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神经外科ICU的管理模式探讨

2011-04-01 14:41叶劲超
当代医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危重病危重神经外科

叶劲超

神经外科专科性很强,危重病人多且病程长,而ICU床位远远不能满足危重病人的需要,如何加强ICU病区的科学管理,减少危重病人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是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新课题。我科于2005年引进国外危重病房管理的先进经验,对我科危重病人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进,在病区设置危重病区域,并与普通病房进行相对的隔离和封闭。现将我们的几点做法介绍如下。

1 管理模式改革及实施方法

1.1 病区区域分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对医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对医生的专业水平、文化素养有了较高的要求外,还对医院的整体环境和护士的护理服务有了很高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我科室做了简单的整改,把病区分为优等、普通、传染病房和重危病房,把与护士站相邻的房间改为危重病区域。所有病房通风效果好,空气流动性好,有利于患者的疗养和休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这种管理模式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肯定。

1.2 神经外科危重病区域设置

1.2.1 环境要求 危重病区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必须做到通风,清静,杜绝闲杂人员流动。还要配以专业的护理人员和相对严格的配药、治疗和处置室,最好能有空气净化设备,同时具备较高的清洁和消毒条件。

1.2.2 结构与布局 中心监护台面对病床展开,每张床位单元所占有的面积应符合医院的标准,以确保有充分的空间给医护人员监护和治疗[1]。室内卫生要整洁,干净,室内的监护仪等仪器应采用悬挂的方法,每个床头部位应有独立的多功能电源插座和床头灯,井然有序。

1.2.3 设备及仪器 (1)多功能床8张,均配有气垫床;(2)冰毯机(控温毯机)2台;(3)颅内压监护仪1台;(4)床旁监护仪8台;(5)呼吸机4台(均为进口);(6)微量输液泵1台,微量注射泵10台;(7)除颤仪1台;(8)中心供氧、负压吸引装置、抢救车、推车、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深静脉置管包等。

1.3 收住危重病房对象 危重病房收住对象主要包括:从ICU转出的、病情相对稳定,但是还存在一定生命的危险的病人,这部分病人大部分是气管已经切开、昏迷不醒的病人,主要是还需要观察的病人。还有一部分是入院的尚未确定的疑难杂症病人,这些病人我科主要采用封闭式集中治疗。

1.4 危重病房的基础管理 我科危重病区域的设置均为两人间,空间宽敞,干净卫生。有利于抢救和治疗护理操作,中间以布帘隔开,使之隔离成独立的两个空间。同时我科本着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每张床配备陪护折叠床一张,极大的方便了患者及家属。

如何预防感染,尤其是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问题,是危重病房的管理关键。为此,我科制定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如:在环境方面,保持病房通风良好,空气清新;护理方面,要求护士每日每床最少紫外线消毒2次,1h/次,保证空气质量。另外,我科派专人,每日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拭病房内的公共设施[2]。

我科要求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对痰液处理及时、专人专管,带无菌手套做好自身保护。

规范合理的陪护制度,也是预防危重病区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要求陪护人员身穿统一的隔离服装,带好口罩帽子,坚决杜绝陪护人员在病房就餐;实行病房一患一陪制度,家属轮换值班,规定固定的探班时间,杜绝陪护人员过多,引发细菌的传播。在危重病房与普通病房之间设有隔离带和醒目标志牌,友情提示家属和其他人员不能随便进入。

1.5 危重病区域护理人员的合理排班和质量管理 危重病人病情发作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合理安排专职医生和护士非常重要。我科拥有危重病床16张,每班次配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专科理论知识的专科护师以上职称工作人员4名,保证了护理质量,并且每日根据病情轻重和基础护理量的大小统一排班,并随时调配。

危重病区域护理已成为相对独立的体系,其复杂性与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提高质量,控制环节是根本。危重病人长期卧床,尤其是神经外科病人往往存在意识障碍,潜在的与现存的护理问题都需要护士凭经验和专科知识去发现及干预、解决。如病人消化不良、肌肉萎缩、便秘皮肤完整性受损、深静脉血栓等,对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护理常规,并且严格执行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危重病人护理质量。

1.6 重视危重病人家属的支持 家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某一个家庭成员患病,都会给其他的成员造成严重的打击,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所以,医护人员要同患者及陪护人员做好心理沟通,获得他们的积极支持,创造一个稳固和良好的治疗环境,才能发挥最佳的积极效应,这一点在护理实践中不可忽视,尤其是危重病人[3]。因危重病区域限制陪护的探视,家属一般是不能接受的,这需要医护人员反复耐心解释,说明其中利害得失,使病人家属在理解的基础上配合医护工作,这也是保证危重病房医护质量管理的关键。

1.7 针对治疗护理工作的协作性,抓好医护配合 神经外科的急诊量多,开展新业务多,医师几乎每天都在手术台上,在病房的时间相对少,所以,护士不仅要完成治疗工作,积极处置病情恶化的病人,而且要站在主动的位置,耐心答复或者解释病人和家属的咨询、疑惑,做好医护、护患之间的沟通。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做好医与护、护与护、护与护工之间的协作关系,在工作中要互相支持,互相督促,互相理解,共同做好医疗护理工作。

1.8 针对护理工作质量高的特点,抓好护理人员培训 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关系到护理质量,护士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积累工作经验,还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对病人和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取得家属的充分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不断完善的工作流程与质量标准,护士明确了职责及重点工作,掌握了对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方法,更新了护理理念,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提高了监护水平,保证了病人安全,适应现代急救技术与不断发展的临床和社会需要。

2 结论

社会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的需要层次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4]。医院从过去严格限制探视陪护到今天成立家庭病房,是“人文关怀”相关理论的充分体现,是建立和谐高效的医患关系的必然趋势。我科引进国外先进医院危重病房管理经验实施5年来,由于进行管理模式改革、集中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与各项操作规范,降低了危重病人、尤其是气管切开病人的交叉感染率和死亡率,提高了护理和医疗质量,值得推广。

[1]阎成美.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549.

[2]杨引梅.浅谈节假日护理安全工作的安全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71.

[3]吴洁.护理行为导致医疗纠纷的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10(39):768-769.

[4]孙建胜,俞勤燕.安全护理的相关因素及防范[J].齐鲁护理杂志,2000(1):67-69.

猜你喜欢
危重病危重神经外科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怎样做好院前急救的搬运和转运工作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ICU危重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血清中降钙素原和(1,3)-β-D葡聚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