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生活之水浇灌语文之花

2011-04-12 07:12刘丹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承德例句案例

刘丹

(承德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承德 067000)

汲生活之水浇灌语文之花

刘丹

(承德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承德 067000)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你会发现,其实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新闻、广告、书信、流行歌曲、网络、招牌等等,语文无处不在。广阔的现实生活就是语文教学资源也是语文教育的最大金矿,我们要通过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能力;交流;思维;体验

一、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语文三大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应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如何让提高应用、审美、探究这三大语文能力,我们可以用一种生活化的语文思维,用大量的生活语文资源,来打通语文学习的任督二脉,从而以一种深厚的语文内力来从容应对各个级别的语文考验。

二、生活语文思维初设计

生活语文,其实就是要细细考虑到生活的点滴,将能够贯彻语文学习思维的机会一一利用,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反复地磨练语文这把利剑,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语文的内功。

三、在交流中找到快感——提高语文应用能力的生活体验

1.用新闻开始一天的呼吸

在平时经常会遇到类似 “写一句话新闻”或者“拟新闻标题、导语”等题目,很多人面对这样的题目总感到一种熟悉的陌生,仿佛每天都在和新闻接触,但是一旦要操练又发现它们和自己很远。

于是,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尝试,用新闻开始一天的呼吸。

首先,家中应该订有一份报纸或者收音机准点收听新闻,然后很快把当日的重要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或者把新闻标题写到语文摘记本上。然后让大家就同一条新闻比较标题优劣。在这样的体验中,既养成了读报听新闻好习惯,又提高了快速阅读和新闻概况能力,同时也练习了口语能力,而最重要的是在这样有意识的接触中,不再是无意识地翻阅报纸,而是对新闻有了直观又有效的接触。

案例1:关于节约型社会——节能总动员,关灯5分钟。案例2:关于以后职业设想——如果当老师,七成学生不拒绝体罚。案例3:关于北大学生卖猪肉——饥饿高材生的柴米油盐。案例4:关于杭城公厕免收费——以“方便”来对待“方便”这件事。案例5:关于股市最新情况——雨过天晴,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案例6:关于八卦——女明星的“孕味”与财富。

2.体验广告的超级语词

短小精悍的广告词也往往具有深刻含义。一句“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便写出“美的”空调对人们的重要;时髦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也体现了巧克力的特性;这个“成功之路,从头开始”也形象表达了洗发水的功劳。家喻户晓的“生活不能没有联想”也一语双关,生动地写出了“联想”电脑的地位。如果不能掌握这些语文技巧,这形形色色和广告词何处而来?没错,是语文。

(1)修辞新体验

说到修辞手法,大家都有了一定认识,再炒冷饭也是无益,于是在传统例句之余又精心选取了一组广告语,而这些广告语又恰恰就是各种修辞手法的例句:

如:婉曲(委婉)——婉曲是要表达的意思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用委婉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修辞方式。

课本例句:孔乙己一到店,所有的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不说挨打,而是说“脸上又添新伤疤了。”)

广告例句:其实,说不说出来并不重要。——黄日华代言的某营养品(言外之意,孝敬老人说不说不重要,只要买了我的产品,送给老人就最重要)

这样,这种修辞手法是不是很好的感知了。

3.写一首青春的歌

经典的中文歌词其实也是一种优良的汉语产品。如果能发现日常生活中倾听的歌曲中的汉语之美,并激发出一种创作的兴趣,自然也是一种提高语文应用能力的巧妙途径。我们可以每周做摘记时做了这样的提示:不一定要抄文章,也可以抄你喜欢的歌词。

其实,青春原本就是一首美丽的歌。流行歌曲并不是洪水猛兽,不少优秀的中文歌曲,确实是一剂提高语文兴趣的良药。就在听歌、记歌词、写歌词的过程中,语文写作能力其实正在悄然提高。

事实上,很多中文经典歌词就是一首优秀诗作,正如很多诗歌被直接改编成歌曲演唱一样,如《恋曲1990》这样的歌词:

或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它完全可以作为教材中当代诗歌的补充材料供阅读欣赏,充分证明了流行歌曲其实也可以改造为富含语文养分的优质食品。

4.感受网络的诙谐幽默

网络上,网虫们都特别爱用简洁明了的短语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那一个个 “94”(就是)、“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喽)简短的语句中无形中便表明了人们的意思。形形色色的语句多用拟声词,象形词和数字等等,表达起来轻松随便,却又不失风趣幽默,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如果没点语文功底,理解它们还真是件难事儿呢!

5.吸引眼球的招牌

大街上,五花八门的商店以自己各具特色的招牌吸引着行人的目光。那些朴素特别的牌匾也是很有风格的,虽然词藻不是富丽堂皇,但却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轻松感。“一加一”、“Q一代”一个个鲜活中透着生机的招牌比比皆是。乍一看,似乎异常平凡,其实呀,这里短短的几个字却让不少人绞尽脑汁,既诙谐又形象地展现了店里的特色。这里面不就蕴含着无尽的语言文化吗?

四、总有一种美让我们泪流满面——提高语文审美能力的生活体验

1.唐诗宋词静静地流淌在飘着梵婀玲名曲的荷塘上

大家读到的教材中古代诗词数量不少,分量不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板块。如果把唐诗宋词比作美酒的话,绘画和音乐就是精美的月光杯和悦耳的琵琶声,诗、画、乐的完美组合,往往比单纯的分析文本更能让我们身临其境、如痴如醉。

如在学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极美的诗歌时,就可以选用了画面与诗歌氛围非常接近的一组古画和电脑绘图,几乎每一句用一幅画来对应,表达出如诗所现的氛围;背景音乐则选用了非常动听的古筝曲。于是,这节诗歌欣赏课就似乎变成了一堂音乐加美术课,在优美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中,充分感受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对诗的理解在这样的感官愉悦中由此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就让电影的光普照在课文那干瘪的胸膛上

如在学《边城》时,就可以选择凌子风的同题电影作品放映,当欣赏完这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对主人公的命运了然于胸唏嘘不已时,再来学习教材中的选段,就会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沈从文恬淡的文字风格和同样恬淡的电影也可以相互映照,使得对课文整体风格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

当课文因为种种原因干瘪时,如果能寻找到一部优秀的同题电影来放映,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电影本身的亲和力让学生对原本陌生的课文不再排斥。

让电影在语文课堂上“撒一点野”,这是当代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呼唤。

[1]陈之忠.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1980,(4)

I206

A

1005-1554(2011)01-0108-02

2011-01-08

刘丹(1981-),女,河北廊坊人,承德广播电视大学助教。

猜你喜欢
承德例句案例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