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简 (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发生时间考及其他

2011-04-12 07:39
关键词:易牙桓公日全食

郭 丽

(山东理工大学 齐文化研究院,山东 淄博 255049)

上博简 (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发生时间考及其他

郭 丽

(山东理工大学 齐文化研究院,山东 淄博 255049)

上博简 (五)《竞建内之》和《鲍叔牙与隰朋之谏》当是一篇。简文中日食发生的时间,应在齐桓公四十一年。此时,竖刁和易牙在齐桓公朝起到重要作用,这是他们多年用心的结果。易牙、竖刁朋党群与,惟利是视,其危害性为鲍叔牙和隰朋所认识。鲍叔牙、隰朋作为正直的官员,不会坐视不管,他们借助日食这种天象,对桓公讽谏。管仲在临终之前,也曾经劝诫桓公。齐桓公听取了谏议,决定任用贤者,并发布命令,进行各种设施的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帛书》(五);日食;鲍叔牙;隰朋;竖刁;易牙

上博简 (五)自从公布以来,《竞建内之》和《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研究者主要是对上两篇简文进行文字释读;简文编联;与《管子》相关篇章关系考释;对于事件年代作背景探讨。综合史料和上述研究,笔者认为《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中鲍叔牙和隰朋讽谏的时间,当在齐桓公四十一年 (前 645),即管仲去世前后这段时间。

一、简文中日食发生时间

根据简文,鲍叔牙与隰朋谏议的原因是发生了日食,简文云“日既”。据《春秋左传》,齐桓公在位四十三年,共发生七次日食,分别是:齐桓公十年,日全食;齐桓公十七年,日全食;齐桓公十八年,日环食;齐桓公二十二年,日全食;齐桓公三十一年,日全食;齐桓公三十八年,日全食;齐桓公四十一年,黎明前日食。“既”,一般解释为日全食或月全食。然《春秋》经文记录日全食的次数甚多,只有三次书“既”,说明史官记录日全食的时候,并非都写“既”。又据《春秋穀梁注疏》,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言日言朔,食正朔也。既者,尽也,有继之辞也。”杨士勋疏曰:“其日食或尽或不尽者,历家之说,以为交正在朔则日食既,前后望月不食。交正在望则月食既 ,前后朔日不食。”[1]2373根据《说文 》:“既 ,小食也。”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契文象人食已,顾左右而将去之也,引申之义为尽。”则“既”有完成之义。“既”含义甚广,应当包括所有日食和月食的完成,而不仅仅包括日月全食。从《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中竖刁、易牙的作用和桓公对这两人的信任情况推断,这次记录的日食,以在齐桓公四十一年最为可能。此年是鲁僖公十五年,根据《春秋经》,“夏五月,日有食之”。杨伯峻考证,这次日食,“在四时四十一分。初亏固在夜中,复圆日尚未出,并无带食,中原不可得见”。[2]351桓公晚年,竖刁、易牙深得信任,然为害甚重,故鲍叔牙、隰朋提出谏议,这与史书记载管仲去世前谏议桓公驱逐竖刁、易牙的事情相吻合。

二、竖刁和易牙的地位和影响

发生这次日食的时候,竖刁和易牙在桓公朝中已经起到重要作用,鲍叔牙和隰朋认为日食的重要原因是“或以竖刁与易牙为相”。这里的“相”,应是辅佐之义,并非后世的“相”职。根据《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登上王位之后,听鲍叔牙之谏,以外交手段从鲁国要回管仲,“鲍叔牙迎受管仲,……桓公厚礼以为大夫,任政”。[3]1486桓公最初任命管仲为大夫,与鲍叔、隰朋、高傒共同治理齐国。《国语·齐语》云,齐桓公“唯能用管夷吾、宁戚、隰朋、宾胥无、鲍叔牙之属而伯功立”。韦昭注曰“五子皆齐卿、大夫也”。[4]249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各等中又分上、中、下三级。根据《左传·僖公十二年》(齐桓公三十八年),周天子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推辞。因为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国氏、高氏为天子所命的上卿,管仲为齐桓公所命的下卿,故卒“受下卿之礼而还”。[5]341-342齐国的国氏、高氏两家世代为上卿,他们支持齐桓公登上王位;管仲虽然辅佐桓公,作用重大,仍然位为下卿。竖刁、易牙虽得桓公信任,但地位不如管仲,不能等同于战国时的相职,研究者已经有明确说法。[6]

但竖刁、易牙的地位仍然不容否认。管仲去世前后,桓公对竖刁、易牙非常信任。根据《史记·齐太公世家》,管仲生病,桓公与管仲商讨接替管仲职位的人选,桓公觉得易牙、开方、竖刁最为合适。又据《韩非子·十过》,桓公提出接任管仲的人选是鲍叔牙、竖刁、卫公子开方、易牙四人。桓公信任鲍叔牙、竖刁、卫公子开方、易牙,而总揽齐国朝政的管仲认为,最适合的接替人选是隰朋。桓公和管仲商议人选的合理的时间,应当是在桓公四十年到桓公四十一年,即管仲去世前的一年间。根据《韩非子·十过》,齐桓公四十年,“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桓公向管仲请教继任者,管仲推荐了隰朋,“居一年余,管仲死”。从这则资料推断,隰朋任职时候,管仲尚病休在家,又据《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四十一年,“管仲隰朋皆卒”。《管子·戒》云管仲“卒十月,隰朋亦卒”。管仲去世,十个月之后隰朋去世。大约桓公四十年左右,管仲生病在家,隰朋接替管仲的职位,成为齐国政局的主要管理者,一直到隰朋去世。简文中鲍叔牙和隰朋讽谏桓公去竖刁、易牙的时间下线下限,是在齐桓公四十一年隰朋去世之前。

竖刁、易牙为齐桓公所重视,并非一日之功,是他们多年用心的结果。根据《史记》和《管子》,竖刁、易牙在桓公末年得宠,桓公须臾不可离。史书没有记载竖刁、易牙在桓公朝为政的时间,根据常理推测,如果能够得到桓公的信任和重用的话,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齐桓公好内,宫中女子甚多,竖刁自刑而为桓公管理后宫,深得桓公的信任,可谓近臣。易牙则以烹调技艺得到桓公喜爱,《管子·小称》云:“夫易牙以调和事公,公曰惟烝婴儿之未尝,于是烝其首子而献之公。”[7]608“首子”,即第一个儿子。易牙烹其子而献给桓公,桓公从此认为易牙爱君主超过其子,而深得信任。桓公称霸后,想要行王道统一天下,于是问管仲,如何称王,管仲曰:“公当召易牙而问焉。”[7]963据《左传·庄公十五年》:“十五年春,复会焉,齐始霸也。”这年是齐桓公七年。易牙此时已经有了话语权,如果从桓公七年算起的话,到桓公三十八年,易牙在桓公朝已经三十多年。

三、鲍叔牙和隰朋的作用

鲍叔牙和隰朋在桓公朝影响很大。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帮助小白登上了王位,又是大夫。《小匡》云“鲍叔牙为大谏”,大谏为官名,其职责是向桓公提出谏议。鲍叔牙一直是齐桓公非常信任的人物,在管仲晚年生病去世之前,桓公就曾希望鲍叔牙接替管仲。隰朋在桓公时期地位也非常高,《史记·齐太公世家》云,“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隰朋经常在桓公左右,提出谏议,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并在管仲生病期间和去世之后,协助齐桓公管理朝政。[8]

根据简文,桓公“或以竖刁与易牙为相,二人也,朋党群兽,娄朋取与”。鲍叔牙和隰朋两位大夫谏议桓公的时候,竖刁、易牙的危害性已经为谏者所认识。简文中鲍叔牙、隰朋两位大夫,指出竖刁、易牙“不以邦家为事,从公之所欲更”,且“今竖刁匹夫而欲知万乘之邦而贵尹,其为灾也深矣;易牙人之邪者而食人,其为不仁厚矣”。[9]易牙、竖刁朋党群与,惟利是视,鲍叔牙、隰朋作为正直的官员,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借助日食这种天象,对桓公讽谏。鲍叔牙、隰朋的谏议,使桓公改变对竖刁、易牙的偏爱,决定任用贤臣。管仲在临终之前,也曾劝诫桓公驱逐竖刁、易牙之徒。管仲说,竖刁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易牙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符合人性,“将安能爱君?君必去之”。[7]521-522桓公终于痛下决心,驱逐竖刁、易牙。根据史料,管仲去世不久,桓公将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去职。《吕氏春秋》卷十六云:“管仲死,尽逐之。”《管子·小称》亦云:“管仲死,已葬。公憎四子者,废之官。”[7]608则鲍叔牙、隰朋作为大夫,与管仲志同道合,同心一意,提出谏议,辅助桓公。结合上述史料,简文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的发生时间,或当在管仲去世前后,这与鲍叔牙和隰朋的地位和责任有关,也与管仲晚年谏议驱逐竖刁、易牙的情况比较吻合。管仲在去世之前提出的谏议,中肯深切;鲍叔牙与隰朋的谏议,符合情理。这两次谏议,使桓公痛下决心,将竖刁、易牙驱逐。齐桓公惟礼是用,以治国安民为旨归,发布各种命令,整顿祭祀典礼,施行利民政策,修道路,通津梁,简文云:“重命九月除路,十月而徒梁成,一之日而车梁成。”[10]182进行各种设施的建设,取得重大的成效,且“是岁也,晋人伐齐,既至齐地,晋邦有乱,师乃归”。[10]189

综上,简文《鲍叔牙与隰朋之谏》日食发生时,竖刁、易牙在桓公朝中为恶甚大,鲍叔牙和隰朋看到二人的危害,借助日食这一天象,谏议桓公。桓公听取了鲍叔牙和隰朋的谏议,政治上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但这一时间非常短暂。大约隰朋去世后不久,桓公又把竖刁、易牙召回来,《吕氏春秋》曰“皆复召而反”,因为缺少了易牙的烹调,桓公“食不甘”;缺少竖刁的管理,桓公后宫不治,故《管子 ·小称 》中 ,桓公曰:“‘嗟,圣人固有悖乎?’乃复。”况且隰朋与管仲已经去世,朝廷缺乏强有力的人物支撑,竖刁、易牙诸人本来颇受桓公的信任,重新得到任用,自不可免。重新回来的竖刁、易牙,利用齐桓公的信任,掌握了齐国的权力。他们见桓公老衰,无贤人相助,为己之利,围困桓公,谋立新王。桓公诸子在竖刁、易牙、公子开方协助之下,争夺王位,齐国政局混乱,国家走向衰败。鲍叔牙、隰朋较早看清竖刁、易牙的面目,说明其危害,谏议桓公,可谓卓识。简文补充了鲍叔牙和隰朋的资料,使研究者对桓公朝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1]春秋穀梁注疏 (卷三)[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

[3]史记 [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

[6]谢乃和.略论先秦宰相制度的起源 [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7]黎翔凤.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8]郭丽.鲍叔牙事迹考[J].管子学刊,2008,(4);隰朋事迹考[J].北方论丛,2007,(6).

[9]李学勤.试释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J].文物,2006,(9).

[10]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On the Occurrence Ti me of Suggestion from Bao Shuya and Xi Pengand O ther Things

Guo Li
(Research Institute of Q i Culture,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255049,China)

The fifth volume of Chu State Bamboo Character Book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Stored in ShanghaiMuseum included two articles,which are Jing JianNei Zhi and Suggestion from Bao Shuya and Xi Peng.The solar eclipse might happen in the 41th year afterQihuangong became the king in Qi State.At that time,Shu Diao and Yi Ya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Qihuangong times.Shu and Yi were profits seeking and for med cliques.Bao Shuya and Xi Peng realized the danger and suggested Qihuangong expel the two bad persons in virtue of solar eclipse at the same time.Guan Zhong also made the same suggestion before his death.Qihuangong then took the suggestion and appointed loyal persons.Various constructionswere undertaken and Qihuangong then made great achievement in the country.

Chu State Bamboo Character Book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Stored in Shanghai Museum(the fifth Volume);solar eclipse;Bao Shuya;Xi Peng;Shu Diao;Yi Ya

K225

A

1672-0040(2011)02-0048-03

2011-02-19

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简帛文献与《管子研究》”(07JDB107)的成果之一。

郭 丽 (1968—),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献学、先秦诸子学研究。

(责任编辑 李逢超)

猜你喜欢
易牙桓公日全食
日全食
名人吃喝那点事
改变世界的三次日全食
齐桓公知人善任
日全食
联友钟社
齐桓公现象
感动是一碗迷魂汤
齐桓公现象
易牙“烹子适君”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