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

2011-04-12 07:12李光宇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法学专业法学法律

李光宇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

李光宇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要注意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法学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的思想有一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和其他专业相同的共性教育,也有法学专业的特性思想教育。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对于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大学生;法学

十七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弘扬法治精神”这两个概念写入了党的纲领性文件里面。这对于将来从事与法律相关职业的法学专业本科学生来讲,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尤其重要,大学生思想教育同样必须标准化[1]。

一、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自我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此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提条件,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思想和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思想有共性有个性,分析如下:

(一)和其他专业大学生思想的共性特点

1.自我性。当代大学生正不断提升自我的价值,他们不愿再重蹈自我迷失的痛楚,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利于自我的发展,是否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就成为他们行为的重要标准。一个很突出特点是“自我”至上,大多数人活在当下,没有远大的理想,也不再存有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信念,一切都是以实现“自我”为目标。大学时代,是自我意识不断产生、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在学校吸收知识的养分,现代社会上的价值观念也深深的影响着他们,他们往往容易陷入自我膨胀的误区,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出现心理素质不健全的现象。

2.时代性。大学生也是社会中的一员,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点必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被打上生活时代的烙印。现代的生活由于科技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生活节奏加快,这使得当代大学生有热情、有激情、有创新的劲头,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但是现代的生活也使得大学生更加的浮躁、反叛意识强烈。

3.利益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人际关系中的利益因素凸显,这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的带有利益性,同学之间包括和同学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都带有一定的经济利益,这使得大学生对于金钱的重视程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一切向金钱看齐”成为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衡量标准。

4.淡漠性。在这个充满个人崇拜的年代,年轻人充分展现“个性”,张扬自我意识,但是却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对待很多事情只要和自己的利益无关根本不在乎,很多大学生连基本的文明素养都没有,尽管他们有高深的理论知识武装,却无助于形成基本的文明举止,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在实际生活中反映不出来应有的效果。

(二)法学专业学生的特性思想特点

1.法律性。当前的法治建设提升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法律在法治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法学教育主要担负着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适应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资源的历史使命。[2]但是,这并不代表学习法律的人和将来从事与法律相关职业的人也具有与法律同样的社会地位。法学专业由于所学习专业的特殊性,往往不经意间将自己的定位与法律看齐,似乎法学专业的学生就代表了法和正义,在生活和学习中,往往就会站在主宰者的角度说话办事,这使得法学专业的学生“法律味道的自我性”更强。

2.社会性。法律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这必然使得法学学生需要深入的了解社会。法律往往关注于生活中的纷争,刑事法更是关注于生活中的犯罪现象,这使得法学专业的学生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内心的承受力更强,抵御外界的诱惑能力要求更高,其思想的深度、敏感程度更加突出。

3.无助性。法学尽管承担的社会责任较高,但是学习法学往往没有给人以直观的感觉。俗语讲要学的“一技之长”对于法学学生来讲比较缥缈化,法学专业无法给人以直观的感觉。而且当前的法学专业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问题。社会的压力、学业的压力给法学专业的学生带来将来如何发展的困惑,使得法学专业的学生内心的无助感更加强烈。

二、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特点

(一)思想教育的共性教育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理解社会、理解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使得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再盲目,应该教育学生将自我价值的体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的结合起来。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增强国家的荣誉感,民族的荣誉感,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修订完善大学生行为准则,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思想教育的特性教育

1.专业性的法律教育

要加强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理论认识教育。对于法学专业的知识掌握是一个层次,对法律理论的认识教育是另一个重要层次。对于法律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学生正确的认识。尤其是作为“法律人”在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法律人”既是普通的一名公民,同时又是普通公民特殊的一员。不仅自己要知法、守法、爱法、护法,同时还要引导身边的人,引导职业和生活相关的公民知法、守法、爱法、护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从我做起的理念。

2.社会性的通识教育

我们都承认法律是一门科学,法律的价值在于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惩恶扬善,激浊扬清。但是,在我们给法科学生所进行的法学训练中,似乎只有在讲授法理学、法哲学、西方法律思想史等理论法学或法史学时才涉及这些理念,而在讲授民商法、行政法、刑法等部门法时却不能将这些理念有效地贯穿于各个具体的法律制度中,也未能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理念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3]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心理引导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识别、了解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学会用法律的眼睛看世界,同时也要用社会的眼睛看世界。让学生通过对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事情的法律分析,树立公平、正义、自由的法治理念。

3.方向性的引导教育

教育法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就业目标和实现自己价值的目标。通过对法学专业学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让学生切实了解自己将来要走的路,以及目前在学校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让停留在学生头脑中的理想和概念能够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角色。学校应该及时将已经毕业从事工作的学生请回学校,让在校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请从事司法实践的工作人员来到大学里面与学生直面的交流,让学生能够了解到目前学习的知识实践应用的效果,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方向。

三、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

(一)共性的方法

1.从现实出发。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建构德育课程体系,使大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德育对他们的帮助。让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2.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与根本要求,也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宗旨。[4]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形成新型的教学主客体关系。不再是老师一味地讲解和灌输,而是要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新型教学方式,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可以由老师牵头,由学生分组策划,共同开展实践活动,给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在具体事件中真正运用理论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3.贴近生活。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让学生以班级或社团为单位组队,在这个小集体中开展各项活动,根据每个成员的思想状况和道德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这种形式有利于使学生形成归属感,也便于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凝聚力。同时也要注意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之处,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敏感、自我是主要的特点,要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不要将学生的特色泯灭掉,同时又要教育学生学会在集体中生活,学会合作。

(二)特性的方法

1.法学理论教育。法学理论教育对于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关乎于法学专业的学生道德素质,关乎于学生品格的形成。对于法学理论的理解是否正确、准确,直接关系将来法律的应用,相关的影响会直接带入到社会。加强教育法学学生通过学习法学理论来形成公平、正义的概念,形成平等的理念。法学理论的教育不仅仅当成一门学问进行传授,更应当让这门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能力,融入到学生的脑子里面,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思想。

2.社会实践教育。社会实践对于法学专业学生来讲既熟悉又陌生,但是所起到的作用却是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大。法学专业知识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很多法学知识就是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总结而成。因此要教育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打消畏惧心理。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社会实践教育中,学生会接触到生活中不公平、不平等、不正确的事情,甚至还会直接和邪恶、犯罪进行正面的接触,正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由老师赋予正确的教育,从而让学生的思想得到一定升华,并由此树立正确的理念,去面对生活、面对职业、面对社会。

3.实践教学教育。实践教学是法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以实现知识和理论相结合的效果。这只是实践教学的一个效果,实践教学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的思想教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领悟到公平、正义、平等的观念在现实生活的实际体现,以及法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法律人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素质和修养。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例如模拟法庭、法律援助活动等等,让学生充分理解法律应然是什么样子,实然是什么样子,从而实现对法学学生正确的思想教育。

4.多种形式贴心教育。法学专业的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内心的活动要多一些。而且很多的时侯内心的理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因此法学专业的学生更敏感一些,教师对于法学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应该采取多种形式,避免填充式的灌输,高高在上的指示等教条性教育,要学会和学生交朋友,通过走访、聊天、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因地制宜进行引导、疏通,实现对于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

总的来说,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又需要各级领导、特别是主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重视,还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力配合。[5]对法学专业的学生要更多一份关注和理解,注重法学专业的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合格的法律人,以此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9.

[2]朱立恒.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J].法学杂志,2008, (1):108.

[3]郭锋.法科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训练与法律实践[J].法学杂志,2007,(6):24.

[4]邹楠,张广伟.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5):24.

[4]栾建国,高晓春,杜宇.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唐山学院学报,2007,(1):101.

G416

A

1005-1554(2011)01-0067-03

2010-12-23

李光宇(1976-),男,山东省郓城县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从事刑法研究。

本文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一般项目《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探索》(项目编号:20100225)的研究成果;安徽师范大学应用法学实训中心成果。

猜你喜欢
法学专业法学法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论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第三节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让人死亡的法律
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