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思考

2011-04-09 14:13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计算机中职学校

张 妍

(洛阳市卫生学校,河南洛阳 471000)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思考

张 妍

(洛阳市卫生学校,河南洛阳 471000)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从事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在教学中,开始学生都对计算机充满着神秘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内容深入和难度增大,且内容与社会实际应用又有一定距离,学生的兴趣逐渐降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教学研究,如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了一个被普遍关注的话题。

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对策;学生

在当今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一种必须掌握的工具,所以对中职学生普及计算机教育是一件必须而且重要的事情。中等职业计算机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怎样实现这一目标,是个值得长期思考且意义深远的问题。

1 计算机教学障碍的成因分析

1.1 学生整体素质下降 由于近年来普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得职业学校生源的素质参差不齐,学生普遍学习目标定位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主动性不够;加上网络的兴起,使得学生系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毅力和兴趣不足。

1.2 学习模式影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不同,学生进入中专学校,就意味着从中学的语数外常见基础课的学习模式转变为相对生疏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模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同时,学习的时间安排也从“单节”转变成了“双节”,这些因素都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度。

1.3 硬件环境受到限制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不仅要上好理论课,而且要及时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延伸,也就是上机操作。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授课模式已不能适应计算机教学,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更多的创造学生上机练习的机会,在业余的时间更多的开放机房,才能使投入的设备能够更充分地发挥作用。而这些要求由于校舍、资金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使得许多中职学校还难以达到。

1.4 教学内容相对抽象 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学生要面对许多抽象的新名词,例如二进制、CPU等等,都是一些学生从未接触过也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因此导致学习这些知识的适应过程就较其他课程显得漫长了很多。

1.5 计算机课要求学生具备较高思维和动手能力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更高的要求了学生心脑并用,手脑并用,更高的要求学生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抽象内容具体化的能力,这些要求让许多原本基础就不好且缺乏自信的学生更加显得无所适从。

1.6 缺乏有力的考核机制 学生在毕业前,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技能鉴定,也就是关于上机操作的最高级别的考试。无论从题量,还是从题型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通过,而学生便以此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因此,技能鉴定在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形同虚设,并不能提高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

2 教学对策的思考与探索

2.1 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计算机应用的日新月异,对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计算机课已成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但我国目前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师还相对紧缺,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去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更少有机会接受必要的培训和与外界接触。这些都使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无法及时地得到更新和提高,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一定程度地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面临“知识爆炸”的时代,旧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是难以培养智能充分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如今,多媒体、投影、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已经逐渐取代了黑板和粉笔,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学生成了问题解决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思维敏捷、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注意动态发展,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学校也要适时的组织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计算机教师应在计算机上备课、出试卷、制作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学校每年也可组织人力、财力鼓励指导计算机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开发和研究,通过各种奖励和鼓励的方式提高教师积极性,提高学校学术氛围和教师的教学储备。

2.2 合理设置专业 不同的中职学校,学习的侧重点也不同。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设置上,应有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构,朝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按社会行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发展情况设置相关合理实用的专业。

例如,对于以计算机应用和程序设计为主的计算机专职学校,可以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课程;对于培养中职网络管理员为主的专业,可以通过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程,使学生学习网络基础知识,具有国际互联网基础网络规划基础;对于其他一般非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校,则可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

2.3 培养全面的学生 培养全面而又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注重操作技能培养,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保证充足的上机时间。②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可以设置新颖的导入环节;从学生爱好入手,寄学于玩,学玩结合;布置有趣的作业,进行任务驱动等等。③选择一本好教材,拓宽讲授内容。教材选择应注意实效性和实践性;拓宽讲授内容则要求教师经常上网收集与所教课程有关的资料,吸收最新、实用、有价值的技巧传授给学生。④培养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唤起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主动性;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创造才能;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意志。⑤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学好计算机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与自信的品质;培养学生专注与坚持的精神等等。

2.4 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法是成功的一半。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对他人的借鉴和学习,笔者认为以下四种方法非常适合计算机知识的教学,很值得研究和尝试。

2.4.1 项目教学法 职业教育中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学习任务。项目化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以项目为中心”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特定项目的设计、实施及管理,让学生从亲自经历中获得经验和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4.2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更适合以动手操作为主体的课程教学[1]。在计算机实践操作课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易、更透、更活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4.3 问题解决法 问题解决法即教师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精心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一系列的知识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问题教学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5 注重多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各种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投影机、幻灯、录像、图片等)去探究和操作,以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能力,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水平,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提高设备效益的实际需要,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6 构建适应中职生的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2]。面对这些中职生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高,自觉性和自信心都有待提高的特殊情况,盲目套用普通中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势必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如何创设新型合理的现代化评价模式,如何将传统学业评价更好地运用于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中,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也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1] 蒋友明.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初探[J].现代技能开发, 2003,12(6):38-39.

[2] 王汉澜,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责任编校:张亚光]

R 434

B

1008-9276(2011)01-0098-03

2010-09-25

张 妍(1983-),女,河南省洛阳市人,本科,助理讲师,从事计算机课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中职学校
计算机操作系统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学校推介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