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西医治疗研究

2011-03-31 16:32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胃轻瘫排空病机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糖尿病胃轻瘫(DGP)又称糖尿病胃麻痹,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胃肠激素分泌、高血糖及微血管病变等密切相关,导致胃动力障碍,胃排空延迟[1]。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厌食、早饱、嗳气、餐后症状加重,在X线下可见食物残留,并有蠕动消失,胃排空障碍,胃幽门扩张等征象。胃镜检查可见胃体或胃窦部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胃电图检查显示有胃蠕动功能减弱。本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也是血糖难以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将其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治疗

1.1 病因病机 中医学没有“糖尿病胃轻瘫”的病名,但早有其详细相关论述。明·孙一奎《赤水玄珠》记载:“一日夜小便二十余度,味且甜,饮食减半,神色大瘁。”即糖尿病人病程日久可出现饮食显著减少的表现。根据糖尿病胃轻瘫主要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痞满”的范畴。但“痞满”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其病机与原发病的发病机理有着根本的联系。在当代中医研究中,大多认为此病为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而导致脾胃运化失调为主。冯长根等[2]认为,糖尿病胃轻瘫有糖尿病史较长的特点,根据中医“久病必虚”之说,消渴日久,脾胃之气受损,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胃失和降而致。梁幼稚[3]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的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而以脾虚为主。郑世忠[4]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的病机是肝肾阴虚,肝失条达则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胃气上逆。刘志勤等[5]认为,其病机为糖尿病迁延日久,胃阴亏乏,肺胃久虚,母病及子,必累及于脾。脾胃虚弱,胃虚不能盛受水谷,脾虚不能化生精微,停积胃中,致使上逆成呕。

1.2 辨证论治 高志扬[6]将DGP分为:脾胃气虚型,治宜健脾运脾,升清益气,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胃,生津和中,方用生脉散合麦门冬汤加减;痰湿中阻型,治宜实脾祛痰,除湿降逆,方用参苓白术散合小半夏汤加减;气机郁滞型,治宜扶脾疏肝,理气和胃,方用小柴胡汤合痛泻要方加减。韩兴成[7]将DGP分为:阴虚胃热型,治以清热泻火,养阴生津;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肝胃不和型,治以疏肝和胃;脾胃虚弱型,治以健脾益胃。聂斌[8]将DGP归纳为:本虚(脾气虚弱、胃阴不足、气阴两虚、脾胃虚寒、脾肾阳虚);标实(肝胃不和、胃中积热);本虚标实(痰湿中阻、脾虚血瘀、脾虚食滞、脾虚气滞)。

1.3 中药复方 孙世萍[9]运用消渴健胃散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2组均予饮食控制和糖尿病治疗(血糖控制在≤7.8 mmol/L)。治疗组给予消渴健胃散每次9 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胃复安每次10 mg,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3.33%。张晓丽[10]运用补肾化瘀汤治疗64例,并设对照组64例,2组均予基础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治疗组予补肾化瘀汤(药物:制何首乌30 g,茯苓20 g,川芎10 g,熟地黄15 g,山药20 g,枸杞子12 g,当归18 g,香附18 g,牛膝15 g,桑枝12 g,白芍12 g,丹参30 g),对照组给予西沙必利片治疗,共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65.63%。刘超等[11]运用化痰理气养阴法。处方:全瓜蒌20 g,柴胡、枳实、焦三仙、鸡内金各15 g,砂仁8 g,麦冬、天冬各10 g,伴反流加海螵蛸15 g,白及12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30 d为1疗程,治疗1疗程,总有效率为90.0%。王巧云等[12]用加味四逆散以疏肝消痞、健脾和胃,治疗DGP 56例,并设吗丁啉治疗对照组56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总有效率64.3%。

1.4 针灸治疗 王曙辉等[13]使用捏脊结合针刺治疗DPG 35例(针刺取穴取双侧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及中脘穴),并设对照组35例,口服莫沙比利5 mg,3次/d,餐前15~30 min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71.4%。孙成芝等[14]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0例,治疗组予吗丁啉20 mg,3次/d,口服,给予针刺治疗,主穴:中脘、内关、胃俞、足三里、公孙;配穴:脾胃虚弱配脾俞、章门;饮食积滞配下脘、里内庭;胃阴不足配三阴交、太溪;肝郁气滞配肝俞、太冲;痰湿内阻配丰隆、膻中。每次选2组(3~4穴),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 min。1周为1疗程,治疗3周。对照组给予吗丁啉20 mg,3次/d,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王楠等[15]应用电针治疗Ⅱ型糖尿病性胃轻瘫,实验组及对照组均采用黄芪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血塞通注射液0.4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日静脉滴注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用电针治疗,取穴:上脘,中脘,下脘,足三里(双),太白(双),公孙(双),天枢(双),上、下巨虚(双)。配穴:肝胃不和加太冲;痰湿中阻加丰隆;胃火炽盛加内庭;胃阴不足加三阴交;脾胃气虚加公孙。针灸处方分仰卧位和俯卧位2组,交替使用,1.0~3寸30号毫针针刺,得气后接电针仪,选取3~4个穴位,采用疏密波,留针30 min,每日1次。对照组20例,予餐前30 min口服吗丁啉10 mg,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

2 西医治疗

2.1 发病机制 目前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当前研究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1)自主神经病变:神经细胞变性,迷走神经呈阶段性脱髓鞘改变一直来被认为是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关键。使胃的基本电节律传播慢,胃窦蠕动减慢,胃底紧张性收缩减弱,胃排空延迟。2)高血糖状态:慢性高血糖可导致抑制迷走神经,使其结构改变,从而降低胃窦部动力,而有相关资料表明急性高血糖可使正常人胃排空减慢,固体和流质食物排空均受影响。3)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特别是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的缺乏,胃动素(MOT)主要由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的内分泌细胞分泌,胃泌素(GAS)主要由G细胞分泌,均有促进胃动力作用。4)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累及消化道,使胃黏膜血流量明显减少。5)Cajal间质细胞病变:Cajal间质细胞现为糖尿病胃轻瘫研究热点。其是一种特殊的分布在胃肠道自主神经末梢及平滑肌之间的间质细胞。大量电生理证据表明,Cajal间质细胞是自主性胃肠活动的起搏细胞。刘之武等[16]将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予四氧嘧啶50 mg/kg静脉注射1次诱导糖尿病小鼠,正常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完成之后处死小鼠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提示:糖尿病模型组胃排空率,c-kit阳性细胞含量及c-kitmRNA阳性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

2.2 药物治疗 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常用西药:1)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可增强胃排空能力,改善呕吐症状。其中多潘立酮被认为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首选药物。2)胃肠运动刺激剂(西沙比利,莫沙比利),可促进胃排空,改善胃肠道症状。3)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促胃肠道动力方面有类似胃动素的作用,可显著促进胃排空,但口服效果要逊于静脉给药。4)胃动素(motilin):是由小肠黏膜合成分泌的多肽,由22个氨基酸组成。可加速胃排空,但由于其半衰期太短,很难用于临床,目前处于研究阶段。

2.3 外科治疗 由糖尿病胃轻瘫所导致的顽固性持续性呕吐比较少见,可选择外科治疗,如胃镜下插胃造口术或空肠造口术。

2.4 胃电起搏 胃也存在着与心脏类似的自主电起搏。现认为是Cajal间质细胞,由其产生胃肌电活动通过电信号传播至平滑肌细胞并扩张至全胃。胃电起博是通过外加电流刺激胃体起搏点的电活动使异常的胃电活动恢复正常的节律和波幅,从而改善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症状。但现因缺少人体对照研究,无法客观准确地评价胃电起博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性。

3 结语

随着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增高,糖尿病胃轻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近年的治疗探索中,中医特别是针灸对于DGP的疗效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西医对于此病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之中。对于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研究方面,尚存在着如下缺陷。1)在临床上,糖尿病胃轻瘫很难进行有效的诊断,特别是要排除单独消化系统疾病需要大量的检查工作,有时只能根据临床经验进行判断。2)诊断及疗效标准相对含糊,导致疗效的观察受到制约。3)由于DGP病人糖尿病病程较长,而在实验研究中,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制备时间较短,对疾病的真实反映存在差距。4)对于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内分泌科和消化科往往都只从自己的角度着手,应加强互相交流,才能加深对此疾病的认识。

[1]李晓苗,郭瑞林.糖尿病性胃肠病[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67-368.

[2]冯长根,刘霞.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02,21(8):508-511.

[3]梁幼稚.糖尿病胃轻瘫的病机特点及辨证治疗[J].浙江中医杂志,2004,39(8):330-331.

[4]郑世忠.一贯煎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50例[J].实用中医杂志,2000,16(15):21.

[5]刘志勤,吕蕾.辨证论治糖尿病性胃轻瘫24例[J].河北中医,2003,25(10):738-739.

[6]高志扬.糖尿病性胃轻瘫辨治心法[J].四川中医,2003,21(8):18-19.

[7]韩兴成.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辨证治疗及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05,35(2):131.

[8]聂斌.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辨证及治疗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5):979-980.

[9]孙世萍.消渴健胃散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155-157.

[10]张晓丽.自拟补肾化瘀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64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6):472-473.

[11]刘超,黄霞.化痰理气养阴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9,41(12):23-24.

[12]王巧云,谷中红,佘静,等.加味四逆散治疗糖尿病56例[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4,6(2):104.

[13]王曙辉,杨丽霞.捏脊结合针刺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清胃动素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0,16(7):74-75.

[14]孙成芝,何成邦.针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观察[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8):790-792.

[15]王楠,何玲.电针治疗Ⅱ型糖尿病性胃轻瘫30例[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8):69-70.

[16]刘之武,穆标.Cajal间质细胞在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天津医药,2010,36(8):616-617.

猜你喜欢
胃轻瘫排空病机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哺乳完宝宝,乳房还要排空吗?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邱保国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