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林科类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1-04-13 01:29
关键词:产学校企基地

冯 昌 信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产学研结合教育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高职林科类专业具有共同的行业特点,普遍走产学结合办学之路,所以通过分析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探索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方法、结构、内容,并进行构建实践,进一步创新完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1 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发展历程

高职林科类专业主要设置在各省林业中专升格的林业类高职院校中,这些学校在进行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充分发挥林业行业作用和校内拥有实验林场资源优势,办产学结合的特色学校,建林业类专业为龙头的特色专业,构建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育有特色的学生。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探索到成熟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教学与生产结合”为特征的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该阶段主要特征是“教学与生产结合”,进行勤工俭学教育改革,组织师生参加植树造林实践活动,规定学生每学期参加生产劳动的教学周数。

第二阶段(以“林科教相结合”为特征的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学校贯彻“林科教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特征是以专业为基础,教师为主体,人才培养为核心,成立师生科研兴趣小组,创办“班级林场”,将课堂延伸到林地。

第三阶段(以“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为特征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学校升格前,显著特征是学校围绕专业创建经济实体,学生实验实习课程大幅度增加,教师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功能显著增强。形成了“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产学一体化理念。

第四阶段(以“产学紧密结合”为特征的创新提高阶段):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后,积极推进向高职教育转型,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进入了创新提高阶段,显著特征是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结合重心转化为校内向校外扩展,服务行业,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校企合作,构建了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完善了模式的组织机构、服务平台、实训基地、师资队伍、运行机制。

2 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方法、结构和内容

通过调研法、比较研究法、演绎法、验证法、研讨归纳法等方法,在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基础上,通过实践总结、提炼与升华,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方法上,系统体现“产学结合”特点,注重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所需要的组织机构、服务平台、实训基地、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等要素的构建。在构建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采用“二二四四六”结构。

(1)学生与教师二个培养。通过产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另一方面提高教师水平。通过“生产实践”环节来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在“研”环节中提高创新能力。

(2)产、学二个层面结合。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产、学二个层面紧密结合,共同设计育人环境,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开发、编写教材,共同对教学质量评价。

(3)企业、行业、学校和学生四方互动。企业是产学结合的发动机,学校的教育是对企业要求的主动适应;行业在宏观上调控;学校是主要教学组织、实施者,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和技术服务;学生是主体,是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为行业培养未来的员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是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

(4)四级实施程序。在每个层级上的功能为“目标——组织——实施——效果”,与此相应的对象是“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其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评价模式的重要内容。

(5)六个组成要素。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机构、服务平台、教学团队、实训基地、教学运行机制等是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六个组成要素。其中人才培养方案是核心,教学运行机制是关键,其他是保障。

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是按照“二二四四六”结构,将“二个培养”、“二个层面结合”、“四方互动”、“四级实施程序”、“六个组成要素”贯穿于整个模式。模式的内容因专业特点、校企合作形式、技能关联点、课程特点不同而形成。

3 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在林科类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实践中,按照“二二四四六”结构,“六个组成要素”是模式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整个模式。

3.1 健全组织机构

在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可持续实施中设立产学结合工作委员会、校企合作管理中心、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工作站等组织机构,这些组织机构与正常的教学组织机构组成了完整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1)产学结合工作委员会。由林业主管部门、企业、学校等合作成立产学结合工作委员会,相互形成共识,进一步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2)校企合作管理中心。校企合作管理中心设在学校产业管理办公室,其职责一是负责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产业发展;二是组织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教学服务;三是负责与企业联系与沟通,督促、检查、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工作;四是在校企合作企业设立校企合作工作站。

(3)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组成,共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共同设计育人环境,共同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共同编写校本教材。

(4)校企合作工作站。校企合作工作站是学院和企业双方合作在企业设立的组织机构,人员由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业教师组成,校企合作工作站负责与校方联系,负责安排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指派指导教师,共同管理实习学生,共同考核学生。

比如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有效突破产学研合作“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积极探索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可持续实施的机制,一方面在校内围绕专业设立专业研究所,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产学结合教学;另一方面以校企合作共赢为基础,设立产学结合工作委员会、校企合作管理中心、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工作站,校、行、企紧密合作,实现校企合作模式化、制度化。

3.2 构建服务平台

构建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由专业研究所、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企深度合作实训基地共同组成林科类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并通过服务平台开展一系列对外服务和项目对接,给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多的生产实践机会,形成人才培养、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的多层面、多方位的服务;服务平台再与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共同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服务体系。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构建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林科类专业在校内成立了研究机构“两所一中心”:园林工程技术研究所、木材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所或中心的所长、主任由相应专业的带头人担任;在校内建立了与林科类专业相对应的“两场两厂一园一中心,三公司一基地”:教学实验林场、柳州赛特生物科技研发中心、广西森态工程规划设计公司、野生动物养殖场、食用菌厂、广西艺景园林工程公司、柳州青茅花卉基地、柳州君武森林公园、柳州永翔木业有限公司、美林人造板厂等10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校外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实训基地68个。近两年来,服务平台依托林业行业,推行了“项目承包,技术服务”、“项目合作,成果转化”、“技术培训,服务地方”、“辐射造林、带动三农”等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承担社会工程项目50多项,开展合作研究10多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项,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0多项,举办技术培训班30多期,培训林农3 000多人,教师120多人次参加,学生1 600多人次参加。2009年在完成实训任务过程中生产优质桉树苗300万株,高档花卉30万株,木材1万立方米,木地板3万平方米,完成20多个县(市)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任务和近10个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服务平台产生经济效益3 500万元。

3.3 建立产学结合的实训基地

产学结合的实训基地的建立具备教学、培训、科技开发和生产四位一体的功能,承担实践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科技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生产与社会服务等四项任务。以再现工作过程,实施工作任务,生产真实产品为原则,以产权联结为纽带,同时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积极探索出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新模式。

(1)学院主导模式。是以学院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模式。主要类型有技术服务型和学院自建型。技术服务型是学院利用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面向企业开展服务。学院自建型是学院投资,面向市场生产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2)共建共享模式。是企业和学校共同投资,共建共享,采用企业化管理运作模式。主要类型有共同经营型和优势互补型。共同经营型是政府搭台、学院出资和技术入股、农户土地参股、引进企业入住的形式建设。优势互补型是学院出厂房及技术,企业出资金建设。

(3)企业主导模式。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模式。主要类型有企业经营型和企业赞助型。企业经营型是学院提供场地和实习学生,企业负责资金与管理。企业赞助型是由企业赞助设备和课题项目,教研室负责开展研究与实训。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产学结合的实训基地的功能、任务、原则先后制定了林科类专业产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参照标准建设,在三个林科类专业中建成了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级示范基地3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0个、校内实训基地25个、校企深度合作实训基地68个,2008年学院被确认为“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各专业在产学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中都建立有特色鲜明的典型的案例。如林业技术专业打造了最具特色的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林业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该基地是按照林业生产过程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由8个子基地形成的“工学结合链式基地”,基地是由学院自筹、财政补贴、林业企业捐赠、基地赢利等多方投资,开放式使用的实训基地。学生实训的可视化成果是可以进入市场的产品。

3.4 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保障体系的软性指标。一是制定双师素质标准、认定管理程序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政策和制度。二是“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选拔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挂职锻炼,同时,从企业中聘请技术专家作为专业辅助带头人,形成“1+1”模式,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及“能工巧匠”作实训主讲教师。三是兼职教师队伍及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兼职教师资源管理,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包括专业辅助带头人、兼职教师、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德育辅导员等兼职教师在内的资源库。

3.5 制订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将教学进程与生产过程结合起来,为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形成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结合点。教学模式实行“双证融通”,把职业资格要求内容融合到学历教育教学计划中,把学生的“学”与“做”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体现“一线两翼”模式特色,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知识学习、素质养成为两翼,兼顾可持续发展,区别于中职教育。教学上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通过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开展工学交替的企业课堂教学,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把生产任务当学习任务交给学生,用生产标准作为学生的学习标准进行考核。

3.6 产学结合的机制

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产、学二个层面结合,是企业、行业、学校和学生四方互动提供动力和运行,这四个互动体具有互为要素、互为动力、互相制约的关系。

(1)动力机制。企业是产学结合的发动机,学校教育是对企业要求的主动适应;行业在宏观上起调控作用;学校是教学组织、实施者,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和技术服务;学生是主体,在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目标是培养学生,培养未来的员工;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形成才是创建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由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学校等合作成立的产学结合工作委员会,制定《产学结合工作委员会章程》,从教学过程到教学结果中体现出三方意志,加强教学团队共建、专业共建、实训基地与就业基地共建,提高育人成效,实现互利双赢。

(2)运行机制。产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反映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规律在时间和空间安排上的协调程度。学院设立了校企合作管理中心,一方面负责组织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与企业联系与沟通,在校企合作单位设立校企合作工作站,通过校企合作工作站开展产学结合的运行;制定《科研项目和技术服务管理办法》、《生产项目(承包)教学工作暂行管理办法》、《校办产业管理办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10多部制度支持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制定具有灵活性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根据企业要求调整教学计划,在运行上尽量服从于企业的生产规律。

(3)调控机制。行业在宏观上起调控作用,产学结合工作委员会每年举行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区林业厅、企业、学校的领导,进一步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共建、专业共建、实训基地与就业基地共建。学院制定《关于全方位推进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意见》全力支持各专业开展产学结合人才培养。

(4)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建立过程中,在《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毕业生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严格实行“双证书”制度,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作为专业评估的重要指标;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机构,聘请行业专家全方位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与学校共同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开发、教学内容的更新;共同参与专业教育、共同承担实习实训指导;共同实施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共同评价教育质量。完善顶岗实习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学生手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手册》和《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教学实验林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形成“校中有场,场中有校,校场一体”的办学条件,彰显“依托林业,校行企合作,产学结合”办学特色,构建了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12月在林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学院被指定做了“高职院校林业类专业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主题报告,在省内外高职院校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苏惠民,贺建伟.高等林业职业教育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产学校企基地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我的基地我的连
贵州中小企业产学联合问题研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产学结合教育模式在路桥专业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