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例青年脑梗死的护理体会

2011-04-09 14:13李梅英官丽萍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脑梗死病人康复

李梅英,章 霞,官丽萍

(1.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宁夏银川 750004)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1]。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年发病年龄由老年逐渐向中青年发展,提示脑卒中的高危人群正在扩大。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 2009年 8月 ~2010年 2月共收治 45岁以下青年脑梗死 4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该组44例中脑血栓形成31例,腔隙性梗死 9例,脑栓塞 4例。男 29例,女 15例,年龄 24~44岁,平均 38岁。有吸烟史者 7例,饮酒史者 4例,吸烟、饮酒史者 12例。无不良嗜好者 21例,本人或家族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者29例;已婚者 42例,未婚者 2例,同期共收治各年龄段脑梗死病人 387例。

1.2 诊断 44例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和《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2]。

1.3 临床表现 脑梗死神经系统因脑血管闭塞的部位和梗死范围的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44例病人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者 20例,偏瘫并失语者 8例,失语者 4例,头痛、头晕伴偏瘫、失语者 5例,头晕伴偏身感觉障碍者 2例,头痛、头晕者 5例 。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人是处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活动中与自然界作斗争的,必然会产生某些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障碍,这些心理和行为障碍又影响人们的身体、生活和工作。病残对身体和心理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而青年人正处在人生事业的高峰时期,突然间从一个健康人变成一个不会走路、不会说话、因头痛、头晕而苦恼的病人,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笔者对 44例病人通过“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分表(HAD-A)”进行情绪测定,44例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为此心理护理排在首位,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

2.1.1 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激励 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可以说是病人康复的基础,甚至是病人命悬一线时的救命稻草。护理时笔者经常与家属交流、沟通,指导家属多与病人说说话,谈谈心,多给病人说一些高兴的事、鼓励的话、可心的话、让病人觉得这个世界、这个家少了他(她)就少了一份精彩,少了一份乐趣,非他(她)不可,让病人感觉到自己对家人的重要,意识到自己必须好好地活下去,提升生存的欲望。

2.1.2 心理护理渗透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首先在病人刚入院时热情接待,态度和蔼、真诚,帮助病人树立信心、遵守医嘱,争取早日康复。在整个治疗期间,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协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使药物治疗、康复治疗达到最佳疗效。

2.1.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卒中病人的治疗起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通过与病人交流、沟通、健康教育、情感支持等了解病人的种种心理问题,引导病人转变态度、思想、信念、情感,朝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2.1.4 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表现 脑卒中的发病与康复包含“急”、“慢”两个矛盾的过程,即起病急,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使一个正常人变为或偏瘫、或失语、或大小便失禁的危重病人;而它的康复过程又是极其缓慢的,所以病人在心理上很难适应“急”、“慢”的刺激,会出现各种心理症状,如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绝望等。

2.1.5 加强护理人员自身心理品质修养 为病人提供心理护理就必须首先保证护理人员自身的心理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为自己充电,掌握有关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知识,调节自己的心态,培养自己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

洞察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利用护理知识(技术)和心理学知识(技术)处理病人的各种心理问题。

2.2 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依据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基础护理和偏瘫、失语等症状的专科护理,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

2.3 康复护理 由于卒中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常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就业,这就使得他们在心理上和行动上容易产生依赖性,严重妨碍病人功能的康复,加大了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在康复护理过程中通过教育和训练病人,使病人充分发挥功能上的潜力和个人的主动性,学习新的技能和活动方式,逐步提高功能独立性,由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护理变为自己照料自己的主动自我护理。

为病人及家属宣传康复知识,帮助和督促病人完成康复计划。预防残疾和并发症的发生,协助和指导长期卧床或瘫痪病人经常变更体位和姿势,配合康复师为病人进行各种运动疗法。预防关节挛缩变形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指导和训练病人进行床上活动、就餐、穿衣、整容、个人卫生、使用家庭用具、移动体位等活动。协助制定病人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帮助病人适应生活或工作环境,协调各方关系,使病人真正成为家庭、单位或社会的一员。

2.4 健康指导 饮食指导,全面营养支持可以保护脑功能、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和功能恢复,因此指导病人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类、牛奶、鱼、豆类、禽类和瘦肉等,使能量摄入和需求达到平衡,纠正偏食,改变不合理的膳食习惯,在能量供给上同时要求个体化。高血压者,指导适当控制钠的摄入,食物宜清淡,忌食酱菜、咸蛋、咸肉等腌制品。减少膳食脂肪,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糖类和甜食。糖尿病者,控制饮食总热量,进食规律,三餐合理分配,少吃零食,宜吃五谷杂粮、苦瓜、南瓜、洋葱、香菇、柚子等,忌吃含糖高的食物。高血脂者,适当控制总热量,多进食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忌含脂肪高的食物如肥猪肉、羊肉、肉馅、各种动物内脏(肝、肾、脑等)、鱼子、蛋黄、奶油类点心等。

2.4.1 用药指导 指导并监督病人按时、按量、坚持服药,遵医嘱增减药物,不得擅自停药或加药,向病人讲解每个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药后有不适症状时及时告知医生护士。

2.4.2 树立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吸烟是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可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进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同时有研究提示,吸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度随吸烟量而增加,且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此劝说病人及其家属戒烟,提出忠告,介绍有效、可行的戒烟方案。

限酒:国外有研究显示,每天少量的饮酒(酒精含量11~14 g)对心脑血管可能有保护作用,但大量饮酒使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增加[3],通过升高血压、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心律失常、降低脑血流量等致脑卒中增加。所以劝告饮酒者饮酒一定要适度,不能酗酒,男性一般喝白酒 <50 ml·d-1,啤酒<640m l·d-1,或葡萄酒<200 ml·d-1为宜,女性饮酒者量减半[4],而对不饮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来预防心脑血管病。

运动: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的健身运动,每天≥30min,对血压较高或其他高危病人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定期监测:针对脑卒中复发相关生理学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做好二级预防,指导病人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体重变化,每周一次,有异常时及时与医生联系。

[1] 尤黎明,吴 瑛.内科护理学[M].第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9(6):379-381.

[3] 闻芝梅,陈君石.现代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4] 夏秋欣.卒中单元护理与药物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脑梗死病人康复
谁是病人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