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新能源汽车

2011-05-01 08:09高菊珍
质量与标准化 2011年7期
关键词:燃料电池新能源标准

文/高菊珍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逐步呈现出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白热化的格局。尤其是当今全球各国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把加速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汽车工业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于上海汽车产业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标准化体系。

一、积极制定新能源汽车标准,推进产业发展

能源和环保问题,令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开发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从全球来看,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产业化突破的紧要关头,国际汽车巨头纷纷投入巨资加大研发力度,以抢占新一轮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

2009年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规定了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条件,其中要求除必须满足传统车辆的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有关标准外,还必须满足新能源汽车26项专项标准要求。目前,工信部正在组织研究制定的标准包括动力电池结构形式及尺寸,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充电站通用要求等技术标准,以及动力电池循环寿命等实验检测标准等。同时,还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备研究的有关政策措施。近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2011全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峰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的标准法规体系已初步建立。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骨干企业和重要力量,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应用领域积极探索,取得包括混合动力汽车、替代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环保型汽车等新技术领域的阶段研发成果。在新能源汽车开发方面,上汽集团坚持以混合动力为主、燃料电池为方向的技术路线,同时加快替代燃料产品的研发,如二甲醚汽车、二甲醇汽车及LPG、CNG汽车的研发。上汽集团积极开展产学研的合作,通过与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的全面合作,目前已完成基于荣威750自主开发的“上海牌”混合动力样车、“上海牌”燃料电池样车、燃料电池MPV概念车、二甲醚大客车、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等新能源汽车,其中基于桑塔纳3000平台的燃料电池“氢动3号”实现示范化运行,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的高度肯定。

随着上汽集团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推进,作为重要技术支撑——标准法规的制定,将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开发的成效和市场竞争力。为此,上汽集团认真落实和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开发,并以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建立为突破口,加快建立上汽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与中国汽车技术中心建立新能源汽车标准法规战略合作。

在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制定方面,上汽集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先后制定了《燃料电池整车安全要求》、《燃料电池汽车术语》等国家标准和《二甲醚汽车专用装置技术要求》等多项行业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提供了保障。

2006年以来,上汽集团一直被评为“上海市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每年完成备案审查的产品标准达180多项,主要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采标率达到了100%。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上汽集团提供的跨越四大系统(纯电动、超级电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的1125辆新能源车,以出色的性能和稳定的表现,累积行程1240万公里、安全运送游客2亿人次,车辆完好率达到99%,圆满完成运营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坚持以质取胜,提升国际竞争力

积极推进标准领先,追求质量管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法宝。上汽集团作为我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以“质量第一,以质取胜”为经营战略,紧密围绕“以用户满意为核心,追求卓越质量”战略方针,贯彻“质量思想经营化、质量体系全球化、质量服务品牌化、产品质量名牌化、质量人才国际化”,实施预防为主的零缺陷质量管理,把“用户满意”作为第一价值取向,从组织机构与制度、质量体系上落实产品质量责任和产品质量安全预防及控制,同时持续开展以用户满意为重点的质量改进工作。通过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规划,有效加强了产品质量风险预防及质量危机预警机制,持续提升了质量改进能力和品牌满意度。

2010年,上汽集团根据上海市推进“二千一百”工程、推广卓越绩效的相关要求,在企业内部全面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积极推进、实施卓越绩效国家标准。至今共组织集团下属21家企业加入上海市“二千一百”工程,占上汽企业总数的40%;有9家企业获得各级政府组织类质量荣誉14项;4位个人获得各级政府个人类质量荣誉5项;获得各级政府质量荣誉的企业已经占到上汽企业总数的18%。真正做到以卓越绩效管理带动行业经营管理全面提升,以质量卓越促行业经营绩效全面卓越,为上海汽车工业稳固国内市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保驾护航。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2009年初,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十城千辆”计划。该计划拟通过在10个城市进行大规模试点来刺激电动汽车的发展,试点也可以同时解决与电动汽车发展相关的技术问题和它的安全性能。此后,该计划覆盖范围陆续扩大到25个城市。

“十城千辆”计划规定,每个城市必须开展至少1000辆汽车的试点。为解决推广初期纯电动汽车行驶里程与基础设施等问题,项目初期主要以可控行驶范围的公共领域用车为重点,包括公共汽车、邮政车、环卫车和出租车。

2010年6月,该项目又将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和合肥5个城市的普通消费者购车纳入试点范围。为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中国政府决定为购买者提供购车补贴;除中央补贴外,各试点地区还为消费者提供额外补贴。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几乎每天都在发展和进步。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宣布将投资约150亿美元,用于扶持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项目。这比中国此前公布的数字有大幅增加,并为世界其他国家确立了新起点。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扶持力度的加大,不仅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加大了推动力,也为我国各大汽车企业打下了一计强心针。上汽集团瞄准了驱动电力化的技术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产业化,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升级和示范运行,并同步开展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链建设。同时,围绕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上汽集团形成了动力总成、底盘、饰件空调照明、电子系统的集成能力和同步开发能力,建立了各零部件的自主开发标准、试验标准,培育了一批具备本土化、与整车同步开发、模块供货能力的系统供应商,成为整车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

2010年10月15日,由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联合举办的“直达2030·世博会与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总结论坛在上海世博会汽车馆举行。会上,上汽集团第一次透露了自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勃勃雄心。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指出,“上汽集团新能源瞄准汽车驱动电力化趋势,具体技术发展路线是以电力为驱动主攻方向。按照集团的‘十二五’规划,2015年上汽集团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0%,保持在业界的领先地位。”

四、结语

“十二五”的大幕已经开启,未来十年将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的关键十年,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腾飞的黄金十年,更是新能源汽车唱响主角的激情十年。

猜你喜欢
燃料电池新能源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燃料电池题解法分析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试驾丰田氢燃料电池车“MIRAI未来”后的六个疑问?
燃料电池的维护与保养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Hyundai公司的iX35燃料电池车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