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2011-03-31 16:32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偏头痛头痛

(灌南县人民医院,江苏 灌南 222500)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反复发作,且其病因复杂多变,治疗上较为棘手。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25例,并与应用尼莫地平胶囊合谷维素片治疗25例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50例均为灌南县人民医院2006年5月-2010年9月门诊患者,均经头颅CT、MRI、脑电图、经颅多普勒(TCD)等检查,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18~52岁,平均(30.5±10.2)岁,其中Ⅱ级头痛10例,Ⅲ级头痛12例,Ⅳ级头痛3例;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17~50岁,平均(33.6±11.4)岁,其中Ⅱ级头痛11例,Ⅲ级头痛12例,Ⅳ级头痛2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1]。1)入选标准:①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②自愿参加;③具有下列条件之一:发作频率>3次/月,疼痛程度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者,以往止痛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良反应严重。2)排除标准:①有其他急、慢性疾病,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②孕妇;③低血压或高血压患者;④过敏体质和/或有药物过敏史。

1.3 头痛发作程度分级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卡尺(VAS),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疼痛强度分4级:Ⅰ级:完全不痛,VAS评分0分;Ⅱ级:轻度头痛,VAS评分1~3分,不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Ⅲ级:中度头痛,VAS评分4~6分,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Ⅳ级:重度头痛,VAS评分7~10分,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并需卧床休息。

1.4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符合瘀血头痛证:头痛如刺,经久不愈,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沉涩。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基本方:当归10 g,生地黄10 g,桃仁12 g,红花9 g,枳壳10 g,赤芍药10 g,柴胡4 g,甘草6 g,桔梗5 g,川芎5 g,牛膝10 g。加减:头痛甚加钩藤10 g,全蝎3 g;头晕加酸枣仁10 g,枸杞子10 g;气虚加党参10 g,黄芪15 g;恶心呕吐加陈皮9 g,半夏10 g,竹茹10 g;不寐、多梦加酸枣仁10 g,夜交藤2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服。

1.5.2 对照组 尼莫地平片(商品名:尼莫地平片,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2285,20 mg/粒)20 mg,每日3次口服;谷维素片20 mg,每日3次口服。

1.5.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在治疗期间忌吸烟饮酒,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保持乐观情绪,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6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

1.7 疗效标准[3]显效:头痛发作次数减少>70%以上,疼痛虽发作,但能忍受,并能坚持正常工作与学习;有效:头痛发作次数减少30%~70%,疼痛发作时,较治疗前程度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后头痛无好转。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25例,显效7例,占28.0%;有效15例,占60.0%;无效3例,占12.0%;总有效率88.0%。对照组25例,显效4例,占16.0%;有效11例,占44.0%;无效10例,占40.0%;总有效率6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焦虑不安或其他环境因素的改变,均可导致脑干神经元兴奋,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等递质释放活动增强,导致颅脑血管的舒缩改变和脑缺血,引起偏头痛发作[4]。多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与生活。有遗传倾向。偏头痛属中医学内伤头痛范畴。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之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可引起头痛。疼痛的性质以针刺样头痛为主,痛有定处,常受风寒之邪或精神刺激所诱发。故对辨证属瘀血头痛患者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血府逐瘀汤为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主治瘀血诸证之名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当归、川芎、桃仁、赤芍、红花活血化瘀,再配以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合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合当归又能养血润燥,瘀祛新生,甘草调和诸药。该方气血同治,活血理气之中寓养血益阴之品,活血理气而无耗血伤阴之弊[5]。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血府逐瘀汤改善血流动力学[6],改善微循环[7],延长凝血时间,提高痛阈,调节5-HT的过度降低[8]。本临床研究证实,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疗效满意。

[1]Manzoni GC,Torelli P.Headache classification:criticism and suggestions[J].Neurol Sci,2004,25(3):67-6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5-109.

[3]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85-1090.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82-2884.

[5]李飞.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9-1280.

[6]朱斌,殷劲.血府逐瘀汤对小鼠定量符合训练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3):55.

[7]罗尧岳,周小青,刘新华,等.血府逐瘀汤,二陈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球结膜循环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6):35.

[8]李松梅.血府逐瘀汤对小鼠偏头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7(2):25.

猜你喜欢
血府逐瘀汤偏头痛头痛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头痛应该灸哪里?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府逐瘀汤治疗酒精性肝病并失眠的临床效果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血府逐瘀汤治疗隐匿性抑郁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