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应用和体会

2011-04-09 14:13张艳燕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针头肝素输液

李 丹,张艳燕

(河南职工医学院护理系,河南郑州 45119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它作为目前一种先进的输液器材,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它的应用不仅减轻了患者每天穿刺带来的痛苦,保护了血管,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可随时打开静脉通路及早用药,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开辟了静脉“绿色通道”,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和谐了护患关系。

1 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特点

静脉留置针输液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输液方法,操作简单,一人可独立完成,会静脉输液者稍加讲解即会操作。传统的钢制头皮针没有柔韧性,在输液过程中极易穿破血管,导致渗液、漏液,而留置针柔韧性好,可随血管形状而弯曲。在血管内对血管无损伤,且留置针在血管内存有一定的长度,有利于患者的活动和搬运。留置针的可保留性满足了患者反复多次间断给药的需要,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和方便。

2 材料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用vidon材料制成的静脉留置针,和美国 3M公司生产的留置针专用无菌透明敷贴。根据患者情况,一般成人用 18~20 g,儿童输液宜用22~24 g,输血用 16 g。

3 对象

病情危重需大量输液治疗者需大量快速补充血容量者,应用留置针非常重要,尤其高渗性、高黏度的液体,如:氨基酸、脂肪乳、血液等。其次,老年患者血管易滑动,充盈差,血管曲张,血管壁脆且薄,抗化学性、机械性损伤能力下降,穿刺成功率低。如果频繁穿刺患者痛苦大,易造成创伤,不利于康复。穿刺对患者是一种刺激,在穿刺时和输液中,昏迷及意识障碍患者无意识的肢体活动,会使普通针头极易脱出血管,而留置针的管材与人体亲和力好、管壁平滑、管体柔韧性好,可随血管形状而弯曲,且在血液温度下能进一步软化,减少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1],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及穿破血管,减少反复穿刺,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输液顺利进行。对于婴幼儿患者,小儿头皮静脉较细四肢静脉不易看清和触摸,传统的输液方法,加大了护士的压力和工作量,患儿和家属也痛苦紧张。

4 操作前准备

4.1 排气 排尽输液器内的气体,将头皮针斜面插入肝素帽内,排尽留置针内的气体,再将头皮针针梗部分全部插入肝素帽内,关闭调节器,将留置针放入包装盒内。撕开透明敷贴的外包装备用。

4.2 血管的选择 首先,操作前应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病情评估。其次,根据治疗方案、药液性质,选择最佳穿刺部位,满足治疗需要量。选择柔软、富有弹性、易触摸、充盈好、粗直的血管为穿刺部位。穿刺时避开神经、关节、瘢痕、硬结、静脉瓣或有并发症(红、肿、痛、静脉血管呈红色条索状等)区域。成人首选前臂头静脉,其次是静脉;婴幼儿宜选择头皮正中静脉,易固定,可延长留置时间;老年人应选择直径大于 3mm的血管;烧伤患者选择痂下静脉;长期卧床患者,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4.3 消毒皮肤 消毒前要做好患者皮肤清洁,去除皮肤表面污垢、血渍等污染物以保证消毒效果,因有机物可降低碘的杀菌率。穿刺前用 0.5%碘附,由内向外涂擦(一般消毒2次),直径为6~8 cm(皮肤消毒面积应大于敷贴面积)。包玉莲认为穿刺置管时操作者的手不可避免的触及敷贴覆盖范围内的针柄和部分皮肤破坏了消毒效果[2]。因此,在穿刺成功后,用0.5%的碘附再次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及针柄,面积同上,待干后,覆盖敷贴。这样可以防止感染性静脉炎发生,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5 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5.1 止血带应用 选择穿刺点上方10~15 cm处,结扎时间不超过2min,如果血管不充盈可嘱患者握拳或局部热敷,止血带不可过紧,防止阻断动脉血液。

5.2 穿刺要点 ①穿刺时持针翼,固定患者肢体并绷紧皮肤,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 15~30°角,如果进针角度过小,留置针在皮下走行距离延长,致外套管进入血管内的有效长度缩短,极易使液体外渗于皮下。②进针速度宜慢,由于留置针针尖锋利,若进针过快,极易刺破静脉后壁而造成穿刺失败。③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到 5°~10°角,继续进针0.3~0.5 cm,左手固定 Y接口,右手持针翼,缓慢撤出针芯0.5 cm后,并固定针芯,左手将套管缓慢向前移动,借助针芯的硬度将留置针软管全部送入血管。④松开止血带,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留置针栓,中指及无名指按压留置针外套管尖端,右手抽出针芯,嘱患者松拳,打开调节器。

5.3 固定方法 采用无菌透明敷贴做密闭固定,保证粘贴牢固,减少敷贴与皮肤之间缝隙,不与外界接触。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为了便于每日更换输液器,敷贴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处脱离。再用一条胶带固定延长并在胶带上标明留置日期、时间,便于观察留置时间。

5.4 封管 输液完毕,封管是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的重要环节,如方法得当可延长留置时间,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反之,则会诱发浅表静脉炎,破坏局部血管。

目前,封管方法与封管液的使用尚无统一标准,封管液有2种:0.9%氯化钠溶液和肝素稀释液。用肝素稀释液封管,对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脑血栓患者,由于其血液呈高凝状态,使用肝素稀释液优于生理盐水。但对于血液病患者,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肝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避免应用肝素稀释液。且有文献报道,用生理盐水封管效果较满意,多无堵管现象发生,不需要溶媒稀释,避免了在稀释过程中污染,也不用放置在冰箱中,价格也更便宜[3]。

传统的封管方法是用注射器吸好封管液接上输液针头进行冲管,冲完后将头皮针拔掉,这样留置针头内有一定空隙,血液内的血就会回流至针头的软管部分,而软管部分无抗凝剂,使血液凝集,易将针头阻塞。因此,有研究表明,快速推注封管液可增加堵管率,而要求在封管的最后 1m l边推边退出注射器针头,保证留置针管腔内正压状态,防止回血,减少了堵管的发生[4]。

6 注意事项

6.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①穿刺前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有效期,如有破损过期时禁用。②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的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开放的窦道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发生败血症。③敷贴要牢固,敷贴不粘或被污染时应用及时更换,以防止细菌性静脉炎发生。④持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 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 1次。

6.2 做好置管期间的健康教育 置管期间患者避免碰撞或用手按揉置管局部,尽量避免患者朝穿刺侧侧卧。避免穿刺侧手臂剧烈运动及过度用力。如留置于上肢时,应避免上肢下垂。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如穿刺部位局部有红、肿、痛时,应及时通知护理人员处理。

6.3 掌握置管时间 一般置管时间为 3~5 d最好不超过 1周。有学者认为只要局部无静脉炎发生,输液通畅,患者未述穿刺皮肤不适就可以不并更穿刺部位,但多数学者仍主张留置时间不宜超过 7 d。

6.4 加强置管护理 每日消毒置管皮肤局部,保持干燥,护士注意观察点滴是否通畅,密切观察滴速,防止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每日更换3M伤口敷贴,更换敷贴时,将3M敷贴朝近心端轻轻撕扯,防止软管脱出。每日输液前抽回血,套管针阻塞时,不能用液体用力冲入,防止血栓进入循环引起栓塞,应重新更换穿刺部位。观察周围皮肤无红肿,严格交接班。

7 小结

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痛苦,也节省了医院人力资源和成本,有效缓解了护士因反复穿刺所致的与患者和家属的冲突。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同患者交流,应大力推广。

在实际工作中有极少数患者认为针头留置在血管内是异物而不愿意使用,也有许多患者认为留置针每一个价格都高于普通头皮针。所以,转变观念直接关系到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在工作中,我们要针对经费问题做好解释,告知留置针的材料构成及优点。以减少患者顾虑,并要注重开发领导层观念的更新,确保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1] 李玉华,李春燕,曹军荣.静脉留置针肝素封管液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15(2):77.

[2] 包玉莲.浅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皮肤消毒法的改进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5):109-110.

[3] 邢凤霞,贺 宏.浅静脉留置针用生理盐水封管的应用观察[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6,12(12):67.

[4] 张满萍,孙海霞.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08,10(15):951-952.

猜你喜欢
针头肝素输液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