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与屈从
——《奥赛罗》中苔丝狄梦娜形象分析

2011-04-12 20:59吕改改
关键词:奥赛罗父权制苔丝

吕改改

(吕梁学院公外教研部,山西 离石 033000)

抗争与屈从
——《奥赛罗》中苔丝狄梦娜形象分析

吕改改

(吕梁学院公外教研部,山西 离石 033000)

莎士比亚在其戏剧《奥赛罗》中刻画了一位深受父权思想影响,但却一直努力抗争着的女性——苔丝狄梦娜。女主人公单纯善良,却最终成为父权社会的牺牲品。剧作艺术性地揭示了女性在当时的生存状态,也反映了剧作家的女性观。

莎士比亚;《奥赛罗》;抗争;屈从;女性观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莎士比亚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在剧中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女性形象,并将女性平等和个性解放问题呈现在其作品中,体现了他的女性观。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剧中女主人公苔丝狄梦娜天性单纯善良,却能大胆反抗父权制;追求自己的爱情自由,并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正如恩格斯所说,“仅仅为了彼此能够结合,甘愿冒很大的风险,直至拿生命孤注一掷。”[1](P77)然而这种两情相悦、婚姻自主的爱情婚姻模式在强大的父权制下显得那么苍白脆弱,男女主人公最终成为男尊女卑父权制下的牺牲品。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出发,通过对苔丝狄梦娜形象的分析,揭示女性当时的生存状态,并进而阐明剧作家的女性观。

一、勇敢的人文主义战士

在《奥赛罗》的前几个场景中,女主人公苔丝狄梦娜为了追求爱情,大胆违背父亲的愿望和她所处的社会的传统行为规范,私自和奥赛罗结合。这从布拉班修和当时的父权体制来看,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苔丝狄梦娜的行为是对封建父权体制的巨大冲击,故而父女之间的冲突即转化为封建卫道者和叛逆者之间的冲突。苔丝狄梦娜的思想就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进步的人文思想——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然而,在父亲眼中,苔丝狄梦娜一直是一个“从不放肆的女子;天性是如此的端详,心头一动便先自赧颜。”[2](P34)但是,为了追求爱情自由,苔丝狄梦娜却违抗父命,“不顾本性、年纪、国家、名誉以及一切,去和那她看上去都要害怕的人发生恋爱!”并且,她还大胆地对奥赛罗表白自己的情感,“假如我有一个朋友是爱她的,只消我教他能讲我的历史,那人便可得到她的欢心。”她的态度如此坚定,她的这种为了爱情而大胆反抗父权制的行为在她大无畏地在众元老和公爵面前表明自己的选择时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我对命运之大胆抵抗的行为可以向世界宣称,我爱这个摩尔人,情愿和他同居。”至此,苔丝狄梦娜的人文主义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这是她作为女性对父权制社会模式的一种颠覆,一种反叛。在这种最艰难的时刻,她像一朵娇羞的花朵突然绽放,让读者体会到了女性心灵的力量。

确实,是爱情的力量使苔丝狄梦娜成为勇敢的战士,绽放出人文主义的光彩,抵制了强大的父权,捍卫了自己的爱情和权利。在封建父权制社会中,父亲一直是一个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的形象,女性尤其是女儿要绝对服从父亲。因此,她对父权制的大胆反叛和颠覆,对爱情的坚定不移,体现了女性为追求爱情自由而进行反抗的自主意识,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反映。苔丝狄梦娜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女性的代表,因为在她身上已明显表现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人文主义的光芒,这无疑动摇了男性在家中的绝对权威地位。当然这里也不排除奥赛罗的特殊身份的作用,但至少是苔丝狄梦娜自己争取到了权利。从这点上讲,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她用自己率真的行为向父权制社会展示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向往。在莎士比亚看来,女性敢于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形成自己的个性,是非常值得赞美的。因此,在这个意义讲,苔丝狄梦娜堪称是一位具有人文主义新思想的战士。

二、屈从的羔羊

在《奥赛罗》中,美丽、坚贞而勇敢的苔丝狄梦娜可以大胆地反抗整个男权世界,却一味地屈从于奥赛罗,把自己放在卑微的位置上。“她的整个心灵都被她唯一敬爱的形象所占有,其他一切不复存在。”[3]“严父在上……你是该服从的尊长,因为我是你的女儿,但是现在又有我的丈夫;我的母亲当初之服从你,胜过服从她的父亲。所以我要求对于我的夫主摩尔人也有同等的服从的义务。”从这些话语可以看出,父权制给她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在她心中已逐渐内化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面对公爵的提问,她又进一步表明了追随奥赛罗的决心。可以看出,她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顺从的好妻子,而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最终导致了她悲惨的命运。于是,新婚的她便对奥赛罗千依百顺,将自己放在被支配和管制的地位,并无条件地屈从于奥赛罗。之后,由于卡西欧事件,苔丝狄梦娜不断向奥赛罗求情,再加上伊阿古的蛊惑,激发了奥赛罗的嫉妒。当奥赛罗因为手帕遗失发怒时,她还一再设想必定是出了什么国家大事,否则奥赛罗是不会生气的。因此,她不断责备自己,并为奥赛罗开脱,“我们不要以为男人都是神仙,更不可希望男人能永远像新婚时候那样的温存……我实在太糊涂了,我方才不应该怪罪他的凶横……他是被诬了。”后来,即使是在受了伊阿古的蛊惑,奥赛罗当众羞辱她,并责令她“滚开”时,她仍旧安静地说,“我不在这里招你生气便是。”当奥赛罗当着爱米莉亚的面辱骂她为娼妇时,她的回答却很简单,“我不是。”面对爱米莉亚的追问,她说“我不能哭,我也没有任何话来回答,除非是用泪来表示。”没有太多的语言,只有把责任归咎于自己,却从未试图进行反抗,因为“他原可以这样责罚我,因为我真是一个孩子。”面对奥赛罗不断的羞辱,苔丝狄梦娜犹如羔羊般软弱无力,尽管她也委屈,她也伤心,尽管她不知道为什么失了他的欢心,却仍旧认为丈夫有权力责备妻子。由此可见,“嫁后从夫”的父权思想在她心中内化的程度。对于奥赛罗的专制和残忍,她只会求助于伊阿古,并说:“他的疏冷会毁灭我的生命,但永远不能玷污我的爱情。”一步步地,苔丝狄梦娜将自己置身于绝对顺从与被支配的地位。最后,她唱起了“青柳歌”(一首哀歌),伴着青柳歌悲惨的曲调,苔丝狄梦娜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凄惨的命运。由于伊阿古的离间,奥赛罗完全失去了理智,认为苔丝狄梦娜确实不贞,违背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规范,损害了他作为一个男人应有的尊严和名誉。最后,在这种男权至上和嫉妒心的驱使下,他毫不犹豫地把苔丝狄梦娜掐死在床上,并认为他有足够的权力这样去做,而且他杀死她是为了主持正义而并非谋杀。就这样,一步步的屈从使她成为父权制下的牺牲品。可悲的是,苔丝狄梦娜对这种父权意识却毫无反抗意识。直到临死前,苔丝狄梦娜仍然为奥赛罗掩饰,反倒说是自己的罪过。由此可以看出,即便是被谋杀时她的辩白也是如此的无力,也没有太多的反抗,只是无条件地顺从。正如大卫·本文顿所指出的,“苔丝狄梦娜最终非常悲哀地陷入了威尼斯世界对女性所期望的那种被动沉默的地位的俗套。”[4](P247)

在父权制社会里,男性与女性的关系是统治与服从、中心与边缘的关系。在这种社会文化体系中,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处于第二性的位置,先是屈从于父亲,然后是屈从于丈夫。宗教对于女性的态度亦是如此。这一态度在莎士比亚时代已被普遍接受。因此,这种社会体制决不允许女性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女性长期处于这种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中,受这种文化熏陶,就会逐渐将其内定为自身的价值取向,逐渐成为在精神上对男性强烈依赖的“弱势群体”,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弗吉尼亚·沃尔夫称她们是“房间里的天使”。苔丝狄梦娜跳出了父权体制中对女儿角色的束缚,却又最终完成了父权体制对妻子角色的定位。凯瑟琳娜的话说出了对女性角色的定位思想,“你的丈夫即是你的主人,你的生命,你的监护人,你的头脑,你的君王……一个女人对于她丈夫之忠顺,有如臣民之对于君王。”[5](P200)即使是对于集美貌与智慧于一体的鲍西亚也曾这样对未婚夫巴萨尼奥表白,“她把她的温柔的性格交给你了,受你的熏陶指导,你是她的主人,她的长官,她的君王。”[6](P113)可见,“莎剧中的女性和现实中的女性一样,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有怎样的能力,也无论有怎样的年龄和外表,都受她们所处的历史时代所赋予的性别角色的限制。”[7]故而,莎士比亚的作品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苔丝狄梦娜悲剧的根源就在于当时根深蒂固的父权体制和价值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苔丝狄梦娜实际上是一个叛逆和屈从的结合体。从开始反抗父权制和种族歧视到完全屈从于夫权,从具有自主意识的人文主义新女性到沦为父权制社会的牺牲品,苔丝狄梦娜最终迎合了父权社会文化形态。在莎士比亚塑造的这些女性人物身上,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以及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道德观、爱情观和价值观。苔丝狄梦娜的死虽然让我们感到深深的遗憾,然而她的死因在于当时的社会体制。强大的父权体制像巨浪把年轻一代的理想、爱情吞没在历史的海洋中。尽管最后成为了父权的牺牲品,但是她能勇敢地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不再是没有言语的符号,仍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父权体制。这反映了莎士比亚进步的女性观。

[1](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2]Shakespeare,William著,梁实秋译.Romeo and Juliet[A].中英对照莎士比亚全集[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3]陆谷松.莎士比亚专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

[4]Philip.C.Kolin,Othello:New Critical Essays.Routlledge New York and London,2002.

[5]Shakespeare,William著,梁实秋译.The Taming of the Shrew[A].中英对照莎士比亚全集[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6]Shakespeare,William著,梁实秋译.The Merchantof Venice[A].中英对照莎士比亚全集[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7](美)迪克·瑞利等著,刘军平译.开演莎士比亚[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编辑 裴兴荣〕

Subm ission and Struggle——An Exploration of the Image of Desdemona in Othello

L U Gai-gai
(Departmentof Public English,L u liang University,Lishi Shanxi,033000)

Shakespeare depicted awoman image called Desdemonawho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patriarchy in Othello.However shewas struggling all the time.The heroinewas innocent but turned out to be a sacrifice of the patriarchal society.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image of Desdemona,from her struggle to submiss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thus revealing Shakespeare’s view on women and women’s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time.

Shakespeare;Othello;struggle;submission;views on women

I106.3

A

1674-0882(2011)01-0058-03

2010-11-20

吕改改(1974-),女,山西交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语言文字研究·

猜你喜欢
奥赛罗父权制苔丝
蜂鸟——致苔丝
《奥赛罗》
陈染小说父女情感探析
压迫、疯癫和“胜利”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浅析《梦回藻海》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试析《愤怒的葡萄》中的母亲形象
奥赛罗悲剧成因:嫉妒、轻信还是其他
论奥赛罗的“不可靠叙述”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