者,雄黄熏之”为烟熏法;《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治疗偏头风的头风摩散为药摩法;《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治金疮的王不留行散为外渗法。此外还有搐鼻法、灌耳法等。这些不同的给药方法,既是中医辨证施护的体现,也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临证护理的发展水平。

仲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了中医的护理思想,并且有所创新。他在注重辨证方法和方剂运用的同时,将护理思想提高到与治疗同等的高度,而且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治疗和护理密不可分。《金匮要略》中仲景的护理思想内容丰富,对后世的护理学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其意义现实而深远。

[1]范永升.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70.

[2]李克光,张家礼. 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48-550.

猜你喜欢
病脉金匮要略仲景
基于“病脉证并治”诊疗思维的《伤寒论》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Differentiating and Treating Gynecological Diseas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llateral Diseases
诊家当参《脉镜须知》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试析仲景《金匮要略》下法的应用特点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