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水肿病的诊治体会

2011-04-13 04:44谢赐海重庆市璧山县正兴镇畜牧兽医站402767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9期
关键词:水肿病断奶猪舍

谢赐海 (重庆市璧山县正兴镇畜牧兽医站 402767)



断奶仔猪水肿病的诊治体会

谢赐海 (重庆市璧山县正兴镇畜牧兽医站 402767)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好发于断奶后7~20d营养良好、体格健壮的仔猪。以眼睑、头部水肿、惊厥、共济失调、后肢麻痹等为主要特征,死亡率达90%以上,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和造成养猪场(户)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是目前养猪生产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养殖业实行扶持政策和猪价持续上扬,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养殖者的积极性,规模化养猪场大量兴建,生猪尤其是母猪的饲养量不断增加。由于多种因素,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高,是造成当前仔猪死亡的主要疫病之一,成为困扰猪场管理者和兽医工作者的一个顽症。因此,及早诊治本病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008年9月至2011年4月,笔者通过对本镇3个规模化养猪场和部分散养农户的187头患病仔猪进行临床诊断、剖解变化,采用不同的药物组方进行对比治疗试验,最终筛选出“呋塞米+复方磺胺甲恶唑(SMZ)+亚硝硒钠”方剂,对患水肿病的仔猪进行治疗,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1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7~20d内体格健壮、生长快的仔猪,多呈零星散发,有时整窝群发,带菌母猪和感染的仔猪是主要传染源,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早春气候多变季节为发病高峰期,病程数小时至1~2d,死亡率达90%以上。

2 病因

2.1 饲养管理不当 消毒不严,卫生不良,引起肠道内微生物生态平衡破坏,促使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繁殖,产生的毒素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逐渐在仔猪体内积聚,引起毒血症,毒素积聚到一定程度,就引起仔猪发病、死亡。

2.2 饲料因素 断奶后饲喂大量蛋白饲料,而此时仔猪的消化机能尚不健全,消化酶活性低,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大量饲喂蛋白饲料后,引起消化功能失调或胃肠机能紊乱,肠道内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造成肠道内菌群失衡,继而导致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后引起水肿病。

2.3 应激因素 过早断奶、饲料骤换、气候突变、阉割和免疫接种等应激因素及猪体缺乏微量元素硒均可诱发本病。

3 发病机理

(1)仔猪感染大肠杆菌后,致病菌在小肠内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和内毒素,毒素进入血液后引起仔猪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水液外渗过多,导致体液的大量潴留而造成头部、眼睑等处水肿。同时毒素引起肾功能异常,导致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功能亢进,对氯离子和钠离子重吸收增强,引起水、钠、钾、磷酸盐等排泄受阻,引发水肿。(2)仔猪日粮中微量元素硒缺乏,不能维护细胞膜和微血管壁的正常机能,使大量水份渗透进皮下组织间隙而引起水肿。

4 临床症状

4.1 最急性型 突然发病,卧地不起,全身肌肉震颤及四肢抽搐,流涎、吐沫,呼吸困难,1~2h内见不到明显症状迅速死亡。

4.2 急性型 本型多见,常为突然发病,病初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步态不稳,体温正常或微有偏高,随后出现眼结膜充血,头部、眼睑水肿(重症者水肿可波及到颈部及腹部皮下)、抽搐、共济失调,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后期出现后躯麻痹、不能站立,触之尖叫,叫声嘶哑,有的卧地不起,四肢划动呈游泳状,口吐白沫,多在发病后1~2d内死亡。

5 病理变化

水肿是本病的特征,解剖病死猪可见额部、眼睑、颈部、腹部皮下等处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以胃大弯和贲门部水肿最为严重,胃的黏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水肿,重者厚度达2~3cm,肠系膜及其淋巴结水肿,肾包膜增厚、水肿,积有红色液体,心包和胸腹腔有积液,暴露空气则凝成胶冻状。

6 诊断

本病主要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7 治疗

根据该病的发病机理,采取对“机”治疗,有的放矢的方法进行用药,疗效确切。药物为:呋塞米+复方磺胺甲恶唑(SMZ)+亚硝硒钠。

病例:2010年9月13日,正兴镇一黄姓母猪规模养殖场有53头断奶仔猪突然减食,精神不振,有16头出现呕吐,步态不稳,但体温正常,另有11头仔猪尖叫狂跑或作圆圈运动,头部和眼脸水肿,呼吸急促,待笔者到场后,有2头仔猪已死,随即进行解剖。根据临床症状和解剖变化,给每头仔猪肌注亚硒酸钠0.2ml/kg,呋塞米0.1ml/kg,复方磺胺甲恶唑50mg/kg,2次/d,连用3d。为了增强疗效,再用重庆方通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肿毒康注射液配合方通金针长效注射液0.3ml/kg,肌注。同时立即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并保持猪舍通风和安静,5d后除6头重症仔猪死亡外,其余康复。

治疗时,肌肉注射亚硒酸钠补充微量元素硒以维护细胞膜和微血管壁的正常机能,防止体液渗入皮下组织间隙的同时,佐以呋塞米,抑制肾水管髓袢升支皮质部和髓质部对氯离子和钠离子的重吸收,促使钠、钾和氯离子排出量增加,从而加速潴留于细胞间隙的水分和肠道内的水液从尿中排出,达到消肿的目的。为了控制继发感染,再辅以对肠道病原菌有很好疗效的复方磺胺甲恶唑,诸药合同,既达到了维持细胞膜、微血管壁的正常机能,排出细胞间隙和肠道潴留的水液,又控制了继发感染,从而达到治愈仔猪水肿病的目的。

8 防控措施

(1)搞好猪舍卫生和环境消毒,防寒防暑,保持猪舍干燥、安静,减少刺激。(2)减少仔猪断奶后母子分离的心理应激、环境应激和营养应激。断奶时实行“母去仔留”原圈留养5d后再转群,并实行仔猪早期补饲,训练采食,使其断奶后能适应独立生活。同时在仔猪断奶后的7~10d降低仔猪料中的蛋白含量,以减轻胃肠机能负担,避免引起消化功能失调而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衡而引起水肿病。(3)早期补铁、补硒和药物预防:仔猪在出生3d时肌注右旋糖酐铁,并在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和适当的抗菌药物,如新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及乳酸菌制剂,对仔猪水肿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4)疫苗预防:用仔猪水肿、副伤寒二联灭活菌苗(四川农业大学研制),给临产前20 d的母猪和15日龄以上的仔猪每头肌注2ml,可使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降低30~50%,同时在仔猪断奶前后给仔猪皮下注射K88、K99基因工程苗(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也可使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9 体会

(1)控制仔猪水肿病的关键措施是预防 目前很多养猪场(户)只重视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疫病的预防而忽视母猪产前水肿病的免疫,所以做好产前母猪和15日龄以上仔猪的免疫非常重要。(2)仔猪水肿病用药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做到只要有1头发病,就要对全群仔猪进行预防性治疗,这样才能使健康仔猪不发病。

(2011–05–23)

S858.28

B

1007-1733(2011)09-0036-02

猜你喜欢
水肿病断奶猪舍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