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独家新闻的采写

2011-04-12 18:44熊先志
关键词:湖南日报独家策划

熊先志

(湖南日报,湖南 长沙 410005)

在信息高度发达、新闻资源共享、新闻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独家新闻已经成为新闻家族中的“状元”与“珍品”。一个记者能抓出10条真正优秀的独家新闻,那便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名记者了。一张报纸能多发独家、独特、独到的新闻,那也就有了独特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说到独家新闻,专家学者研究不少,论述不断。有人说,它是从西方来的舶来品,英文名叫scoop;有人说,它是抢先刊载的独家信息或重要的内幕消息;有人说,不能停留于独家信息上,还应是概括事实更本质、社会影响更普遍、启迪人心更深刻、指导作用更明显的重大新闻;有人说,独家新闻是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新闻;还有人列出独家新闻“十大标志与特点”,即独有的新闻事实、独有的远见与时效、独有的地方特色、独有的问题、独有的视野、独树一帜、独特的角度、独特的见解、独有的深度、独特的结构。

到底如何才能采写出独家新闻呢?笔者从自己的采写实践中发现有六条路可走。

一、在独家采访中求“独”

现在有的记者只停留在靠会议、靠有关联系部门、靠新闻发布会提供的材料来采写稿件,这很难写出独家新闻。真正的独家新闻,必须靠独家采访、独家视角、独家梳理、独家写就。

1986年10月中旬,笔者和当时《湖南日报》经济部主任一同到郴州采访十余天,先后三次听取有关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并召开六次采访座谈会,获得了30余条采访线索后,从中挑出一条最具新闻价值的线索:农村近万名个体户搞活湘粤赣边境贸易。于是,我们和通讯员一道从郴州市经桂东到江西赣州,再到广东韶关,再回郴州沿三省边界,采访不停,细察不断,终于写出独家新闻《运销接力开通路 三省市场一线穿 个体贩运大军搞活湘粤赣边界流通渠道》,并配发短评《商品流通需要二道贩子》,于1986年11月5日头版头条见报,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2001年12月《湖南日报》记者进行独家采访,三次下洞庭,深入到七个乡镇,采访渔民、农民、水利专家、基层干部等,写出了震撼全国的独家新闻《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010年10月8日《湖南日报》头版的独家新闻《为生存而南飞 为活着而迁徙 却可怜“折翅”于新化观音山垭口 众鸟哀鸣遭截杀》,是记者独家深入到大山脚下,爬七公里陡峭山路,翻过山口直达打鸟现场,直到进入子夜,从独家采访中抓出的独家新闻,受到广大读者好评。

搞独家采访,自然要敢于吃苦,敢顶风雨,敢冒风险。记者2000年4月第一次走进麻风村的采访实践就给人深刻启示。麻风病是一种让人头疼的病,又是一种传染病,永州冷水滩的四明山收留了40多位麻风病人,记者出于爱心和社会责任心,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在车无法上山的情况下,用两个多小时从山脚下走到山顶,一家一家地采访,写出长达4100字的独家新闻《走进麻风村》。专家评说这是我省第一篇全面反映麻风病人现实生活的好新闻,获得了全国残疾人好新闻二等奖。

二、在新闻追踪中抓“独”

对新闻,特别是关注度很高的新闻事件,必须从追踪中抓“独”。道理很简单:新闻事件和任何事物一样,是发展变化的。变化、发展是万事万物生存态势的绝对规律,而静止、停顿只是短暂的、相对的。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一生不可能重复涉渡“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流的水文、床身、蕴藏以及两岸的景物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常住性”很强的小溪、小河既然如此,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尤其是“暂住性”特别强的新闻事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况且,新闻事件除了本身的变化,还能派生出若干相关联的新闻,这些新闻可能成为记者报道的“第二落点”、“第三落点”、“第四落点”,这就需要记者拓展与延伸新闻视角,抢抓、善抓延伸报道中的独家新闻。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战线出现过一个倾向问题,那就是大搞名优产品评比,各种各样的评比花样甚多。而有的企业一旦评上了名优产品便粗制滥造、欺骗消费者,群众意见很大。1991年2月26日,湖南省委在临澧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全省工业要把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搞好搞彻底,把质量摆在第一位。笔者采写了会议新闻,随后又围绕质量集中两个月发出了一系列热点报道。热点之后,笔者并未停息,抓住产品质量问题,特别是名优产品问题又发出一系列独家新闻:《质差厂衰 质优厂兴 麻阳“锦江酒”重新夺回市场》,并配评论《珍惜名牌信誉》(1991年5月21日);《优质名牌与优等效益之间 从“天仙“电扇”到“湘江”摩托》(1991年8月16日);《衡钢对“银牌”产品进行科技攻关 全国市场覆盖面从40%上升到70%》(1991年8月16日);《群力瓷厂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金量” 釉下彩强化瓷成为创汇拳头产品 单件创汇由原来的0.35美元猛创到1.08美元》,并配评论《名牌也应该更新》(1991年11月9日);《江麓把名牌产品推向市场检验 忍痛割“爱”停止限制四个名优产品生产 经济效益日趋提高》,并配评论《优质产品要过好市场关》(1991年11月25日);《水口山矿务局二厂从“鸡蛋”里挑“骨头” 让“省优”“部优”产品再上一层楼》,并配评论《“锦”上添“花”》(1991年12月5日);《冷水江煤矿在质量检查评比中主动要求减分降级》(1991年12月23日)。

1993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上,湖南参与表演的两名特级湘菜厨师和一名湘点制作师名落孙山,消息经《湖南日报》报道后,在全省引起轰动。湘菜属全国八大菜系之一,有2000多个菜名,其中400多种立过菜谱,此次名落孙山自然轰动,报上的反馈议论、建议居多。一个月之后,笔者抢抓“第二落点”,于1984年1月4日在《湖南日报》头版推出新闻《长沙饭店振兴湘菜 元旦起供应六大名菜五小名菜》,并配有评论《喜闻豆豉辣椒成名菜》。

《湖南日报》记者抢抓“第二落点”的生动实践还有:2007年,湖南省委一次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加强和改进村干部工作的问题,立刻写出了会议消息和评论员文章。但记者感觉还有“第二落点”,因为这次常委会邀请了从农村来的4位村干部参加,并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受到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于是记者又写出《村干部走进省委常委会》,与会议消息同天见报,引起很大反响。事后,会议新闻没评上奖,“第二落点”却荣获全国省级党报好新闻一等奖。

三、在深入思考中挖“独”

事实是人皆可遇的常客,实质则是耐人琢磨的玉石。事实再普通、再一般,通过深入思考便有可能变成独家新闻。有位名记者说,思想的力量最给力。笔者认为,思想的力量最能给力产生独家新闻。

深入思考能从同质事实中找出不同。1993年上半年,报道企业开业的消息较多,报社老总多次强调,开业消息大同小异,要严加控制报道。这就逼着记者从思考中挖掘“独”。5月28日,长沙市开业的公司、企业、商店不下50家,但记者靠思考挖出了几条“独家新闻”:《长沙黄金珠宝城开风气之先 开业不发“红包”作捐献》,《老人购物有“天堂” 规模:全省第一 机制:全部创新》、《曾嵘盛会不请“官” 长沙毛巾集团进出口公司成立庆典树新风》。

深入思考能从“百里挑一”中挑出“独”。到一个地方采访,领导人跟记者谈情况常常面面俱到,记者只能靠思考从中挑出最有特点、最有新意、最有深度的独家新闻以打动读者。1998年7月,笔者在常宁市采访到粮食系统抓粮改、敞开收余粮,认真贯彻中央粮改精神,便拟了一个题目:“仓容落实、资金落实、政策落实,常宁敞开收粮农民高兴”。再看《湖南日报》和兄弟省报有关粮食收购的报道,笔者觉得口子大了无特色,又从三个“落实”中抓住一个关键的“落实”——“政策落实”。而在“政策落实”中,常宁的最大特色是一手粮一手钱,户结户交,过去30多项搭车收费全部取消,于是笔者将标题改为《三十多项搭车费全部取消 常宁敞开收粮粮钱挂钩农民满意》,被称为最具独家特色的新闻,见于《湖南日报》头版头条。

深入思考能站在别人肩上抓“独”。1989年12月,笔者等人到祁东县采访,就计划生育的线索驱车几十公里从县城来到河洲区,采访该区典型金钱村。笔者等人采访一天回到县城后,听说新华社记者刚写过一篇3000字报道《山村人口负增长的奥秘——金钱村计划生育工作纪实》,见于《人民日报》。作为记者,怎能步人后尘呢?于是笔者等人又找县委、县计生办同志座谈,找到当时计划生育的“难中难”,站在已见报稿子的肩头上再挖主题,产生了县里认为比新华社记者深一步、高一步的独家新闻《祁东县河洲区解决计划生育中的“难中难” “超生游击队”不再游击超生》。

四、在广交朋友中寻“独”

为了争夺新闻资源、拓宽消息渠道,记者必须放下架子广交朋友。笔者当年就交了60个好朋友,即10个企业家朋友、10个工人农民朋友、10个专家学者朋友、10个通讯员朋友、10个政府机关的朋友、10个县市长朋友。这些朋友为笔者开拓独家新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1988年12月,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一位研究广告的朋友打电话给笔者,说时下的广告,说假话的多,说真话的少;说自己好话的多,说自己缺点的少。但现在有一个说自己产品缺点的广告,建议笔者去采访一下。笔者立刻赶到郴州采写,很快写出消息《郴州碾米机厂实事求是公告产品质量 广告报忧换来产品报喜》,配短评《讲真话的广告有力量》,并配漫画《喜鹊叫 客人到》,见报于1988年12月22日《湖南日报》头版头条,被评为全国消费者协会好新闻。

说到记者交朋友,一位记者的“朋友故事”更给人启迪:2005年起,征收了几千年的农业税将在全省免征。早在2004年底,记者就靠省政府的朋友得知了这一消息,后又靠省财政厅的朋友帮忙,参加了一次内部工作会,了解到免征农业税的详细情况后,靠朋友向省领导请示,建议提前发稿,领导同意后于2005年1月18日在《湖南日报》头版头条见报。见报之后,省内才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便成为先于新闻发布会、全省第一个报道这一重大新闻的记者,获湖南新闻奖一等奖。可见,靠交朋友,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不交朋友,可能的事也会变成不可能。

此外,记者的采访在某时某地也可能碰到禁区,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禁区更多。此时记者却可能靠朋友突破禁区。2003年,衡阳发生震惊全国的“11·3”火灾坍塌事故,珠晖区发生火灾的衡阳大市场戒备森严,除救援人员外,任何人不准进入,记者也不准进入。一位记者却靠着武警朋友的帮忙,换上迷彩服,戴上口罩,打扮成救援人员,在武警朋友的引领下进到灾区现场采访,写出一篇篇独家报道,其中现场味极浓的独家新闻《燃烧的青春——记衡阳公安消防支队”11·3”灭火英雄群体》,获全省好新闻一等奖。

五、在信息整合中做“独”

海量信息的网络媒体、特快信息的手机媒体、声像并茂的广电媒体给纸质媒体的记者提出了一个要求:在信息整合中做“独”。通过信息整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感性材料上升为理性材料,生产出新的独家新闻;通过信息整合,广泛集纳,多思多悟,结合本土读者的要求,或“解读”或“剖析”或“预警”,使独家新闻独到好处。

2011年1月3日《文萃报》13版《以“短”见“长”》,将古今中外的短电文、短社论、短小说、短捷报、短童话、短报道、短书评、短判词、短赠言、短自传、短报告、短对联等集纳起来,让人大开眼界。

整合的集大成者,往往以新闻专题体现。专题引人入胜的不仅有新闻,还有独具匠心的专题栏目和事件。《大众卫生报》2011年1月4日的特别关注专刊,便是记者经过整理的《2010十大典型假药案》,含北京、浙江、上海、广东、湖北、吉林、辽宁、江苏、陕西、黑龙江查处的十大典型案件。整整一版,吸人眼球,引人关注。

整合也要注重在“三贴近”中整合,在发现人民群众中、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议论之后,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来整合。1988年7月,笔者和有关记者针对物价改革带来的各类信息和群众意见,写出五篇物价问题采访录,被称作整合后的深度报道。

六、在认真中策划中显“独”

一位新闻专家说,当今独家新闻的竞争,实质是新闻策划的竞争,有较强的策划能力才会有较强的独家新闻。作为记者,就应该学会当好策划者,学会在充分尊重新闻事实第一性的前提下,对已发生、正发生、将发生的新闻进行有创意的组织报道,采用最合适的新闻手段,更好地配置资源,获得最佳、最独的新闻效果。

大策划是指一个版面的策划、一组连续报道的策划、一个专题专栏的策划、一个富有声势的战役性的报道策划。1988年年初《湖南日报》的《南海潮》系列报道共十名记者参加,通过招标竞争,笔者被选为采写组长。报社领导、部主任先后召开七次策划会,用一个半月专访湘、粤、贵、琼四省,行程一万多公里,写出八篇深度报道,多方面、多角度地阐述省委提出的“以开放对开放,以开放促开发”方针的正确性和争取时间、抢抓机遇的必要性,既有针对性地介绍广东、海南、广西的开放经验,又指出省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合理性的建议,获得各级领导和读者的广泛好评,荣获全国好新闻奖。

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记者注重策划,无稿可以变成有稿。1994年元月,笔者就通过策划“创造”过一次新闻。1月19日晚,笔者正在娄底采访,晚上看电视《新闻联播》时注意到一个镜头:江泽民总书记在首都市场察看,关心居民菜篮子。笔者马上想到近几天的采访,想到下岗的煤矿工人,想到一些企业的特困职工,想到娄底特困职工已达到2800人,便立即向宣传部的同志建议,建议书记、市长带队去为特困职工送温暖。市长同意后,很快消息《娄底市党政领导下基层送温暖 让2800名特困职工过好春节》见于《湖南日报》。

策划还可使差稿变好稿,同稿变独稿。1991年,全省狠抓产品质量,2月10日,省机械厅通讯员针对当时四起重大质量事故写了《省机械系统狠抓质量整顿,厅长分头下企业大“烧”质量这把“火”》。看完标题笔者觉得老套、雷同,便找到厅长,建议厅里把整顿质量这把火从厅机关烧起。厅长接受建议,连续开了两次厅党组会议,明确两条:一是将质量这把火从厅机关烧起;二是敢于将严重质量问题拿到报上曝光。经过十来天策划,笔者和通讯员一道写出《省机械厅制定“质量品种效益年”行动措施 “质量这把‘火’先从厅机关‘烧’起”》,见于2月22日《湖南日报》头版头条。

猜你喜欢
湖南日报独家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迅猛龙的独家秘闻
《湖南日报》三论守好网络舆论阵地
独家点评
独家点评
报刊交邮发行公告
党报发展探新路 融合创造“新湖南”
本期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