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郁闷心理成因及对策

2011-04-09 14:13苗秋香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苗秋香

(河南职工医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高职院校学生郁闷心理成因及对策

苗秋香

(河南职工医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高职院校;学生;郁闷心理;成因;对策

当前,“郁闷”一词是高职学生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一个词汇,他们用“郁闷”表达诸如“心情不好”、“失落”、“空虚”、“无聊”、“烦”、“有压力”、“没劲儿”、“找不到方向”等复杂情绪。这种情绪不同于“焦虑”和“抑郁”,焦虑是自己明知道没有道理却无法控制、摆脱的复合性负情绪,而“抑郁”是一组综合征,它包括多种症状和体征,涉及躯体和心理两方面。

从当前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来看,郁闷是指个体一种消极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指大学生个体心理在自我心理上由于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内心需要改变现状,而行为上却找不到积极有效的办法,所以感到压抑和苦闷[1]。据有关调查表明,适度的压力如果引导得当,可能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让学生的生活充满变化和挑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和心智,但压力过大,就会让学生紧张、焦虑,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影响身心健康[2]。由此,教师应注重高职学生郁闷心理研究,找到可行对策,促进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 高职学生郁闷心理成因分析

1.1 自我管理能力较弱 高职学生大多是因成绩不理想而选择高职院校,他们在具有当代普通高校学生的优点的同时,又具有自身弱点,如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目标性不强;不少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组织纪律性,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合作等[3]。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社会角色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学生出现不会学习、不会料理生活、不会管理财务等一系列问题,思想上就产生了诸多茫然、不适应等现象。加之在传统的高职学生管理中多是实行强制管理的方式,学生处于服从的地位,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

1.2 感到失落和悲观 据有关调查表明,有50%的大学新生发现所进的大学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大学,这样便产生了心理冲突,继而产生悲观失望情绪[4]。入学前,学生把大学生活想象的过于理想和神秘,对心目中的大学寄予的期望过高。进入大学后,高职大学生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学校不是自己期望的大学,现实的大学生活并非想象中的诗情画意,自己在偌大的学校里,没有特长,相反却发现有更多精彩的东西为自己所不知,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无形中产生一种失落感。另外,有的同学没有考上理想的专业,对专业认识不够,不能处理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的关系,因而产生了失望情绪,有一种被社会“欺骗”的感觉,失去目标和奋斗热情。

1.3 追求目标缺失,感到空虚和茫然 在中学阶段,考上大学是学生的唯一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高职院校的环境与中学截然不同,进入高职院校以后,不再有老师、父母的早晚叮咛。任课老师上完课就走,班主任、辅导员也不可能像管中学生那样天天对学生耳提面命。学生拥有很多时间。面对这种转变,他们变得有些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在这种状况下,不少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校期间没有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也没有很好的规划,于是闲聊、上网、玩游戏等便成了打发时间的办法,久而久之,这些也会使学生产生“郁闷”心理。

1.4 人际关系紧张与情感迷茫 据相关研究显示,在高职大学生中,40.71%的学生与同学相处有一定的障碍,有严重障碍的学生占10.9%,与同学相处障碍困扰很严重的占1.92%,这些统计表明更多高职学生与同学相处有程度不同的障碍[5]。由此可见,高职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已经很突出,成为影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的是一个新的生活环境,由于经济、文化背景各异,甚至教育背景也有相当不同,加上远离家乡和亲人,高职学生自理能力和个人的中心地位受到考验和竞争。他们渴望友情和理解,希望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由于他们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不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导致不合群,被孤立。因此常常感到孤独寂寞、失落、无助,想逃避现实,甚至走向自闭。

高职大学生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渴望与异性接触,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但是他们的心理还不是很成熟,一方面,由于对自身的生理现象缺乏科学的了解和认知而产生性困惑;另一方面,不能正确地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及爱情与友情的关系而产生强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由此,情感困惑成为高职学生“郁闷”心理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1.5 社会道德规范缺失影响 社会道德规范缺失给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也带来某些负面影响,使大学

生面临着诸多的道德困惑。一方面,在当今社会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滋长,假冒伪劣、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长期以来,高校过于理想化,目标定的太高,脱离生活实际,没有、不愿或不敢把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现状,告诉大学生,本意是保护他们,以免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然而这种脱离实际的道德说教只能“纸上谈兵”、“隔岸观火”。初接触社会的高职大学生感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跃跃欲试的急迫心态与无能为力的现实,常常困扰他们。

2 解决高职学生郁闷心理问题的对策

2.1 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2.1.1 营造能够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产生是个体对外部环境所做出的反应,而学生的发展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高职院校应关心和重视影响学生同时受学生影响的环境。在建立良好教风和学风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时,把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列入校园文化的范畴。通过建立、完善学生会等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合理重视、引导校园社团等非正式群体,对学校文化进行设计经营,构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情景,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驱动力。另外,高职院校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观念,从“管”转变为引导、尊重和信任,给学生营造自强、自信、自立的良好环境,并可通过讲座、演讲、辩论等形式,借助广播、刊物、网站等途径开展自我管理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生对自我管理能力的认识,促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在校园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良好风气,有效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积极性。

2.1.2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抗压抗挫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针对少数性格有缺陷的学生,而且要促进全体学生的人格完善,逐步从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防范型教育,拓宽到针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向素质拓展方向转变。首先,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解决途径。其次,从高职学生入学开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系统,以便随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做到积极预防、尽早发现、有效干预因严重心理问题引发的伤害事件。再次,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常识普及,完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业心理医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的同时,消除对心理问题的恐惧和误解,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开发身心潜能。

2.1.3 结合时代特点,深化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越来越多的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当中,现在想要把校园中的学生和社会隔离开来避免社会对学生的不利影响是不可行的。但是学生毕竟涉世未深,生活经验不足,对善恶的分辨能力也还没有发展成熟,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要根据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以下工作:①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作用,重视思想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渗透性和感染力,改善教育教学效果,为困惑和迷茫中的大学生指点迷津;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批判地接受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并按照青年成长的规律,研究解决青年思想道德问题,帮助学生形成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与时俱进的新型社会主义道德品质;③让学生了解社会知识,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社会实践来认识社会、学习社会。通过客观、理性的分析培养个体明辨是非的能力,由此知道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懂得择善而行,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摆正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

2.1.4 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 学生的自我了解、自我定位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由此就要加强高职学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特别是对于特殊群体,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领学生“入主流、定好位”。使学生在充分了解自我与定位的基础之上,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成才之路,把自己的专业、职业、就业结合起来,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与努力方向,这样有利于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战胜困难和挫折,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业,培养生涯发展能力,不断充实自己,从而提高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能力,为选择职业做好充分准备;并能够在未来的岗位上能够达到谋求最大个人幸福与创造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2.2 主动适应环境

2.2.1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广泛的兴趣爱好,是心理健康的“减压阀”;可以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和思路。有了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就会更多地接触社会、接触他人,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就会经常参加各种活动,有更多的收获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就会帮助自己排遣生活遇到的不如意,比较容易转移视线和注意力,不致陷入苦闷而不能自拔。

2.2.2 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 高职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应具有健康的恋爱心理,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责任与奉献。恋爱态度应是健康向上的,恋爱过程应是文明有素的。在恋爱过程中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意识,提高恋爱挫折承受力和处理情感问题能力。同时,学生应清楚学业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因此,应把学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业、恋人与朋友的关系。

2.2.3 乐观面对现实 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教育,让学生能够对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有清晰地了解,坚信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建设的不断加强,社会对高级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其前途和人生价值并不比普通高校的学生差。其次,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成绩,发挥自己的优势,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明确生活和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在大学的时间。另外,高职学生可以自己学习一些自我调节方法,当出现郁闷情绪时,及时排除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1] 章国平.大学生郁闷心态解读[J].教育探索,2009,29(7): 119-121.

[2] 谈 刚.大学生郁闷心理成因及其排解途径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41(1):13-15.

[3] 尹 燕.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27(4):84-85.

[4] 陈四兰,江 红.浅谈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适应[J].时代教育, 2009,47(1):14-15.

[5] 方 柳.高职大学生的学校适应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9,30(6):128-129.

[责任编校:蔡秀连]

R 395.6

B

1008-9276(2011)01-0060-03

2010-10-20

苗秋香(1983-),女,河南省兰考县人,学士,助教,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心理感受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