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抗感染药物临床使用现状、原因及对策

2011-04-01 12:31苗亮闫素珍
当代医学 2011年28期
关键词:不合理我院医生

苗亮 闫素珍

本文对2009~2010年我院收治的31406例出院病案进行了系统性监测,发现有15842例使用了抗感染药物,占50.6%,其中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者2095例,占11%。在监测中发现了一些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及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 监测资料

监测医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出院病例,由病案室全部归档病案31406份。

1.1 监测方法 由感染办专人负责监测,每天对出院归档病案,进行逐份查看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并认真登记,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写出小结。

1.2 监测结果 2009年1月~12月,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62.0%;2010年1月~12月,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49.5%。

2 抗感染药物临床使用不合理现象

在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认为抗感染药物是患者的保护伞,所以对住院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是理所当然。为此没有按国家卫生部规定的≤50%抗感染药物使用率的达标要求,去合理使用,便出现三多一长的现象。

2.1 用药种类多

对住院患者,有80%以上的患者都使用1~2联抗感染药物;对轻度感染的患者,使用2~3联抗感染药物;对中度感染的患者使用3~4联抗感染药物,甚至使用4联以上的抗感染药物。

2.2 预防用药多

外科片住院患者,无论保守或手术治疗,医生都习惯使用1~2联抗感染药物;不论是有菌或无菌手术,术前用1~2d抗感染药物;术后一般使用2~3d联抗感染药物,而且有的使用时间较长,认为这样保险。

2.3 盲目用药多

临床不论患者有无感染,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医生不重视给患者采样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出现了盲目使用抗感染药物的现象。有的是病毒感染,但医生还使用抗感染药物。

2.4 用药时间长、剂量大

有些患者从住院到出院一直使用抗感染药物;有些感染的患者使用1~2个疗程,效果不明显,但仍继续使用抗感染药物;还有些使用抗感染药物剂量大,如对于克林霉素注射液的使用,医生的习惯用法为1.8g,QD,ivdvip。而克林霉素目前的推荐剂量是600~800mg,每日2~4次静脉给药,克林霉素只有持续抗菌活性,临床试验结果建议采用300mg/12h静脉或口服给药[1]。

3 原因分析

通过监测,对出现的问题现象进行分析,其主要原原因如下。

3.1 人为因素

有的医生手术不分大小,不分有无感染病例,既有感染病例也不做细菌、病毒监测,为保险起见,就直接给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而且还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还有的是把抗感染药物作为退烧药使用,只要病人体温升高就使用抗感染药物。其实,体温升高的原因多种,如病毒感染、肿瘤、免疫作用等都可以引起患者体温升高,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不仅会延迟病情,而且还浪费了药物资源,同时又提高了医疗费用,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3.2 经济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杠杆的作用也越来越强。那么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一切为了病人”过程中,服务的理念及思想也有所改变,有些医生把患者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上钩,有的医生不是看中患者的疾病和痛苦,而是盯着患者的钱袋子,为了多拿提成,给患者开大处方、开价格昂贵的药品,甚至开与病情关系不大的保健品。

3.3 技术因素

医生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责任者,如果其医疗技术水平不高,药学知识较差,就会造成使用抗感染药物不当、用药剂量不足、用药过量;无适应证用药等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现象时常发生,有的甚至酿成医疗事故。

3.4 外界因素

影响合理用药的外界因素错综复杂。包括国家卫生保健机制,药品监督管理和药政法规及社会风气。尤其是药品生产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策略发生的改变,冲击了医疗机构宗旨及主导思想,使有些医生为了个人的赢头小利,不顾患者的利益,失去了医疗道德观念,在使用抗感染药物中,片面追求多用多营利。

3.5 病人因素

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遵照医嘱正确服药是保证合理用药的另一个关键因素[3]。患者不遵守医生确定的药物治疗方案的行为称为患者不依从性,或称不良用药行为[4]。接受药物治疗时,有些患者急于求成,自行加药、停药或频繁换药。有些患者健康保健要求过高,无病用药,轻症开抗感染药物,导致自我药疗过分。有些患者盲目听从他人或媒体的宣传,向医生点名开药,致使乱用现象严重。

4 相应对策

抗生素的应用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5]。为了使病人更加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达到治疗目的,切实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我院采取了2个发挥和1个抓好的对策。

4.1 充分发挥医院抗感染药物领导小组的作用

我院充分发挥了医院抗感染药物管理小组的作用,做到每季开会,参照感染办监测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认真分析使用现状,研究纠正措施;另外,不定期下科室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药械科定期向临床科室推荐新抗感染药物,介绍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药剂师负责指导用药。检验科细菌室每季度向临床科公布本院分离、培养的所有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三统计结果[6],提出敏感药物和耐药菌谱,供临床参考用药。医生根据感染病人都主动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达到了有的放矢使用抗感染药物。

4.2 充分发挥医院感染办的职能作用

感染办专职人员每天对全院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测,并进行详细的登统计及分析,推行限制性使用抗感染药物,使住院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的人数减到最低水平。据统计,我院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从2008年的86%降到了2009年的62%,到2010年降到了49.5%,同时,对每例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期限控制到最短时间内;对重症患者的抗感染药物使用实施目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7-8]。感染办每月根据监测情况,及时写出简报,抄送院首长、医务处,下发各科室,必要时在院周会上进行通报,甚至在医院局域网上进行通报。

4.3 抓好医务人员政治思想教育

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尤其是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大造声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导向。一是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营造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思想氛围;二是积极营造医德医风建设的“小环境”,即医院根据领导特别是科主任以上的中层领导干部的言传身教和积极倡导。因此,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医德医风教育,使其能在经济大潮中把握大局,认清方向,不图私利,廉洁勤政,不收红包,不拿回扣,严格遵纪守法,不越雷池一步,真正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为部队卫生事业做贡献。

[1] 张卫东.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分析[J].临床医学,2007(9):75.

[2] 黄鹤浩.浅谈抗生素的用药现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11(8):151.

[3] 魏水易,储文功,舒丽芯.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0,8:182-183.

[4] 任敏,曹玉杰,孔繁香.不良用药行为的有关因素及其干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3):232.

[5] 王睿,周绮,孙效东,等.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1991,71(12):679.

[6] 阮克宽,白云辉.临床抗生素应用与问题分析[J].昆明医学学报,28(2):255.

[7] 陈静秋,俞乃琴.应用抗生素的宏观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7(4):249.

[8] 罗云虎,陶成玉,张瑞敬,等.基层医疗单位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3):144-145.

猜你喜欢
不合理我院医生
最美医生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
人本位理念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