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络病理论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病机

2011-04-09 09:59杨巧慧薛晓鸥刘雁峰
环球中医药 2011年5期
关键词:络病妇科病胞宫

杨巧慧 薛晓鸥 刘雁峰

1 络病应用于肿瘤防治溯源

络病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叶天士,完善于现代。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络病理论首先逐渐应用于心脑血管病的诊治,发展到脉络—血管系统病。近年来,运用络病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

络病理论应用于肿瘤的防治,最早见于《素问·缪刺论篇第六十三》:“令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奇病即“异于寻常的疾病”。肿瘤,也是属于奇病之一种。2006年开始,部分学者开始研究络病理论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尤其在消化系统肿瘤方面取得临床和实验方面的一定成果。名老中医也开始结合络病理论辨证治疗一些肿瘤,如朴炳奎教授结合络病理论辨证治疗肺癌的学术思想[2]。一般认为络脉微环境的改变是肿瘤形成的基础。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细胞生态微环境与肿瘤发生有密切关系相类似。

络病理论认为,肿瘤的发生,前提条件是首先存在“络虚”的状态。络虚是肿瘤发生的始动因素。癌毒是导致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络息成积是肿瘤的关键病理环节。癌症一旦发病,脏腑之络气虚衰,自稳功能低下,一方面组织无序快速破坏性增长,另一方面气不能帅血,异常之脉络大量增生供给癌瘤血液营养,不为正体所用反助邪为虐,进一步导致癌瘤快速破坏性增长。提示在恶性肿瘤治疗中不仅应调整气络自稳态及防御卫护功能亦即西医学之免疫功能,同时应散结通络、解毒抗癌,重视抑制异常脉络即肿瘤血管的滋生。

根据络病理论,对肿瘤的治疗主要是运用通络的方法,具体有行气化瘀通络法、化痰逐瘀通络法、虫蚁搜剔通络法、活血化瘀通络法、补气活血通络法等。其中活血化瘀通络法存在争议,研究也较热门。如刘鲁明等[3]认为活血化瘀药可抑制肿瘤血管的滋生,防止其转移。但也有研究[4]认为活血化瘀药在某些情况下会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

2 胞络的特点及妇科特殊的生理病理

妇女有着月经、胎孕、产育、哺乳等特有的生理功能,胞宫是最重要的生殖脏器。胞宫正常的生理功能依靠脏腑化生的气血供养,而胞宫为奇恒之腑,与脏腑没有直接的表里配属关系,只能通过奇经中的冲、任、督、带四脉使之与十二正经联系,从而使脏腑化生的气血能供养胞宫,胞宫能正常行使行月经及主胎孕的功能。因此,冲脉、任脉、督脉、带脉作为妇科特殊相关的经络,在妇科病的病因病机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对妇科病的病因病机的探讨一般从冲任督带脉出发。

胞络、胞脉是胞宫与经络联系的纽带。“胞络者系于肾”,“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胞宫的病变首先反应在局部即胞络的改变。广义的胞络是分布于胞宫的络脉,包括各层次的络脉,将胞宫构成一个网状的循环通路,保障了脏腑气血的渗灌,帮助胞宫完成其生理功能。其相当于子宫的血管、神经、淋巴及内分泌、免疫系统。冲任督带需要通过胞络才能发挥对胞宫的作用。脏腑—冲任督带—胞络—胞宫作用轴的正常保证了胞宫结构与功能的正常。

3 基于络病理论的子宫内膜癌病机思路

结合络病理论及妇女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妇科病的形成主要是胞络虚,邪客而不去,正邪交争,迁延不愈,日久气滞痰凝血瘀,阻滞胞络,胞络失调甚或损伤,不能维持胞宫功能而变生诸疾。因此,胞络空虚是妇科病发生的关键,邪滞胞络是妇科病发生的基础,胞络瘀阻是妇科病发生的重要病理。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被完全揭示。中医对子宫内膜癌无专门的论述,依据临床表现归类于“五色带”“崩漏”“经断复来”“癥瘕”“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先期”等的范畴内,主要临床表现以阴道异常出血为主,一般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证。

本病一般多有从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先期,发展到崩漏,最后再进一步发展为本病的过程。本病最开始,多有胞络空虚的情况。各种因素导致冲任虚损,肾—天癸—冲任轴不稳定,尤其是肾的功能不稳定,胞络者系于肾,胞络空虚,不能制约经血,表现为子宫蓄溢异常。有研究显示,在崩漏患者中,虚瘀证为多,其中又以肾虚证最多。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子宫内膜局部纤溶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显著降低,提示存在子宫局部微循环障碍。疾病进一步发展,毒邪入侵损伤胞络;或邪与瘀血、痰饮等相胶结而成毒邪,胞络损伤,导致异常之病络逐渐滋生,正体益虚而病络益盛。日久成癥,终致本病的发生。

根据课题组既往的研究成果,认为本病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与火热之邪密切相关;由此进行了一些中药单体、单味药物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火毒的存在和作用[5]。

4 小结

以往对子宫内膜癌的病机探讨,多从癌毒出发,治疗上也多对癌毒而言,如周岱翰提出的清热解毒法、活血祛瘀法、除痰散结法、以毒攻毒法、扶正培本法、外治抗毒法六法[6]。对胞络损伤及对胞络的治疗基本未提及。基于络病理论,是各种因素导致胞络空虚,邪滞成毒,或胞络虚时毒邪趁机入侵,损伤胞络,络息成积而为积聚癥瘕。从络病理论出发,结合妇女特殊的脏腑—冲任督带—胞络—胞宫作用轴,希望能拓宽临证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1] 赵鑫,郭兆安.络病学说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9,24(6):1184-1185.

[2] 郑红刚,花宝金.朴炳奎辨证治疗肺癌的学术思想[J].北京中医,2007,26(5):273-275.

[3] 刘鲁明,陈震,陈培丰.对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思考[J].中医杂志,2007,48(9):776-779.

[4] 翁超明,祝玉泉,孙永章.络病理论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前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6):381-383.

[5] 李军,薛晓鸥,刘小丽,等.子宫内膜病变的中医证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3):300-301.

[6] 周岱翰.中药抗肿瘤研究的评析与前景[J].新中医,2008,40(11):1-3.

猜你喜欢
络病妇科病胞宫
常见妇科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研究
补肾活血导法改善PER“胞宫摄精成孕”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基于络病学说从瘀论治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
基于“络病理论”从瘀论治中风
胞宫胞脉胞络理论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关系探析
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病治未病中的应用初探
从肾论治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探讨❋
得病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妇科病查治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