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忠小说创作初探

2011-04-12 20:59王春林
关键词:底层小说文本

成 方,王春林

(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王保忠小说创作初探

成 方,王春林

(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王保忠作为当下晋军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以其短篇小说而颇负盛名。他的小说从人物形象多样性的塑造和乡村主人公精神的变化两方面入手,对现代乡村社会进行了充分展现,深刻揭示人类温暖与欲望糅合的复杂情感,运用巧妙的构思和流畅的叙述,描写确切真实的底层生活,体现当下的时代变化,坚持执着的精神追求。

人物形象;乡村主人公精神;复杂情感

山西文学热土这片曾经创造出山药蛋派、晋军崛起、第三次文学高潮等辉煌的文学成就,王保忠作为当下晋军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拥有巧妙的构思,流畅的叙述,含蓄的情节和深刻的内涵,描写确切真实,他的中短篇小说大都描写现今农村状况和普通百姓生存境遇的变化,随着题材的扩展,描写知识分子等不同阶级人物形象的作品也相继问世,笔触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当代著名的法国年鉴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的历史思想对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它提示我们,社会、历史发展中,始终存在着变的一面,也存在着不变或渐变的一面。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作家,就要看到变中的不变,或者不变中的变,才能写出有艺术生命力的作品来。”[1]王保忠的作品充分展现了社会发展物质需求这一变化之下人类不变的精神向往,体现了最真实的时代变化、历史变迁和执着的精神追求,可谓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小说。

一、现代乡村社会的充分展现

作家创作题材的拓展是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创新的重要途径,在王保忠的小说中,涵盖着对不同领域范围底层人物的塑造,使得小说的题材得到了极大的延伸。王保忠的创作涉及多个领域,书写农村,表现城市,展现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的人物千姿百态,文本不只对底层农民的生活状态有着精心的刻画,还挖掘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的本性和特点,为我们描述了一副社会生活的万象图,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性格各异的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生活经验和阅历使他自觉选择了民间立场,以现代意识和哲学眼光审视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站在一个精神的制高点上对复杂的时代人生进行艺术透视,在最普通的人群,最本真的现实人生中发掘和提炼生活本真和生命韧性,展现真性情和真精神。

王保忠的作品主要以描写农村农民为主,对当今的农村境遇和农民生活进行全面的描述,在他的作品中,时代变幻的乡土村庄涌现在眼前,性格各异的普通农民跃然纸上。作品中塑造了多种乡村人物形象,经济市场中思想变化的孙老头,受到社会召唤出去打拼世界的大光、耗子,为了生计和梦想进城的小梅、玉英,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描写的主人公是从王庄走出来到北京闯荡的三个年轻人,展现的是在新的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走出村庄的乡村主人公的境遇,小说中描写了乡村主人公与城市的隔膜感和不适应,以及城市的不平等待遇,在文本中抨击城市对于主人公灵魂道德的污染与腐蚀,隐藏在文本中的闪光点是对于乡村主人公进城后精神的探索。大光靠着娶了比自己大许多且既不美丽又不温柔的马姐,而平步青云,进入上流社会,他知道自己的“高升”不光彩,曾想过要逃离并且付诸了行动,但最终因为残酷的现实而重新投入了马姐的怀抱,在耗子眼中生活光鲜的大光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痛苦,他带着“我”体验北京上层人的生活,坐在半个月前就预订的高级饭店,吃着掌中宝,喝着五粮液,却忽然伏在桌上哭起来,文本描写了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展现“城市异乡者”理想实现的艰难与痛楚。《铜货》展示的是从农村走进城市的打工女性的复杂精神世界,文本中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人性的温馨,老瓦刀、“我”和徒弟们对于小梅的关怀,展现了集体的担当和温暖,但出乎意料的是在面对这种温情时,作为被损害的女性形象小梅表达自己的语言是:“我还是要嫁到城里去”,在真情的归宿与现实的物质利益面前最终选择了后者,这样的结局不得不发人深思。《萨克斯》的孙老头以进城务工的农民形象出现,他不同于赵树理、周立波笔下的老式农民,他的愿望是五个儿子每人都有一个公司,他自己当董事长、总经理,同时他又看不惯儿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孙老头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城务工的农民的一种代表,摒弃了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和小农经济、自私自利的狭隘精神,展现出一种新式农民的形象。

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改变着乡村主人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状况,同时也改变着他们的精神世界,王保忠描写农村乡土社会的小说如《张树的最后生活》、《一百零八》、《天大的事》、《尘根》等,展现了对于乡村人际关系和道德风气变化的思考,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含量,有内涵的细节刻画将普通人的真性情跃然纸上,使文本拥有乡土生活的本色气息。“循着真切表现当代农民的生活态度,全方位勾勒乡村底层社会的图景,剖析变革中的现代文明对中华传统文明冲击造成影响的轨迹,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浅入深渐次展开。不仅他的作品选题更为从容而信手,间架结构安排得当,文字用语精到入微,他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也得以更充分的展现,通过字里行间盈溢出黄花梨木一样的韵味。”[2]《天大的事》中从农村进入城里做妓女的妻子玉英被警察遣送回村,不仅在丈夫桶子的内心引起了波澜,还对乡村的伦理秩序造成了冲击,丈夫最终以宽容的心态原谅了妻子玉英,小说辛酸的笔触深入到了乡村主人公的内心,把握他们的生活,再现人性光辉之下温暖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一百零八》用一位婆婆的眼光来描述农村世界的同时,表现出当今农村老一辈与年轻一代不同的生活经验与价值观,小说采取了农村生活的一个横截面,用故事片段的描述刻画反映出新农村建设中各种矛盾和色彩,文本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婆婆缺少文化,足不出户,不关心时代,无法和当代的人交流,但是在她的内心世界是一片纯净的圣地,宁静、安详、平和、善良,与担任村长的孙子满脑子急功近利的商品经济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味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观念的交锋,以及此消彼长的不同文明道德的转换。《尘根》的主人公老万在儿子福生死后与奇迹般复活的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归根到底是有无金钱撑腰的原因。面对着儿子残缺不全的身体,老万追悔莫及的痛哭着不该让福生去矿上干活,但当活生生的福生表示要在家里陪他时,老万却说在家受穷有啥出息,仍让福生到矿上卖命;口袋中装有二十万元时,老万一夫当关,杀了村长的狗,当一切恢复宁静,他又慌神似的要求儿子无论如何买一条一摸一样的狗回来赔村长。文本表面上略显夸张的轻喜剧色彩实则蕴含着沉重的悲剧性,给人一种精神苦难的震撼,深刻剖析了世俗诱惑和挤压下乡村主人公的命数和变数。

王保忠近期的系列小说《甘家洼风景》是他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闪光点,在这一系列已发表的篇目里,可以看到其创作路线的变化,放开想象与大胆虚构相结合,含蓄节制而又象征性强,王保忠在谈到这一系列小说曾说:“小说这东西本来就是虚构的产物嘛。所以在《甘家洼风景》里面,你将看到好多属于我的奇思妙想。老甘常常沉浸于内心,小皮也耽于想象,小说写得很安静,很有想象力,常常只有老甘和小皮的想象,或对话,我最得意的是我让小皮在小说里说话了。”[3]《夜活儿》中最吸引眼球的是文本中的对话,自然的推进中展现出主人公老甘内心的苍凉。《夜活儿》和《活物》这两个文本有着大量的对话描写,作者展现人物心灵的方式除了细节、动作描写之外又加入了用对话展现人物心灵的艺术创作手法。阎晶明曾说过,“王保忠的小说很少用第一人称,注定了一些散文化、抒情化东西的消弱。”[4]在《甘家洼风景之四——黑雪》中,作者就以小皮为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故事,填补了这一空白,并且在这一系列小说中变幻主人公,例如《浮石》的主人公是在《夜活》中出场亮相的仙枝,《黑雪》的叙述者转换成了小皮。在其以往的小说作品中,风俗画与异域风景的描写较少,但在《甘家洼风景》的创作中可以明显看到这种变化,王保忠在给半岛的信中说道:“我要写出这个地方的独特,自然的独特,人的独特。我发现每个地域都有它神秘的地方,这种独特或者说神秘又塑造了这个地方的人,所以,我在开篇的《活物》里写了大量的风景,几乎是把背景当主体写了。”[5]在大量的风景描写中,表现出地域的神性以及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土地不自觉的情感。虽然小说《甘家洼风景》与王保忠以前的作品在艺术手法、创作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不变的是文本中对于底层民间性的真切表现,“王保忠的创作淡化了时代印记,消除了宣传意图,强化了对农民内心世界的挖掘”,“在他的作品中,我不仅看到了凡俗生活隐藏下的悲剧,也看到了含泪微笑之下的希望。”[6]

杨品说:“我理解,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农村小说作品,从来都是执著于对普通人的生存的揭示与探索:一是人的生存状态,怎样活法;二是人生存在的价值,即人的生命意义。二者缺失任何一面,文学境界与审美意境都会缺失。”[6]王保忠的小说就将这两点通过合理的架构使之充分地展现。小说人物他们各有各存在的理由,各有各值得理解与同情的原因,各有各远非简单的价值标准可以评判的生存形态。他的作品真正的做到了“撬开所写人物内心隐秘”、“抚慰人物的心灵”。[7](P33)小说积极地进入时代生活,大都着眼于处于裂变时期的乡土社会的展现,以民间视角为切入点,写人物,写人与乡村、人与土地的关系,思考着当代农民的命运。

在商业化经济化时代,金钱、物质、利益、权利等现代观念纷纷涌入农村,改变着乡村人的生活方式与思想形式,原有的农村无论在形态还是主人公方面都发生了改变。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乡村主人公的观念形态甚至是习俗礼仪也逐渐在改变着,诚如傅书华先生所说:“经济、政治、文化等等的变动,都会带来普通百姓生存境况的变化,这一变化或迟或早总会带来民间伦理的变化。”[7](P35)这种民间理论是建立在农村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它是物质层面上的需求以及在这个层面上衍生出来的精神向往与观念形态。文学作品有着反映时代的功能,优秀的作家要与时俱进,用动态的眼光观察周遭,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观察与创作的过程中作家面对文本中的事件与人物的心态。王保忠敏锐的感触到了变化,以远非单纯的二元对立的价值判断进行评断,《怀孕》中的小余与秋红的未婚先孕并没有遭遇父母的责备,而是予以认可,并积极解决结婚问题;在小余父亲看来偷采矿石没有什么,小余却说明这是违法坚决加以制止,体现出时代的变化影响着两代人价值观念变化的烙印。小说背景是发生在一个现代经济形态——经济开发区内,新的经济形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却无法受到生活其中人们的重视,人们关心的还是个人的切身利益,经济地位的悬殊提供给个人价值的实现可能性与心理扭曲度,给不同价值取向的重新评判提供了可能。《家长会》是以知识分子汤河和大款余黑子为主要叙述对象,以教学活动场地博仁学校为叙述场所,重点关注了当今社会一个新崛起的阶层——煤老板。煤老板余黑子与女教师叶娜暧昧的行为,体现了在物质财富拥有之后对精神财富不自觉的追求与向往,他资助学校冬季用煤在民间伦理可以理解为富人要行善事才能树立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校长汤河在到底是要不要余黑子给学校的一百吨煤的艰难选择中,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尴尬,打破了知识分子超然独立地位的描写。特殊的家长会最终是否开成我们不得而知,除此之外,叶娜与余黑子的关系,余黑子出事后她的离开,余黑子到底结局如何,都是小说未曾交代的,所有都隐藏在叙事的背后呈现出悬而未决的状态,一切不知所措的困惑正如变化中无法明确辨别是非的民间伦理,作者运用现代叙事的方法,拒绝定义民间伦理下隐藏情感,给我们留下较大的思考空间。

二、温暖与欲望糅合的复杂情感

读王保忠小说往往感到很强烈的吸引力,它不是来自于离奇曲折的情节,而在于展现人性时所引起的共鸣。作家关注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描写他们的困境、尴尬,从中发现质朴、温暖,描写主人公是如何靠着平和的心态而获得内心的安稳。文本的主人公大都属于底层,这里所指的“底层”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现实中不仅是在社会中没有权利、地位、金钱等的人属于底层,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阶级和社会层面上相对而言都有着“底层”的存在,不过是类比的对象不同而已。王保忠笔下的底层有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代表着作家的信仰,王保忠在《尘根》后记中说道:“文学应当温暖世界”,他用作品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在他的文学世界中的底层,善良、美好和爱在人们的心里光芒万丈。《美元》中用艾叶的善良淳朴和代表着物质利益的那一张美元进行了对比,也通过在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眼中对于这张美元来历的猜测,以及艾叶在兑换这张美元的种种境遇中突出现实的社会视角。小说用美元衬托艾叶的真善美,文本中将艾叶在期望和那人相见时的心理描写与在那人捡到了艾叶丢失的美元时的表现进行了对比,价值观念的不同导致了女主人公最后的选择变更。《额村情约》中的婆婆,为了当初恋人的一句“八十岁时来娶你”的誓言,选择了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等待,自己变成了旁人甚至家人眼中的疯子,她仍然执着的坚守着。父亲杨青山在文本中是个从未出场的人物形象,但大哥的一句“你说他这么老了还去的个啥口外?这都图的个啥呀?”,从侧面将父亲心中那份对于爱情的坚定加以表现,或者可以说,虽然若干年过去,但在父亲心中认为必须去完成他许下的一个诺言,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人性情感坚贞不渝的感动在这一刻真情流露。《太阳出世》整个文本中都洋溢着人性中的美好真情,自顾不暇的小余不忘支持公益事业去献血,小余年迈的父母为了小余的婚事四处借钱并辛苦劳作,秋红在看到小余一家人的无奈和努力之后,毅然决定自己开店挣钱,文本中所有人物都有着一种为他人着想的奉献精神,在小说的结尾“太阳真的要出世了”一句,不仅指文本中的时间是黎明,也暗指小余和秋红即将出生的孩子,更传达出了一种自信乐观的态度和对于未来生活的信心。《萨克斯》的主人公孙老头是个进城做工的农民,一心为了儿孙的利益,当他听说文化局的大官抓了戏班子,就莫名的担心起在戏班里吹萨克斯的孙子来,在排除了孙子进局子的可能性后,由于感激说出了“可以少给些工钱”这样不经过大脑的话,而遭到了儿子的埋怨。在整个文本的叙述中电话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具,它是孙老头情感变化的牵引线,成为爱和担心相互转换的推动力,由电话传出来的消息直接影响着孙老头的情绪,导致他行为的患得患失,文本对于孙老头的心理波动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作了细致的描写,揭示了其背后的可怜与辛酸,使得小说读起来令人百感交集。《天堂,在另一个街角》中的耗子是名副其实的底层形象,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为了展示一种更宝贵的精神,在文本中尤其表现为其对于爱情的执着,文本中的耗子是位口头上的恋爱专家,但是现实中他的爱情之路却屡屡受挫,他的每次真心付出总是以失败告终,他为了守护爱情向“我”借钱,方式甚至于不是借而更像讹或诈了,当耗子在“爱情”的附丽下进了公安局,“我”翻看他的日记本,不仅看到的是耗子对与爱情的珍惜和执着,还看到了作为一个底层人物所坚守的尊严和崇高的人性。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在文本结构还是情节人物的塑造,底层故事显得尤其真实,“作者以温和的笔触描写一个个温情的人物,并更加注意演绎这些底层人物心灵的矛盾冲突,加之作者注重更新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艺术上不断完善,因而获得国内小说界广泛好评。”[8]《前夫》中的前夫是个有情有义且老实本分的人,当他飞黄腾达后来看他以前的女人,在酒精的驱使下他的手不安分了起来,这一笔描写得恰到好处,因为他们以前毕竟是夫妻,有着一些感情的存在,若在此种环境中还一味的描写前夫的木讷老实,就会造成一种虚假的感觉,正是这有分寸的一笔塑造出了一个有血有肉、多情有义、自然真实的形象。《张树的最后生活》中张树想有个“女人”的欲望引领统帅着文本,“女人”其实代表的是一种情感,一种社会的温情,是一种关爱与心灵沟通,但权势者将张树置于尴尬的生活境遇,人情淡漠的社会风尚最终却导致了他的死亡,张树作为普通正常的生命个体,拥有爱与温情的情感需求最终无法得到满足,令人倍感心酸。《奶香》中的木生疼妻子爱女儿,在勤劳善良、本分诚实的外表之下,骨子里有着小小的心机,包含着有些优柔寡断、胆小怕事的因子。《活动假牙》中老左是生活中常见的人到中年的一个小人物,他谦卑谨慎,没有富裕的经济,有着平常普通的家庭,卑微地处理着与周遭的各种人际关系,展现着他的内心冲突。假牙失而复得的过程,使他参悟了许多道理,在妻子泼辣的外表之下是一颗温柔又深爱着自己的心,他决定拿出私底下积攒的准备去看小张的私房钱为自己换一枚好一点的假牙,意味着心灵和身体的欲望被掐死,标志着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小人物美好情感和为人尊严的回归。《野店》的文本充斥着欲望,满子为了盖房子改善居所条件而出门打工,在野店中吃了舒服的面条,喝了沁人的美酒,睡了店家的老板娘,作为个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即住食性欲在文本中都有所展现,最后因为付不出钱在与女人争夺擀面杖的冲突中意外丧命,这一意象暗含着社会中许多人被金钱砸在头顶,迷糊了心智。就在满子倒地的时刻想着还是银元换来的三间或五间大瓦房,欲望夺去了女人的善良和廉耻之心,也夺走了满子的生命。出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感觉和认知,孜孜不倦的观察与思考,王保忠的作品总是能够不温不火却又细入骨髓地真实描写人性,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人文关怀。

在越来越商品化物质化的时代,文学经历着变化、转型与考验,我们无法判断这种趋势是好是坏,但文学的发展是一定是需要与时代相联系的。王保忠的小说全方位多视角地反映了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与喜怒哀乐,反映着他们的追求与困惑,他的小说完成了对农村现实状况和乡村主人公生存境遇与精神向往的浓缩展现,文本与时代社会紧密相连,起到了温暖人心与唤醒良知的作用,这正是我们如今倍感匮乏而应该珍惜和呼唤的,从这些方面来说,王保忠先生不愧为当代的优秀作家。

[1]段崇轩.90年代乡村小说综述[J].文学评论,1998(3):27-36.

[2]曾 强.小故事反映大社会:读王保忠短篇小说《一百零八》[EB/OL].(2008-02-21).http://blog.sina.com.cn/s/blog.

[3]王保忠.关于《甘家洼》风景的信:给半岛[EB/OL].(2009-11-19).http://blog.sina.com.cn/s/blog.

[4]阎晶明.王保忠作品研讨会发言[J].黄河,2009(1):182-189.

[5]王保忠.关于《甘家洼》风景的信:给半岛[EB/OL].(2009-11-19).http://blog.sina.com.cn/sblog.

[6]杨 品.真切的表现当代农民的生活态度:评王保忠的中短篇小说[N].山西日报,2007-12-11.

[7]杨占平,王春林,傅书华,陈克海.关于“后赵树理写作”以王保忠为例[J].山西文学,2009(5):32-36.

[8]张 高.温暖的叙事-读王保忠近期小说[EB/OL].(2008-03-14).http://blog.sina.com.cn/s/blog.

〔编辑 郭剑卿〕

A Study ofWang Baozhong’sNovels

C HENG Fang,WANG Chun-li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hanxiUniversity,Taiyuan Shanxi,030006)

Wang Baozhong,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shanxi writer,is famous for his short storys.His novel s focus on the diversity of the figure shape and the spiritual changes of the characters.Themoderen rural community was fully demonstrated.The complex emotions of the warmth and desires was disclosed.His production reflect s the exact real life and the current era of change through the skilled design and smooth narrative.

figure shape;spirites of the characters;complex emotions

I206.7

A

1674-0882(2011)01-0050-05

2010-06-28

成 方(1985-),女,山西长治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王春林(1966-),男,山西文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底层小说文本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
略论“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