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2011-04-13 08:50张丽华张永国
山东医药 2011年18期
关键词:颈丛臂丛锁骨

张丽华,张永国

(黔南州人民医院,贵州黔南 558000)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在麻醉方式的选择上有臂丛、颈丛阻滞麻醉等,但有时候麻醉效果不能达到手术的要求。我院采用颈丛联合臂丛麻醉,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 5月 ~2010年 12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45例(实验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17~65岁;体质量 52~75 kg。同期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6~64岁;体质量 51~74 kg。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及病情具有可比性(P均>0.05)。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行单纯臂丛阻滞麻醉: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充分显露患侧颈部,以前、中斜角肌及肩胛舌骨肌共同形成的三角形间隙为穿刺点。穿刺针垂直刺入皮肤,略向患者脚侧推进,至触到横突或患者出现异常感觉为止,回抽无异常,一次性注入0.375%甲磺酸罗哌卡因20~25 ml。实验组先行臂丛阻滞,方法同上,10 min后行颈丛阻滞:穿刺点为患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颈外静脉交点下0.5 cm,穿刺针垂直刺入,至C4横突出现酸胀感,退针少许,回抽无异常,注入 0.375%甲磺酸罗哌卡因3~4ml,退针至颈浅筋膜下再注入3~5m l。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期间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SpO2,记录麻醉效果(阻滞范围和深度符合手术要求为麻醉完善;阻滞范围和深度不能达到手术要求,需要镇痛镇静药等辅助才能完成手术为不完善;阻滞范围和深度完全不能满足手术要求,需要改变麻醉方式为无效)和麻醉维持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麻醉过程中,实验组HR为(98.2±3.2)次/min、MAP为(88.6±22.4)mmHg,对照组分别为(102.8±8.7)次/min、(97.9±12.4)mmHg,两组相比,P均<0.05。实验组SpO2为98.3%±1.4%,对照组为98.1%±1.2%,两组相比,P>0.05。实验组麻醉效果达完善、不完善和无效者分别为 42、2、0例,对照组分别为 11、16、3例,两组相比,P<0.05。实验组麻醉持续时间为(275±25)min,对照组为(271±36)min,两组相比,P>0.05。

3 讨论

锁骨及周边的皮肤等软组织受颈丛及臂丛的双重支配,在实施锁骨手术时,要同时阻滞颈丛和臂丛才可能达满意的麻醉效果[1]。单纯颈丛阻滞只能消除切口疼痛,对锁骨周围筋膜、肌肉等软组织无效[2],需要应用镇静止痛药物。我们将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与单纯臂丛阻滞麻醉比较,患者HR较低,MAP不高,SpO2较稳定,麻醉效果好,麻醉持续时间较长,术中无不良反应。因此,建议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选择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

[1]Klaastad O,Smendby O,Thompson GE,et al.Distribution of local anesthtic in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block:a clinical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J].Anesthesiology,2002,96(6):1315 -1324.

[2]薛富善.周围神经阻滞原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3-76.

猜你喜欢
颈丛臂丛锁骨
右侧锁骨下动脉迷走并起始部闭塞致锁骨下动脉盗血1例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艾司洛尔与硝酸甘油用于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臂丛颈丛浅支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探讨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
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后联合中药治疗锁骨骨折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