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2011-03-31 16:32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病证中药学饮片

, ,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天津 300193)

临床中药学是中医药各专业学生的骨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历来重理论,轻实践,以讲授为主,学生常感到抽象、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也感到教学机械、枯燥,以致教学效果常不理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1-2]。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客观性、实践性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实践能力,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床中药学实验教学就是要通过直观的、生动的、启发性的实践训练,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运用能力。当然,对中医专业学生和中药专业学生的实训要有所侧重[3]。对中医专业学生要紧紧围绕中药临床应用,加强辨证用药能力的训练;对中药专业学生的训练可以适当往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性的判断、中药新药研发思路等方向指引。

在近年的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中,我们借助“模拟药房”载体,引入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问题式教学)的教学方式[4],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中医临床专业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通过临床中药学实践训练课程,进一步巩固中医药基本理论,临床常用中药的性能特点、应用要点、配伍方法,以及常见病证的用药规律。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实践用药的能力。

1 联系中医药学基本理论

中医药学理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药基本理论是中医理论中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在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中医医理密不可分。因此,在中药学实践训练中,必须注意中医理论对中药用药的指导,在具体药味讲述中适时复习中医理论,强化学生对理法方药体系的理解,增强其对理论的灵活运用能力。例如,川芎为治头痛要药,请学生讨论头痛有哪些常见证型,病因病机分别是什么?川芎治各型头痛的机理是什么?结合川芎的性能特点,思考川芎最适宜治何种头痛,不适宜治何种头痛?可否及怎样通过合理配伍扩大川芎对头痛的治疗范围?通过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 以识药带动基础知识学习

传统的临床中药学教学是按照大纲及教材的要求,讲解药物的来源、药性、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其结果是学生容易产生大脑疲惫,厌倦本课,以致课堂教学收效不佳。我们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开设中药实训课,设计“模拟药房”带动中药性能的复习巩固,提高了学生识药的兴趣,进而增强了其辨证用药的能力,为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很快适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模拟药房”按中药功效分类建立常见饮片辨认区、真伪中药识别区、毒性药物警示区、中成药样品区。“模拟药房”作为实验教学的一种载体,相当于学校的一个“实验室”,模仿药房的格局,设立柜台、货架、药品,供学生学习实践;配套计算机软件系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学生看到一种常用饮片,要能够识别,并回答其药性特点、功效、适应范围;给出一种常用中药的性能描述,能够回答是哪味中药,并到药柜中找出对应饮片。“模拟药房”以生动直观的中药饮片引出问题——是什么药,有什么性能,如何应用,注意什么?即以饮片辨识带药性功效[5-6],巩固中药基础知识,强化用药能力训练。百闻不如一见,通过视觉记忆、感性认识引导理性思考,是“模拟药房”的价值所在。我们根据“模拟药房”中药饮片编号制作“中药饮片辨识及双向考核系统”,建立中药实训与考核评价体系,为学生识药用药提供保障。

3 区别同类药物功用异同

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是临床中药学的重要内容,亦是临床合理用药的关键问题。然而学生在这方面学习中往往掌握不好,对同类药物的性能特点差异、临床应用区别难以建立深刻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在实践训练中强化学生对药物功用异同的把握[7]。

本部分训练可以与上部分训练同时进行,在“模拟药房”中给出两味及两味以上功效相近药物的饮片,要求学生回答是什么药,分别有什么性能,功效应用有哪些区别,临床上如何合理应用。可以结合临床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例如给出石膏和知母的饮片,首先让学生辨认,思考温热病气分实热,壮热、烦渴、大汗出、脉洪大如何用药?肺经实热,发热,喘咳,如何选药?肺热燥咳,干咳无痰如何选药?阴虚火旺,骨蒸潮热,如何选药?并以药性功效特点解释不同情况下区别用药的理由。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和重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4 熟知常用药味配伍内涵

临床上中药更多以复方形式应用,配伍则是用药的基本方法,因此有必要强化训练学生掌握常用药味配伍的法度和内涵。可以在“模拟药房”中,给出常用配伍药味,让学生回答是什么药,分别有什么性能,配伍的目的及原理,配伍后适应病证的变化。例如给出苍术、厚朴、枳实3种饮片,要求学生辨认并回答各药性能功效,三者之间常用的药对配伍,不同配伍的目的和适应病证分别是什么。进而结合病例,湿阻中焦,脘痞呕恶,舌苔厚腻,选用哪两味药配伍?食滞胃肠,腹满胀痛,大便不通,选用哪两味药配伍?给出选择依据。通过这样的强化训练,使学生真正理解中医临床用药的法度,形成法随证立,方从法出,因证选药,灵活加减的思维。

5 加深病证用药规律认识

临床中药学课程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使用中药的能力。临床合理、灵活用药与病证情况密不可分,特定病证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用药规律,这也是临床中药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中医专业的学生,强化病证用药训练是通向临床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中药专业的学生而言,强化病证用药训练则可为将来用药监测、评价打下坚实基础,亦可为药物研发或相关实践打下理论基础。

病证用药规律训练亦可在“模拟药房”中进行。教师提出某种疾病,请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疾病常见证型的不同,分别选择常用药物,从药柜中找到相应饮片组成复方,并回答选药的依据和药物间的配伍关系。通过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病证用药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教师还可以再加入气候、体质、病程、兼证等因素,进一步训练学生对病证用药规律的灵活掌握能力。

临床中药学课是中医药院校各专业的骨干课程。对中医专业的学生而言,临床中药学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的重要桥梁课,是学习中医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理论和技能的重要环节;对中药专业的同学则是中药学各分支学科知识转化为临床应用的关键指南课。在临床中药学实践训练课程中,借助“模拟药房”载体,引入PBL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理论知识不再枯燥乏味,使教师从授人以鱼转为授人以渔,使学生从死记硬背转为活学活用。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还注意打破学科界限,将中医药学各科融会贯通,将理法方药紧密结合,最大效率的提高学生的临床辨证用药水平,增强其对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的把握能力。

[1]钟赣生.传统中药学教学的弊端及改革初探[J].中医教育,1994(专刊):128-130.

[2]孙敏,赵文静,旺建伟,等.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相关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7):53-54.

[3]马立本.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0):63-64.

[4]肖帮裕,蔡琼枝,叶丽.浅探PBL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科学教育家,2008(1):97-98.

[5]常丽虹.浅探中药标本在中药学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17(增刊):91-92.

[6]李海燕,王倩.在中药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7,2(5):102-103.

[7]任艳玲,李杨.比较记忆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3):141-142.

猜你喜欢
病证中药学饮片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饮片与免煎颗粒剂治疗偏头痛效果比较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