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综合医院发展康复医学科

2011-04-01 14:41刘东
当代医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治疗室医学科专科

刘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观念不断更新,模式不断转换,对于医疗的思维也由治病-救命模式发展到治病-救命-功能模式,强调了功能的重要性。而康复就是以改善患者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使其最终融入社会为目标。且康复工作开始的越早功能恢复的效果越好,加上综合医院是康复的最佳场所、住院期间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因此在综合医院发展康复医学科迫在眉睫。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全国首批十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之一,康复科成立于2002年,科室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康复理念,建立以针灸、中医经络推拿、中药内服外敷及熏洗、药浴、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传统保健健身功法等为治疗手段,以临床研究生为主的人才梯队建设,发展中医康复事业,开展偏瘫、截瘫、脑瘫、骨折、颈腰椎病为主的康复治疗。随着科室发展,工作的深入,我对康复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现就我的一些体会,谈谈在综合医院应如何发展壮大康复医学科。

1 拓展康复领域

康复医学科是卫生部规定的12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是综合医院必备临床科室。它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康复评定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有关躯体、内脏器官、脑高级功能和心理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重症、复杂和疑难的残疾患者,提供全面和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并作为区域性康复医学资源中心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供康复医学技术咨询、培训,为所在区域功能残障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技术指导的科室。康复医学科的服务宗旨是预防和改善各种疾病、损伤、畸形等导致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功能障碍。我科成立之初,康复对象主要为脑卒中的患者,至今脑卒中的康复仍为主要康复对象,这可能与我院及本地区的医疗环境有关,但本人认为要壮大、发展康复科,甚至使其成为康复中心,首先要拓展康复领域,使每位患者享有康复医疗服务,从综合医院的实际出发,根据本院拥有的相关科室,拓展康复业务。

1.1 神经康复 指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以神经内、外科收治的病人为主,包括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的康复。

1.2 骨科康复 指骨与关节伤病的康复,以骨科收治的病人为主,包括骨关节伤病围手术期、骨性关节炎、脊柱伤病、骨折后、截肢、颈、腰椎疾病、软组织损伤等的康复。

1.3 儿童疾病康复 以儿科收治病人为主,包括小儿脑性瘫痪、智力发育迟滞、孤独症等的康复。

1.4 手康复 指手部损伤康复,以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病人为主,包括手部的骨折、神经血管、肌腱及皮肤软组织等损伤后的康复。

1.5 内脏康复 主要指心肺疾患的康复,以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呼吸科收治的病人为主,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康复。

1.6 老年康复 包括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等的康复。

1.7 治未病 以体检中心为依托,以体质辨识为依据,进行健康、亚健康状态的康复指导,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2 选择合适的康复模式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应为医院内惟一面向全院从事临床康复医疗服务的学科。康复医学科的组建应包含两大部门:现代康复部、物理治疗部(物理治疗仪器组、运动疗法组)、作业治疗部、言语治疗部、康复工程部;传统康复部、针灸部、推拿部、药浴部、传统功法部(静功、动功)。根据需求和条件可酌情设置康复评定部(现代康复评定组、中医病证体质辨识组)、心理康复治疗室、认知治疗室等。具体治疗模式可分以下三种:

2.1 相关疾病专科病房+康复治疗室的模式 此种模式应用于疾病急性期和恢复期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早期介入,治疗地点在专科病房,恢复期康复治疗在专科病房或康复治疗室,病人日常管理在专科病房,此为康复介入的初级阶段。

2.2 康复医学科(中心)病房+康复治疗室 此种模式指患者的疾病处于亚急性期或恢复期时,由专科病房转至康复医学科(中心)病房统一管理,具体康复治疗措施的实施,则分别在不同的康复治疗室进行,此为康复介入的最终阶段。

2.3 康复医学科(中心)病房+专科病房+康复治疗室 此种模式可应用于疾病的各期,病人的管理分别在专科和康复病房,病人的治疗地点选择在康复病房、专科病房、康复治疗室,具体地点只能科室间协调解决,此为康复介入的过渡阶段。

3 完善康复治疗方法

主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急性期以临床及药物治疗为主,康复治疗为辅;亚急性期二者均有侧重;恢复期以康复治疗为主,临床及药物治疗为辅,强调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

3.1 现代康复治疗方法包括运动疗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言语、吞咽、构音障碍训练);心理治疗;假肢及矫形器的制作和应用。

3.2 理疗仪器治疗 包括声疗(超声波、超声波雾化吸入);光疗(红外线、紫外线);电疗(直流电、感应电、低频、中频、干扰电、短波超短波、共鸣火花);冷热疗(石蜡疗、湿热袋敷、冷疗);磁疗(静磁场、动磁场);水疗(浸浴、漩涡浴、蝶形槽浴);压力疗法(正负压、负压、正压循环、体外反搏、加压);生物反馈疗法(肌电)。

3.3 中医传统治疗方法 包括针刺(毫针、芒针、三棱针、梅花针、电针、火针、耳针、头针、腕踝针、眼针等针法);艾灸(直接灸、间接灸);拔罐(刺络拔罐);中医经络推拿;中药内服、外敷、熏洗、药浴;传统保健健身功法(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内养功、气功)。

4 加强内涵建设

4.1 合理的空间布局 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床位数不少于医院总床位的3%~5%,应具备不少于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业务用房。康复医学科门诊或独立病区主要公用设施应执行国家无障碍设计规定相关标准。

4.2 完备的仪器设备 按卫生部要求,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设备总值不少于500万。

4.3 科学的人员配置 根据实际拥有床位数量合理配备相应比例的医护人员。三级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配备不少于6名执业资格范围为康复医学的医师,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2名;15名以上有执业资格的康复治疗(技)师,2名传统康复治疗人员(针灸或推拿人员)。

4.4 规范的技术操作常规 科学制定每个操作环节流程和临床技术操作常规。

4.5 合理的分配制度 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及分配制度。

4.6 民主与个性化的科室管理 定期开展科室民主生活会及讨论会,使科室在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地可持续地差异化发展。

院领导要从教学、临床、科研、政策导向、资金扶持和激励与制约措施上强化和引导,在科研立项、设备引进、资金投入、学术交流等方面向康复或与之相关的专科、专病倾斜。同时要注意院际间、学科间的学术和信息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无边界科室”、“无边界医院”的理念。营造出浓厚的康复氛围和形成强有力的规模效应,将康复渗透到各个职能单位,运用到各个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形成人人懂康复、科科用康复,康复出效果、康复出效益、康复出影响,将康复事业做大做强。

猜你喜欢
治疗室医学科专科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门诊治疗室患者发生晕厥的应急护理措施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蒙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研究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