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为什么会被推到人性的对立面
——论霍克海默对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批判

2011-04-03 06:31李大棚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海默实证主义霍克

李大棚

(大连海洋大学 人文法律系,辽宁 大连 116023)

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批判涉及两个问题:其一,科学技术怎样成为一种控制人、奴役人的工具,使人丧失了批判否定的思维能力?其二,科学技术为什么会渐渐演变成一种意识形态?对于第一个问题,霍克海默认为,科学技术成为一种控制工具,使人丧失批判、否定的能力与实证主义有很大关系,因而展开了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对于第二个问题,霍克海默指出,这是由于理性自身的演变,使得启蒙理性过于张扬,进而工具理性得以膨胀,工具理性逐渐取代了价值理性,从而导致科学技术的极端化发展,由此科学技术成为一种掩盖社会本质、控制人们心里意识反抗的意识形态。因此,要对科学技术这种消解社会内容的对立而达到一致,使人产生肯定社会、顺从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就要对启蒙理性、工具理性进行批判。简而言之,对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批判既要对实证主义进行批判,又要对启蒙理性、工具理性进行批判。

一、批判实证主义对人的思维结构的消解,剥夺了人的批判否定权利

霍克海默通过对19世纪后期以来发达工业社会的科学技术的政治效应进行分析后指出,科学技术通过形式逻辑、数学和交换价值这些东西正在摧毁感情、主观性和价值,使人在思维方式上认定现实的存在都可以把一切现象还原为可以验证的事实,从而消解了思维的批判和否定的功能,使人产生了肯定主义、顺世主义的态度。

首次吹响对实证主义批判号角的是霍克海默,批判实证主义是他的一个永恒的理论专题。其实,在法兰克福学派那里,实证主义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实用主义、操作主义、语言分析哲学等。霍克海默认为,经验主义、科学主义是实证主义的内在特征,也是一种对人的思维产生消极功能的方式。因而,要对实证主义进行批判,理所当然地要对经验主义、科学主义展开批判。

“经验主义原则是实证主义的基石,它理所当然地成为霍克海默攻击的首要目标。”[1]87他分析了经验主义的特征,认为实证主义是经验主义哲学发展的产物,是从英国经验论中发展起来的经验主义原则。经验主义原则主张一切关于对象的知识都源于经验,一切概念都可以还原为所予材料的直接的经验内容,理论的真理性必须由经验证明。实证主义坚持了经验主义原则,从而宣称“存在的不过是事实”[2]49的观点。霍克海默认为,不受主观价值因素影响的、不受理论知识中介的事实即所谓事实中立性的观点只是个幻想。霍克海默指出,实证主义关于事实的中立性,其错误根源在于它分离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价值与事实的关系,排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价值因素,这必然使人在思维上丧失积极、辩证的否定功能,只能被动地接受事实,消极地肯定社会。

科学主义是实证主义的又一显著特征。“科学主义是科学对自身的信念,即认为不应把科学理解为知识的一种可能的形式,而应把知识等同于科学。”[2]128由此,实证主义把知识等同于科学,将科学看成唯一的知识形式,排除了非科学知识如形而上学。形而上学论述的是本质、实体、灵魂和不朽,它要求理解存在,用每个人都可以获得的认识形式揭示世界存在的现实意义。科学主义忽略了形而上学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意义,排除了形而上学对世界和社会的真实反映。由于科学主义在知识体系中占统治地位,造成的后果是科学主义盛行,符合科学的事实就是真理知识,而作为主体的人被剥夺了发言权,在科学与知识发达的工业社会里,人却成了哑巴,一切知识都由科学知识来解决,人丧失了批判否定的能力。

二、批判启蒙理性破坏了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霍克海默以为,自古希腊以来,万能的理性作为启蒙的精髓,能祛除人的愚昧,使人从自然和社会中得到解放,但在近代工业社会中,启蒙理性却追求一种对自然加以统治的形式,它抛弃了诸如实质、属性、因果性一类形而上学的范畴体系,在塑造人对自然统治的同时,也塑造了人对人统治的神话。对启蒙理性的批判一方面要通过理性的自身演变来确定启蒙理性的单向发展,另一方面要从启蒙与神话的本质关系上说明启蒙理性已铸造了当今工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探索理性的源头要从古希腊开始。尼采认为西方文化的源头来自希腊文化内部,怀特海也曾说过,希腊是欧洲的母亲,探寻观念的源头还需从希腊开始。西方科学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它的核心基础就是理性,这也正是古希腊哲学的精神实质。古希腊的理性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不仅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工具,还体现着古希腊人对社会生活和人的存在方式的领悟,体现了人的本质和价值的追求。这也就是说,古希腊的理性已蕴含这两种理性的内涵: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即工具理性,二是人对社会生活本质的要求和价值的向往即价值理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古希腊理性一开始就具有二元结构。但由于主体性原则尚未确立起来,理性的二元对立和分裂尚处于潜在状态,古希腊的理性还是一种完整的理性。但到了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对理性的至上、知识的崇拜以及人对自然的技术主宰使发展科学的启蒙理性由于其自身的内在逻辑而转向自己的反面,成了自我毁灭的启蒙。启蒙理性的发展,加快了工具理性的膨胀、价值理性的萎缩。

霍克海默对启蒙理性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他与阿道尔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中。在这里他们所说的启蒙不是特指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启蒙运动”,而是泛指西方近现代以来的理性至上、知识崇拜以及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的思想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设计出用启蒙精神改造的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启蒙理性能够帮助人们超越受动的异化状态,使人改变自身受自然奴役的状态,从而既成为自然的主人,又成为历史的主人”[4]130。相应地在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也达到了和谐一致。霍克海默、阿道尔诺指出,这样的一个世界并没有实现,启蒙精神“本想破除迷信、摆脱神话,但却走向了迷信,成为新的神话;旨在正确认识世界、并支配自然,但实际上却歪曲了世界、并受到了自然的报复;本想增强人的能力,结果使人变得软弱无力;旨在反对极权主义,而自身却变成了极权主义;本想推动社会进步、走向文明,但实际上却导致了倒退,退回到野蛮之中”[5]141-151。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通过用启蒙辩证法揭示启蒙理性的危害之处,并从两个方面展开对启蒙理性的批判。第一,启蒙退回为神话。“启蒙的纲领是要唤醒世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代替幻想”[6]1,但结果是启蒙开始走向新的迷信,由此,“被启蒙摧毁的神话,却是启蒙自身的产物”[6]5。简言之,启蒙本身已经退化为神话,其原因就在于理性的逻辑支配了人的思想,使人的思维出现了程式化的模式,由此,思维也就具有了形式主义和抽象主义的特征。它排除了人的价值尺度,丧失了对现实事物的否定批判尺度。这也造成一种丧失主体价值的理性思维崇拜和科学崇拜。第二,启蒙使自由走向奴役。启蒙是彻底而又神秘的恐惧。在启蒙的世界里,自由走向了奴役。本来启蒙精神是反对极权主义、增加人的自由和民主的,可是最终却走向新的极权主义。在“知识就是力量”的感召下,人借助于启蒙理性和科学技术取得了对自然的统治,然而也应看到,“随着支配自然的力量一步步地增长,制度支配人的权利也在同步增长”[6]31。也就是说,启蒙所确立的人对自然控制的意识应用到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必然产生一种新型的统治关系。于是,技术就不仅成为一种控制自然的力量,更主要的是成为一种社会统治人的力量。

总之,启蒙精神的过于张扬,一方面人支配自然的力量,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张力,导致人与自然的破裂;另一方面增强了人对人的统治,带来了人的压抑,导致人的异化。

三、批判工具理性造成工业社会秩序的虚假合理性

首先,霍克海默把理性分为主观理性和客观理性两类。主观理性是指主体思维过程中的理性,是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自己分类、推演、计算的思维能力,选择满足自己需要的最有效的手段。由于主观理性只限于工具而非目的领域的理性,是引导现代科技发展的理性。因此,可以说主观理性是工具理性,也是技术理性。客观理性是指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理性,作为一种能力不仅存在于个人的意识中,而且也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制度及自然的整个客观世界中。客观理性“相信某种行为之终极价值,如宗教价值、美学价值、伦理价值等等,它认为人的生活价值只能由整体性和谐决定,并且以自由、平等、幸福一类概念来衡量一切,它强调思维的批判性和否定性”[7]30。从实际上来说,客观理性是价值理性,也是批判理性。

其次,霍克海默认为,工具的理性化过程就是主观理性代替客观理性的过程。他尖锐地指出,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中,人们所理解的理性是一种完全沦为手段和工具的主观化的理性,即工具理性。古希腊的理性是一种完整的理性,但当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并倡导用科学技术消除贫困和物质匮乏时,科学技术得到高度发展,主观理性(工具理性)也就得到了高度发挥;当把理性用于社会政治关系中时,理性也就取代了信仰和意识形态。理性与宗教、神话的对立进一步加剧了理性的主观化过程,客观理性所追求的价值关怀也大大萎缩,并为主观理性所代替。霍克海默认为,西方近代社会以来,理性是用于制造其他一切工具的工具,抽空了平等、正义、幸福等价值内容,最终成为纯粹的理性工具。用本·阿格尔的话说,理性已“堕落为世间实施的可检验的技术操作,它的存在仅仅是为了被操纵、加工和消耗”[8]53。

霍克海默相信,导致工具理性的霸权是由于“启蒙精神的张扬,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理性自身演变的结果”[7]28。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也就是对技术理性主义以及工业文明弊端的批判,所谓技术理性主义就是科学技术与理性主义文化观念的结合,它相信科学知识是万能的,技术理性是至上的,科技进步是文明的进步,文明发展带来的问题由科学技术本身来解决。霍克海默一方面承认工具理性的历史进步性,但同时他认为,这造就了技术理性神话的困境,导致工具理性霸权的产生。霍克海默进一步指出,随着启蒙理性的张扬,工具理性的膨胀,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并由此创造了巨大的工具文明和赢得对自然的极大胜利。但是工业的文明和进步却以人的异化为代价,这是因为工具理性在推进工业文明进程中,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紧张,人对自然的控制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为代价,而且这种异化关系置入社会关系之中,人与人的关系甚至个体与自身的关系也被异化了。由此可知,工具理性本质上是统治理性,是极权主义,它不仅使人奴役自然,而且奴役了人本身,导致人的本性的丧失和社会统治秩序的“合理”。

四、结论:对上述三个方面的批判实质上是对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批判

通过对霍克海默思想脉络发展的探究和把握可以看出,霍克海默的思想演进以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作为理论发展的线索。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作为推动力量,对当代工业社会的各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当面临作为整体的社会文明过程问题时,科学技术却推卸了自己的责任。它分裂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价值与事实之间的关系,在思维方式上控制人的思想,使人丧失了对社会生活本质的反抗意识和批判否定的能力。科学技术与政治统治相结合,成为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统治工具,成为操纵和控制大众的极权工具。因此,霍克海默断定,科学技术正在执行着意识形态的功能,已成为意识形态的思想。他在《科学及其危机札记》中指出:“不仅形而上学,而且它所批评的科学,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后者之所以复如是,是因为它保留着一种阻碍它发现社会危机原因的形式。说它是意识形态,并不是说它的参与者们不关心纯粹真理。任何一种掩盖社会真实本质的人类行为方式,即便是建立在相互争议的基础上,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2]5虽然在霍克海默的著作中没有系统阐述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但是他对启蒙理性、工具理性的批判,实质上是对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批判。

总而言之,霍克海默对实证主义、启蒙理性及工具理性的批判都以对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批判为核心,从内到外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批判体系。这样严密的逻辑批判体系成为霍克海默在法兰克福学派所占据重要地位的彰显,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一种特色。霍克海默初次把科学技术看成意识形态,这为法兰克福学派后来的理论家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提供了理论基础。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他对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不可避免地带有抽象的性质,尚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后来的理论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 法兰克福学派与科学技术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 霍克海默. 批判理论[M].李小兵,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3] 陈振明. 霍克海默对实证主义的批判[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1(2).

[4] 陈学明,王凤才.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5] 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6] 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7] 王凤才.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8]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海默实证主义霍克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滑板的乐趣
分析实证主义、法律现实主义和法律方法的未来
美国逃奴案审判中的法律实证主义——以首席大法官莱缪尔·萧的判决为例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红”英译问题辨析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一起来观星
海默科技 竭诚为您服务
海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