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4例疗效观察

2011-04-13 08:07
山东医药 2011年43期
关键词:椎间隙腰部椎间盘

江 浩

(南京市中医院,南京21000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属于传统医学“腰腿痛”、“痹证”范畴。2007~2010年,笔者运用综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的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80例,女68例;年龄23~67岁,平均45岁。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向臀部及下肢放射的慢性腰痛、脊椎侧弯、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等,X线摄片示脊柱侧弯、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变窄,腰椎CT或MRI示腰椎间盘膨出、突出。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合并严重感染;妊娠期妇女;腰椎结核、脊髓肿瘤及椎体滑脱;中央型突出伴脊髓功能障碍患者手术后病情再次复发。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4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行推拿手法治疗:①放松肌肉,畅通经脉:患者取俯卧位、全身放松,沿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自上而下行滚法和揉法,拿揉患侧下肢,点按环跳、秩边、委中、承山等穴数下。②腰部斜扳法:患者取健侧卧位,患侧下肢屈膝屈髋置于上、健侧下肢伸直置于下,操作者站于患者胸前,左手置患者肩部并使肩部后倾、右手置患者骶髂关节,其后左手向前推、右手向后同时用力斜扳(可听到腰部有“咯嗒”弹响声),手法可左右交替进行。③腰部拔伸法: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屈膝屈髋,操作者双手按压膝部数次,然后行腰部拔伸法数次。④直腿高举法:患者取仰卧位,分别将双下肢屈髋屈膝按压,迅速在屈髋位抬腿伸膝、高举数次。⑤腰椎后伸扳法:患者取俯卧位,操作者用一手掌根按抵在患者腰椎棘突上,一手前臂与手掌托住其两大腿前侧近膝关节处,慢慢将其两下肢向上托起至有阻力、用力向上快速托抬其双腿,另一手同时用力向下快速按压腰椎棘突,其后用双手有节奏地按压腰部患椎、同时提拿局部。⑥腰部手法牵引:患者取俯卧位,一助手站在床头双手置患者两腋下固定身体,另一名助手站于床尾双手握患者双踝,向后上用力牵引,使下肢与床呈45°,两助手同时用力牵拉腰部。操作者立于患者一侧,双手重叠放于其腰骶部,有节奏的随牵拉用力按压患部,并嘱其快速呼吸,在呼气时下压20次后缓缓放下两下肢,反复重复操作两个轮回。上述推拿手法结束后嘱患者卧床1 d,2 d后进行腰背肌训练,配合仰卧垫腰2周。对照组行针刺治疗:选取大肠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患侧)等穴位,常规消毒,以1.5寸毫针于各腧穴直(或斜)刺0.5~1.0寸,行针得气后留针30min,期间行针2~3次。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

1.3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判定疗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为治愈;腰腿痛减轻,直腿抬高30°以上,腰部活动功能改善为好转;症状、体征无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61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为98.65%,对照组治愈45例、好转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9.1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腿疼痛为主要症状,尽快解除疼痛为主要治疗原则。传统医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对患者创伤小等优点。本资料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原因为推拿手法具有以下作用:①在腰背部和患侧下肢应用滚揉点按,可使腰部和下肢肌肉放松、经脉气血通畅。②腰部斜扳法可纠正关节紊乱,整复突出椎间盘;腰部拔伸法可拉大椎间隙,拉直后纵韧带,解除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促进椎间盘复位;后伸扳法可使椎间隙前宽后窄,便于因挤压而突出的髓核还纳,之后有节奏地按压患椎和提拿局部可松解腰部肌肉粘连并促使突出物回纳、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从而增加椎间盘外压力。③腰部手法牵引可通过强有力的牵拉改变腰椎生理结构、扩大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利于椎间盘回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2]。④推拿治疗后患者绝对卧床、垫腰有利于恢复腰椎生理曲度,配合腰背肌常规训练可增强脊柱稳定性,最终达到治愈目的。

综上所述,综合运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反射性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解除病变部位肌肉痉挛及缓解疼痛[3]。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龙翔宇,刘建红,刘明淮,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三阶段疗法[J].中国骨伤,2001,14(6):295.

[3]罗云超,吴长喜.要椎间盘突出症415例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01,14(12):264.

猜你喜欢
椎间隙腰部椎间盘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改良CT测量法在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中的应用分析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椎间隙狭窄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