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注重落实工作的历史考量

2011-04-11 03:01韩跃民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方针政策官僚主义改革开放

韩跃民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

中国共产党注重落实工作的历史考量

韩跃民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

注重落实、狠抓落实是我们党一直秉承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面对极其困难的历史条件,我们党不断克服路线上的“左”或“右”的错误,适时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落到实处,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汲取以往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继续弘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归根结底,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关键就在于抓落实。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

2011年3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求是》发表的重要文章《关键在于落实》一文中强调指出:“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这里的关键,就是始终注重抓落实。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1]数十年来,我们党正是秉承着注重落实、狠抓落实这一优良传统才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伟大成就。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革命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抓落实工作。这集中体现在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说到底,革命的成功关键在于:我们党能够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克服“左”或“右”的错误倾向,适时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并落到实处。

大革命失败之后,由于中共中央错误地估计形势,党内的左倾错误情绪逐渐滋生了起来。在惨痛的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些中共领导人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现实革命的重心应该在广大的农村,而不是城市。正是从这一客观实际出发,“各地党组织抓住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发动农民开展游击战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红军和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2]。为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以巩固革命成果,毛泽东提出要在党内反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主观主义。对此,他深刻地指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3]为了进一步反对当时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尖锐地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里毛泽东把调查研究视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般方法,得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4]的科学结论。但遗憾的是,19世纪30年代由于受共产国际的影响和对于革命形势的错误估计,我们党先后经历了“立三路线”和“两条路线”的挫折,给中国革命带来了空前灾难。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抗战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针对战争形势的种种变化,我们党在各个地方有甄别地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如为了提升党员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力,中共中央提出了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的决定。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指出:要把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建设成为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党,以担负起伟大而艰巨的革命事业。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克服各种错误倾向,更加增强党性锻炼,以实现全党的高度团结统一。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更加成熟。为克服党内的无政府主义、地方主义和游离主义的倾向,达到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高度统一,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党中央再次提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号召。1948年8月14日,党中央发出《关于严格执行报告制度的指示》,批评了党内的各自为政的“独立王国”现象。请示报告制度的建立,为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度以及解放区接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保障。1949年3月13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再次强调指出:“什么东西只有抓得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领导工作不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5]

革命的历史经验表明,如果没有对抓落实工作的高度重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再科学正确也会流于形式,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二、社会主义全面探索时期

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如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面临的全新历史课题。在之后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党的工作方针曾出现了一定偏差,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但我们党及时纠正了“左”的错误,使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然出现曲折,但仍取得了重大进展,这里的关键就是抓落实。

党的八大正式拉开了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帷幕。为弘扬党的真抓实干精神,实现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1956年,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议上强调: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继续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还要反对官僚主义。苏共二十大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转变,党中央再次提出要在全党整风的任务。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明确提出:“由于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执政地位,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有许多同志就容易采取单纯的行政命令的办法去处理问题,而有一部分立场不坚定的分子,就容易沾染旧社会作风的残余,形成一种特权思想,甚至用打击压迫的方法对待群众。因此有必要在全党进行一次普遍、深入的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5月10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各级领导人员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强调领导干部要参加生产劳动,同群众打成一片,这有利于及时地、具体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有利于改进领导工作;有利于避免和克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的许多错误。总之,中共中央发动的这次整风运动,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为目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反右斗争中,由于没有充分估计局势的复杂情况,错误地把本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当做敌我矛盾,出现了一些极左做法,直至扩大化,造成了严重后果。整风运动后,党内的“左倾”情绪进一步滋长,无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相继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这期间,由于党的路线方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离,党内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开始蔓延,各地方浮夸风、蛮干风盛行,一些党员干部不重实际、欺上瞒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计后果,其中的一些极端做法更是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不良后果。

在此期间,我们党进行了“纠左”的种种努力,特别是1975年的全面整顿,邓小平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摆脱动乱、加快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一系列举措,拨乱反正,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比较好的情况,为“四五”计划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效保障。

重新审视这段历史,笔者有以下几点反思:一是抓落实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抓落实要坚持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三是抓落实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实践证明,一切不切实际的“左”的做法,既无益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更无益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落实、狠抓落实,使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恢复并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建设成为党的工作重点。一方面,邓小平提出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摆脱思想的僵化或半僵化状态,做到“敢想、敢说、敢做”[6]142;另一方面,他提出整顿党风,搞好社会风气,“首先高级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把我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很好地恢复起来,坚持下去。”[6]230针对部分党员党性退化的现象,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个党要恢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有一个党员要合格的问题。合不合乎党员的资格,合不合乎党员的条件,这个问题不只是提到新党员面前,也提到一部分老党员面前了。”[6]269“对领导班子要严,对高级干部要严。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做执行‘三要三不要’原则的榜样,做艰苦奋斗的榜样,做实事求是的榜样。”[6]124此外,邓小平还指出,搞改革开放,领导干部要注重实际,不能畏手畏脚,更不能搞形式主义。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处在历史的关键时期,鉴于此,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7]

21世纪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发展步入关键时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继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切实做好抓落实工作,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键。为此,江泽民反复强调:“落实,落实,再落实,因为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环节。”抓落实首先要抓好党的风气,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指出:“现在,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这必须引起全党上下的高度重视,必须痛下决心把这两股歪风刹住,越快越好”。因为“这种状况,严重妨碍了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声誉,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重视。”[8]这表明,党风问题不仅是衡量党员的先进性,更是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落实的重大问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进一步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在此基础上,胡锦涛提出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坚持发扬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坚持科学求实态度的统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崇尚实际、反对空谈、注重落实,既是党一直秉承的优良传统,也是建党立国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以往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靠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的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靠的就是全党同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1],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抓落实。总之,做好抓落实工作,既是当前改革开放解决诸多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1]习近平.关键在于落实[J].求是,2011,(6).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346.

[3]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8.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115.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9-800.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374.

[8]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EB/OL].(2008-07-02)[2011-05-02].http://www.people.com.cn.

D2

A

1007-4937(2011)04-0026-03

2011-05-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列宁的党内民主研究”(10CKS004)

韩跃民(197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责任编辑:王雅莉〕

猜你喜欢
方针政策官僚主义改革开放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电力数据通信接入网建设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浅谈企业如何加强党支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