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课堂教学体会

2011-04-09 14:13卫爱武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生理特点月经病例

卫爱武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河南郑州 450003)

中医妇科学课堂教学体会

卫爱武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河南郑州 450003)

中医妇科学;教学;教问结合;抓住重点

《中医妇科学》是高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临床课程,在教学方面必须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既不能纸上谈兵,空谈理论;也不应单纯地介绍经验,而忽略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1]。其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有些内容缺乏感性认识,故对其理解而显困难。为此,笔者对《中医妇科学》课堂教学略述管见,以求共勉。

1 抓住主线

细读《中医妇科学》,不难看出,从总论至各论皆从“经、孕、胎、产、乳”这一生理特点出发,从而引出“经、孕、胎、产、杂”这一女性特殊病理特点。如各论中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临产病与产后病、杂病等章节,皆因生理特点的特殊性,成为其发病的内在条件。故在《中医妇科学》的教学中,贯穿始终的是其生理特点,教师在讲授总论与各论时要及时回顾其生理特点,以便学生对妇科的发病、治疗等特殊性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同时围绕着这些妇科特点进行阐述、引申、说明,使学生能抓住关键。辨证论治,是中医指导临床用药的核心,因此,在授课中,应突出辨证分析。如月经病中的月经过多,虽定义为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多于既往,但在辨证分型上有气虚型、血热型、血瘀型的不同。气虚型辨证要点为经行色淡红、质清晰、神疲体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坠白、舌淡、苔白、脉缓弱,治疗法则为补气、升提、固冲止血。血热型辨证要点为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黏稠、口渴饮冷、心烦多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治疗法则为清热凉血、固冲止血;血瘀型辨证要点为经行量多、色紫黯、质稠有血块、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舌紫黯或有淤点、脉涩力。治疗法则为活血化瘀、固冲止血。可见,同一疾病,证型不同,治法各异。

2 教问结合

当前,课堂教学多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主动,学生为被动,即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讲台下忙忙碌碌地记。其教学效果是教师完成形式教学任务,学生收获甚微。

众所周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就强调教师的作用不是灌输,而是诱导,属从属地位。只要是学生能想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诱导学生去想,而且要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想。如对妇科病例,不要写全诊断依据或直接说出结论,而是要提出问题:要想明确诊断仍需做什么检查,与内科疾病相鉴别又需那些条件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改被动为主动,开展“双向问答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记忆型学习模式向智能型学习模式过渡,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思维、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在中医妇科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总论各论,生理病理,尽可能联系临床实际,让学生弄懂弄通,譬如笔者讲到女性的生理特点:经、孕、产、乳以及带下,屡伤营血(经乳血化,孕产伤血)。故女性体内常血不足而气有余时,同学们往往对乳汁为血所化难以理解,针对这一疑点,笔者提出:妇女在妊娠期及哺乳期生理上有什么变化?同学们很自然就能想到这些时候妇女的月经是暂时停闭的,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再作进一步解释。尤其在各论教学中,尽量做到方法灵活多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动脑动手。譬如每一章讲完之后,根据不同内容,设计问题类型,有横向串通,同类归纳,也有形同实异,比较鉴别。如在月经病中提出血热可引起哪些月经病?(月经先期,过多,崩漏等)其发病机理为何?在妊娠病中提出肾虚主要引起哪些妊娠病?(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子肿等)其发病机理有何不同?又如:胎漏与激经均为孕期阴道少量出血,两者有何不同?在产后病中提出生化汤治疗血瘀致多种产后病,其药物组成为何?均治疗哪些产后病(产后发热,腹痛,身痛,恶露不绝)其发病机理有何不同等。

3 教师进入角色

教学方法要求艺术性,就需要教师像艺术家一样善于“进入角色”,尤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拉开课堂教学“以情致重”的序幕。“以情致重”即使学生进入角色感情而引起对该教学内容的重视。教师可据教材的内容蕴含的感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渲染教材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如讲授月经病之崩漏、妊娠病之妊娠恶阻、胎漏、异位妊娠等对患者有极大危害,如果患者求治于你,或患者是你的朋友、亲戚,你如何对该病做出正确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教师可选用语言表达式,实验观察式、直观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可采用“病例导人式”教学[2],其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病例为先导,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提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以及应进一步做的检查,并提出治疗意见,然后带着问题再进入疾病的常规讲解中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现实生活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完整病例,让学生运用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对病例进行分析,寻找解决方法,将基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临床思维方式,改变知行脱节的现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动静结合

《中医妇科学》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结合妇女病生理特点而形成,故它具有宏观性、抽象性,对妇女的生殖解剖、生理、病理只有描述,缺乏直观性与具体性,学生难以理解及掌握。教师可在板书以“静”为主讲授的同时,结合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课件、光碟等手段,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客观化、直观化、形象化,避免了只用板书讲授的缺点。但不可否认,板书讲授以其可塑性与详细性则弥补了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二者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3],突出直观性、生动性和应用性。如妇科疾病一些特征望诊,可采用自制课件和教学光盘;舌诊采用模型课件和教学光盘等。通过各种方案的实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直观、形象、明了。同时,教师还应转变角色,变“教”为“导”,工作重点应由以往的课堂主讲变为进行课堂总体设计和媒体手段多样化的应用方面。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培养出新一代合格的跨世纪医学人才,教师需放下包袱,总结经验,敢于创新,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模式。

[1] 孟 辉.中医专业妇科教学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 (8):1612.

[2] 杨丽蓉.病例导人式教学的分析要素[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6(2):157.

[3] 王巧云.中医妇科学教学方法探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11(4):605-606.

[责任编校:蔡秀连]

R 71

B

1008-9276(2011)01-0118-03

2010-10-10

卫爱武(1965一),女,河南省温县人,博士,副教授,从事生殖内分泌及免疫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与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生理特点月经病例
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要点
保育仔猪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病例”和“病历”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POEMS综合症1例的神经电生理特点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