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

2011-04-13 04:44王彩红河南省林州市畜牧兽医管理局456550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9期
关键词:患猪热病猪群

王彩红 (河南省林州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456550)



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

王彩红 (河南省林州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456550)

2006年5月份开始,我国部分地区的不少猪场暴发了一种急性、热性、高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猪高热病”,这种病危害严重,具有传播区域广、流行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造成大批猪只死亡,并逐渐扩散和蔓延到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给养猪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国家农业部国内外畜牧兽医界人士对此疫情也是高度关注,并于2007年3月2日发出农医发[2007]10号《关于搞好2007年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中指出此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该病临床上很难控制,整群猪发病后,大部分猪治疗效果不理想,给规模猪场和散养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有部分猪场因此而倒闭。

1 流行特点

(1)流行区域广,华东、华北、西南等多个省市均有猪场发病。(2)传播速度快,猪群分阶段、分批发病,在同一个猪场通常表现为中大猪或母猪发病3~10d扩散全群。(3)各个季节均可发生,在炎热的夏季不仅可以发生,并且在春、秋、冬季也可发生。(4)不同日龄的猪群均可发病,发病猪的体重大多在10~80kg,主要有保育仔猪、育肥猪,也有很多猪场的母猪和哺乳仔猪发病情况也很严重。(5)发病的猪以体温高为主要特征,患病猪死亡率较高,患病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是哺乳和保育仔猪,甚至高达100%,母猪发病后出现死亡、流产或不发情,屡配不孕等症状,死亡率在10%左右。(6)没有严格的管理猪场,对消毒不重视,凡是对猪群保健不到位的,发病后疫情比较严重。(7)饲养管理不善。从外场购进后备母猪和仔猪进行饲养,猪舍通风不好,膈热效果差,饲养密度高,圈舍低矮、饲养质量比较差,对玉米中的霉菌素不重视的危害的猪场发病率及死亡率高。(8)抗病毒和抗菌素类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广大养殖户普遍存在乱用药物和疫苗,导致猪场患病死亡率更高。

2 临床症状

不同地区的患猪,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发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高至41~42.5℃,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喜伏卧稽睡,食欲不振或废纸,部分猪只甚至不饮水;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边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红斑,部分发病严重的猪全身呈现黑紫色;部分发病的猪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甚至呼吸困难,出现严重的腹式或坐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大部分患病猪眼分泌物增多,有泪痕,出现结膜炎、眼睑水肿等症状;部分患病猪流清鼻涕,少数猪流脓性鼻涕,打喷嚏、咳嗽;部分猪粪便秘结呈球状;部分患猪下痢或呕吐;尿少而黄,混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被毛粗乱,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症状;部分患病猪出现甩头、震颤,四肢划水样等神经症状,最后全身抽搐而死;部分病猪后肢无力,濒死前不能站立。发病死亡率高,死亡过程快,病程多发3~15d,长者可达30d,多呈败血症,部分患病猪经过治疗或耐过而逐渐康复。

大部分患过高热病的母猪出现繁殖障碍,体温升高,便秘,厌食,产出较高比例的死胎、弱仔猪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死亡严重,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阴道病征明显增高;部分哺乳母猪乳房萎缩,泌乳量下降;断奶后母猪不发情或发情期延长,配种受胎率明显下降,公猪皮内有乳白色混浊液。

(2011–05–27)

S858.28

B

1007-1733(2011)09-0094-01

猜你喜欢
患猪热病猪群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浅谈“热病可灸”
猪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浅谈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
夏秋季节要注意防范猪湿疹病
猪群亚健康
猪春季腹泻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西医结合防治猪高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