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歌”研究综述*

2011-04-07 19:44吴淑元
关键词:歌会红歌革命

吴淑元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处,湖南 株洲412007)

中国“红歌”研究综述*

吴淑元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处,湖南 株洲412007)

中国“红歌”的研究是近几年音乐研究的一个热点,各类研究文章已近500篇,这些文章主要从“红歌释义”、“红歌会成功的原因”、“红歌的价值”、“红歌的艺术特点”以及“红歌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这些探讨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红歌;红歌会;红歌研究

Abstract:The study of Chinese“Red Songs”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music study in recent years.There are nearly five hundred articles which mainly explore this hot topic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the interpretation of Red Songs,the reasons for the success of the Red Songfest,the value of Red Songs,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Red Songs,and the function of Red Songs.The explor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Chinese Red Songs;Red Songfest;Red Songs study

中国“红歌”研究是近几年音乐研究的一个热点,其触发点始于2006年10月江西电视台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精心策划推出的大型电视歌咏活动。实际上,《人民音乐》1958年第4期亦刊登过红歌方面的文章,如王善兰先生的《湘赣老苏区的革命歌曲》,不过那时不叫“红歌”而已。这里所说的“触发点”,是指以“红歌”名义进行研究或报道的“触发点”。“红歌会”这一运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用张胜良先生的话说:“广大人民群众唱红歌的热情空前高涨,社会各界好评如潮,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在中国大地刮起了一股红色旋风。‘唱歌要唱最红的歌’成为当今中国最时尚的口号,从2006年的‘井冈山上唱红歌’发展到2007年全国拥有五大唱区(北京唱区、南昌唱区、西安唱区、成都唱区、石家庄唱区);从开始的数万人参加,到现在引起全国人民关注,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势头,一场全国人民唱红歌的活动正在兴起,一件‘感动中国’的大事情正在演绎。”[1]随着这场唱红歌活动的勃然兴起,学术界也开始对“红歌”现象进行研究,至笔者成稿之日,各类文章已达454篇,理论文章约100篇左右。这些文章大多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红歌进行了研究:

一 红歌释义

关于什么叫“红歌”,许多文章都给予了定义。比较简单的定义有余伯流先生的“红歌,即红色歌谣,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产物。”[2]比较详细的定义有张胜良先生的“红歌,即红色革命歌曲,主要指‘五四’以来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如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社会主义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种健康进步歌曲,此外,还包括世界各国革命经典歌曲(如前苏联歌曲)”[1]256詹世友先生的红歌在前者定义基础上则进一步从内容、曲调、风格上做了明确的说明,他说:“这类歌曲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时期人民革命斗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军民鱼水情深和战斗友谊,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动人场景;从曲调上看,都是高亢激越、情绪昂扬,从而能够催人奋进,动人心魄;从风格上看,都是单纯明快、晴朗而飒爽的,体现了一种具有远大抱负、艰苦奋斗、百折不回的奋斗意志。”[3]张红莲先生则认为:“红色歌曲实质上就是指革命歌曲。红色歌曲有着丰富而深邃的内涵,它借助优美的旋律和简练的艺术语言,向广大人民群众讲述着革命故事,弘扬着革命精神,传播着革命真理,寄托着革命信念。”[4]

二 红歌会成功的原因

关于红歌会成功的原因,谢克和杨群两位先生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后认为“红歌”会成功有五个方面的原因:即“红色的本土化爱国情结”;“求新求异心理”;“平等参与心理;”“自我实现的需要;”“大众审美的心理。”[5]余涛先生则认为:“首先,‘红歌’具有悠久的历史沉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人民革命信心,抒发了人民革命豪情;其次,‘红歌会’不同于商业化的选秀节目,给电视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受;最后,‘红歌会’净化了社会音乐空间,升华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弥补了人们心灵上的缺失,将革命精神、爱国主义再一次成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主流。”[6]张维、柯黎两先生则认为“主题鲜明、题材广泛”,“形式新颖、方式独特”,“评委权威、点评到位”,“红歌手形象健康、团结比拼”和“红歌具有民族旋律,体现了真实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7]是红歌会成功的重要原因。此外,王俊、周芸文先生在《北方音乐》2007年第10期,阎玉清在《求是》2008年第20期也分别发表过《红歌为什么这样红》之类的文章,从相似的方面论述了红歌或红歌会成功的原因。

三 红歌的价值

关于“红歌”的价值,学者们大多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一是红歌的当代价值,罗俊芳先生认为主要有三点:即“‘红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红歌’丰富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红歌’为培养民族精神提供了实践平台。”[8]李云洁先生则认为:红歌是“感动中国的力量”,它的“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审美内容的健康化、审美对象的大众化、审美包装的时尚化,”使得红歌这种“主流价值文化大有可为,”因为“时代呼唤红色精神回归。”[9]二是红歌的时代价值。张凤莲先生认为“红歌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在政治上“天然地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性;”在文化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经济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开发利用能够直接创造经济价值”。[4]三是红歌的教育价值。胡腊妹、万绍芷先生认为:“红歌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红歌会使崇高的革命精神、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艺术的形式深入人心。它使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摆脱了书本,课堂说教式的枯燥,使所有的中国人在看电视、听红歌的娱乐中接受教育,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陶。”[10]

四 红歌的艺术特征

关于红歌的艺术特征,杜洁欣先生认为:“红歌”在整体上具有如下六个特征:一是“历史悠久,蕴藏丰富。”二是“体裁丰富,风格多样”;三是“创作手法简洁,语言精炼”;四是“具有时代性”;五是“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六是“有生动的革命历史记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途径”。[11]董晓先生认为“红歌”“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质朴、鲜明、形象。”“红歌往往以直截了当的叙事抒情发挥着感人的力量,闪烁着艺术光芒。这种质朴性,显然是军民艰苦朴实的生活作风与健康的口头文学传统的最好表现”。“红歌有鲜明的爱憎情感,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有明快的艺术语言和节奏”。“红歌善于从密切相关的具体事物出发,来反映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内容,因此在形象方面自然也有许多出色的表现。”[12]李姣先生则认为:红歌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它的旋律美和节奏美。“这些歌曲的旋律或慷慨激越,或清丽婉转,简约流畅,易于传唱,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真实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歌曲,许多都具有整齐、有力的节奏,象征着人们坚定的决心和战斗的步伐。”“社会主义时期的歌曲,大都赞美祖国的山川,歌颂伟大的祖国,讴歌人间的真情,因此,节奏大都舒缓”。[13]

五 红歌的作用

关于“红歌”的作用是人们论述得最多的,余伯流先生认为:“中国红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的伟大革命战争的生动记录,是中国人民在血与火的搏击中创造的艺术珍品,是中国革命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红歌所透出的是一种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这种革命精神以井冈山精神为源头,在革命战争年代不同的历史阶段得到了延伸、深化、发展,演绎成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又延伸、发展为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充满激情的时代精神。这一系列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总链条,就是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传家宝。”[2]正因为“红歌”具有这样一种独特的精神,所以红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张凤莲先生认为:“高唱红歌对于当今时代弘扬社会主旋律,顺利高效地进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具体来说,这些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人们的凝聚力”;二是“能够激发人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增强人们的创造力;”三是“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方式。”[4]李业杰则认为红歌的作用“应该主要是抓好用红歌中蕴涵的三种精神教育人”。即“用红歌的时代精神引导人”;“用红歌的奋斗精神激励人;”“用红歌的团结精神凝聚人。”[14]刘兰等先生认为红歌融入高校的音乐教育,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从德育层面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责任心,让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懂得国家的利益民族存亡和自身前途的关系;”从美育层面讲,“可以推动青少年教育中的美育教育。青少年中美育缺失,正成为我国教育诸多缺失中仅次于德育缺失中的重要缺失之一,欣赏一首好的红歌对学生来说是一次美的熏陶,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并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15]余峰先生在论述20世纪20年代“工农革命歌曲”的作用时更是语出惊人地说:“这些歌曲”在特定的历史中,其社会功效出奇地惊人,它能使人‘生’,也能使人‘亡’。它是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老牌主旋律’,21世纪的当代人对其应给予崇高的历史尊重,记住它们!”[16]

综上所述,目前“红歌”研究文章多集中在以上五个方面。总体来看,文章对新起的“红歌”现象,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原因的分析,价值的评估和作用的探讨。不足之处有三:一是文章虽多,但理论文章不多,仅占全部文章的20﹪左右,尤其是深入研究的理论文章不多,发表在高级别、影响大的音乐类专业刊物上理论文章就更少。二是文章论述的观点或报道的内容大多有些重复,甚至文章的标题都一致。如标题为“红歌为什么这样红”的就有几篇。三是没有从具体的红歌出发来深入分析它的审美特征,并进而从宏观上来把握红歌的审美价值。如何推动“红歌”的研究,使它成为一门全新的“红”学,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红歌”的科学界定。如中国红歌和外国红歌的概念;中国红歌和外国红歌的关系;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歌曲,如五四运动以前那些反映抵御外侮、富国强兵的学堂乐歌,是否列入红歌等等。二是“红歌”史料的全面挖掘。目前所唱的“红歌”,只是中国各个时期的经典之作,实际上,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人民所创作的“红歌”又何止千万,每一首红歌的后面,又何尝没有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要全面地挖掘红歌的价值,使它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必须全面发掘红歌的史料。三是红歌的审美价值。目前关于红歌的研究,只有李云洁先生的文章从五个方面稍微涉及了“红歌”的美学特质,即内容范畴的模糊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审美内容的健康化;审美对象的大众化和审美包装的时尚化。这种分析从宏观的层面上指出了“红歌”(红歌会)的美学特质,但没有从红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入手,来具体分析红歌具有何种审美特质,如《歌唱祖国》的豪放美,《义勇军进行曲》的悲壮美等等。只有对红歌的审美特质进行细致的分析,科学的归纳,才能让人们从更高的审美层面上了解红歌,并发挥红歌更大的作用。

总之,红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相信;经过更多理论工作者的深入研究,红歌的研究一定会开拓更多的领域,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也一定会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更大的作用。

[1]张胜良.论中国红歌会的兴起[J].作家杂志,2008(1).

[2]余伯流.传承革命精神的艺术瑰宝—略论中国红歌的历史轨迹及其深远影响[J].声屏世界,2008(2).

[3]詹世友.在崇高和明媚之间闪光—“中国红歌会”在先进文化营造上的贡献[J].声屏世界,2008(2).

[4]张凤莲.唱红歌与和谐社会建设[J].济南市党校学报,2008(2).

[5]谢 克,杨 群.试析中国红歌会成功的社会心理原因[J].声屏世界,2008(8).

[6]余 涛.当今娱乐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9(1).

[7]张 维,柯 黎.中国红歌会为什么这样红[J].人民音乐,2009(8).

[8]罗俊芳.论中国“红歌”热的当代价值[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9]李云洁.“红歌”的美育功能、美学特质及其时代意义[J].理论视点,2007(12).

[10]胡腊妹.万绍芷.中国红歌会蕴含的价值功能探析[J].科技向导,2010(26).

[11]杜洁欣.论红歌的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2009(13).

[12]董 晓.论红歌的艺术特点和社会功能[J].艺术教育,2009(8).

[13]李 姣.中国红歌的艺术审美及时代意义[J].大舞台,2010(9).

[14]李业杰.用红歌精神教育人[J]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2).

[15]刘兰等.“红”高校之校园文化,“歌”时代之奋进旋律[J].时代文学,2009(5).

[16]余 峰.建立中国“革命音乐事业”所预示的信仰——20世纪20年代“工农革命歌曲”的当代理解[J].中国音乐,2010(2).

责任编辑:卫 华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Study of Chinese“Red Songs”

WU Shuyuan

(Se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Hunan 412007)

J601

A

1674-117X(2011)02-0148-04

2010-09-12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红歌’审美特征研究”(09YBA51)

吴淑元(1968-),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处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科研管理和古典音乐研究。

猜你喜欢
歌会红歌革命
B站《夏日毕业歌会》官宣阵容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串串烧
苏区红歌串烧
三月歌会好热火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我们需要怎样的文本解读——以《云南的歌会》为例
息烽雨中唱响红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