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麻醉护理特色教育

2011-04-09 14:13周庆九孙咏梅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护理学麻醉特色

周庆九,孙咏梅,姚 红 周 伟

(1.淮南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2.淮南市朝阳医院; 3.淮南卫生学校,安徽淮南 232007)

1 麻醉护理特色形成的客观现实性

1.1 社会需求麻醉护理人才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护理工作正走向多层次、多样性、多元化趋势,中职护理教学教育越来越向人性化、高技术、高质量方向发展。培养高素质、精细化的护理人才投身于护理实践,是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和方向。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实际需求,笔者通过召开中职护理教育专题研究、实地调查、个别走访、专家指导、实践论证等诸多形式谋求护理教育改革的新突破。通过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函调”进行了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护理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具体要求,通过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比对分析。认为护理教育中的麻醉特色的开展已势在必行。注册麻醉护士(Certified Registered Nurse Anesthetists, CRNAs)作为高级护士,麻醉专业人员,她们的行为极具高度的自主性和受到极大的职业尊重,并肩负巨大的责任,同时也得到相应的报酬。CRNAs充分运用各种麻醉教育知识和护理技巧,高度警惕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分析病情,快速恰当地做出应急反应。CRNAs的短缺导致就业机会增加,她们是护理专业中收入最高的专业之一,据报道在美国近年来CRNAS年收入大约为113 000美元,另外,大约8个麻醉护士的教育花费相当于 1个麻醉学家,使得CRNAs更具有竞争力,更有优势。

笔者采用自行设制的问卷对广东省 117所医院麻醉科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117所医院麻醉科 4项机构设置中除均设立了临床麻醉外,麻醉恢复室、麻醉 ICU及疼痛诊疗的设置分别为 43所、22所及 50所医院;有麻醉医生 1 278人、麻醉护士505人,医护比为 1∶0.40;手术台与麻醉护士比为1∶0.11,麻醉恢复室床护比为1∶1.00,麻醉ICU床护比为 1∶1.91。麻醉护士学历:中专54.1%,专科 38.4%,本科 7.5%;职称:初级73.8%,中级21.4%,高级4.8%。结果表明广东省医院麻醉机构设置不完善,护理人力资源短缺,学历、职称偏低。应尽早设置规范的麻醉护理专业是从根本上改善上述状况的有效途径。据此提出麻醉护理专业设置思路,为护理院校正式设置麻醉护理专业提供参考。

1.2 学科发展的需求 长期以来,中职护理教育一直沿用着学科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生物医学视域下护理教育模式仍为主流,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基础理论掌握较好,但不足的是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衔接,缺乏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造成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不高,上岗不能胜任,就业能力不强,不适应现代中职护理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不能对护理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及时以“前沿视角”的形式及时展现,融入教学之中,难以确保护生与就业岗位工作相适应。

多年来,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探索,基本确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能力为重”教育理念,学生培养突出技能是当前中职护理教育最强音。要致力于培养“专业合格、富有特长”的应用型、技能型中职护理人才,注重麻醉护理特色,更有助于创新中职护理教育。为实现育人目标,护理教育工作者要大胆改革、积极创新,笔者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强化素质、走校院联合培养道路,构建普通护理+麻醉方向的培养模式,打造特色麻醉护理教育品牌”的教育思路,使中职护理教育更加符合社会要求、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科的发展。

1.3 学生就业市场需要 生物学界有一个著名的“生态位”理论,认为生态群落中的每个物种都有一个相对位置即生态位,一个物种只有处于最适合自己的生态位,才能在长期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与此类似,学生就业系统也就相当于一个“生态群落”,每所中职学校毕业生也都有最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特定的“生态位”。只有找准这个生态位,办出自己的特色,中职学校学生才会有较强的竞争力。可以说,教育发育越完善、竞争越激烈,强调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的重要性也就在于此。护理专业人才就业形势新的要求,护理专业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农村就业,护理毕业生专业方向的多样化就是中职卫校毕业生最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特定的“生态位”,找好护理专业的“生态位”才能更好地促使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系统的“生态位”要求笔者应多注重麻醉护理特色,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优势和长处。

2 麻醉护理特色教育课程改革

2.1 确立鲜明麻醉护理特色教学理念 麻醉护理技术的发展使得职业岗位的教育层次不断提高。高技术岗位的实践能力日益成为医疗卫生社会事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培养目标教学质量的重要职业岗位内涵技术含量成为教学单位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这样的教学理念要求笔者必须坚持“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来扎扎实实地构建具有麻醉护理特色课程模式,制定融合麻醉特色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推进课程结构改革。减少合并交叉、重复率高的课程,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减少理论性课程,增加实验、见习、实习等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麻醉护理实战技能。通过修订教学计划,突破学术人才培养所采用的学科中心型课程模式的束缚,为教学活动坚持综合素质和麻醉护理能力培养为主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特色课程建设中,突破传统学科的藩篱,坚持以医院麻醉护理岗位需要为取向,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核心,建立起具有鲜明中职麻醉护理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鲜明的麻醉护理特色教学理念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并指导着每一个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些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2.2 构建适合麻醉护理特色课程体系 护理教育教学中,打破护理专业医学基础知识所占比重过大,过于重视学科系统性的格局,将重要的和护理专业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有机综合起来。护理课程体系应充分并及时体现麻醉特色。优势是特色的体现,没有优势也就没有特色。要坚持比较优势原则,围绕已有的特色和潜在优势做文章,在有限资源和有限时间内,选择有限目标进行重点建设,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使某些学科、领域和方向奇峰突起,然后不断推进,从而形成整体特色。为了满足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要求,按照培养高技能“银领”护理人才目标,及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护理专业的核心能力重新构建了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达到实施重点突破,营造局部优势。

按照麻醉护理特色要求尽力做到专业技能整体化——在护理专业技能的训练上改变以往只注重局部、忽视整体,注重疾病护理、忽视心理疏导更忽视麻醉护理的片面做法,而是教育和培养护生要按照护理程序,注重对服务对象全面评估,评估侧重于人对健康和疾病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个方面)。护理工作技能不仅包括对患者患病时的护理,还要包括对尚未生病的,但是有高危因素的人和家属的护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社区和家庭护理的技能的同时及时强调麻醉护理特色。使护理专业毕业生真正成为护理技术提供者和增进健康、降低危害因素的促进者。

按照麻醉护理特色要求及时强调三个对口:基础知识与专业课对口,专业知识与临床护理对口,实践技能与护理岗位对口。打破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框架,整合职业基础课程,按照从正常到异常设置并整合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学、病理学为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机能、异常人体结构与机能;按人的生命周期重组职业技术课程,把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整合为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主干课程。

新的课程体系做到按照麻醉护理特色要求课程设置。在不冲击西医护理教育正常进程的前提下,设立麻醉方向结合护理专业,以专业选修课的方式开设麻醉护理学导论,主要涉及麻醉护理思路与方法、麻醉前的护理准备、麻醉中的护理配合、麻醉手术后的护理配合;将临床麻醉学、急救复苏医学、重症监测治疗学、疼痛诊疗学等属于现代麻醉学的课程按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及重症医学四环节整合起来按临床麻醉、重症监护、急救复苏、疼痛治疗四主要方面拓宽中职护生的麻醉方向知识和能力结构。通过增加麻醉特色课程,并且加强实训教学基地建设,依托学校护理实训基地,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与实训并重的突出麻醉护理实训教学体系,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麻醉护理理论和技能。

2.3 确保麻醉护理特色 根据麻醉特色要求需要做到“五化”,即“专业设置市场化,课程设置岗位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手段实践化,实习实训现场化”,为学生学习、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专业设置市场化即专业设置上既发挥中职学校办学优势,又紧跟市场步伐,根据社会医疗单位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麻醉护理特色就是专业设置市场化的最好体现。课程设置岗位化即根据岗位需要设课程,以职业岗位(群)标准为依据,将取证内容融入课程,与医院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构建“以院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为医院用人量体裁衣。培养模式的创新使中职护理教育变成了以“相互需要,互惠互利,互相参与,互相依存”为特征的“校院一体化”办学模式。培养医院第一线急需的高技能护理实用型动手能力强人才。

中职护理专业要有好的就业率,学生的基本条件是前提,护理技能是基础,职业能力是核心,专业特色是中专护理教育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它的形成一般需要较长的过程,然而其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其巨大的而持久的生命力,带动教育的发展。中职护理教育要发展,一定要办出而且能办出属于自己专业特色。

[1] 王志萍,曾因明,季 永,等.对我国麻醉护理学专业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0(4):28-30.

[2] 蒋鹤生,李保红,王 琳,等.美军护理麻醉研究生教育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08B):73-74.

[3] 黎串雄.浅谈手术室护理与麻醉配合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6):115-116.

猜你喜欢
护理学麻醉特色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特色种植促增收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