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客试水奢侈品:触网的较量

2011-05-04 07:28
民生周刊 2011年19期
关键词:凡客家店奢侈品

□ 本刊记者 陈 晓

凡客试水奢侈品:触网的较量

□ 本刊记者 陈 晓

一个是善打价格战的网络直销品牌,一个是拥有无数拥趸且价格令人咋舌的百年老店,一番看似狂妄的言论背后,实则折射出国民消费心态的变迁。

29元的T恤、不足百元的牛仔裤,短短几年间,凡客凭借低廉的价格优势和声势浩大的营销手段迅速扩张,目前其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日均销售额达数百万。

“我希望将来能够把LV收购了,然后就卖跟凡客诚品一样的价钱。我也希望把匡威收购了,帆布鞋就卖50块,这是我非常希望看到的结果。”倨傲之下,来自陈年的自信空前高涨。

就是这样一条微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激烈讨论。凡客的自信来自哪里?凡客是否有资本和LV较量?凡客借机炒作的背后是否暗含新的市场动向?

争议之声还未休止,凡客旗下商城V+负责人钟恺欣就适时向媒体表态。她透露,今年年底之前,凡客V+确定将引进奢侈品。除了陈年情有独钟的LV外,GUCCI、香奈儿等国际知名奢侈品牌也将一并上线。她还透露,所销售的奢侈品主要以钱包、背包等耐用品为主,价格是原价的3-7折。

这意味着,陈年虽然还没收购LV,但却已经开始转手销售LV。

而为了试水奢侈品销售,V+商城决定在卖LV皮包之前,于4月中旬率先推出奢侈护肤品的销售。其中包括售价高达2300元一盒的La Mer(海蓝之谜),这似乎是在为年底开卖LV的预热,积累用户和经验。

一向善于宣传造势的凡客此番透露出的野心,也触动了很多从事奢侈品网购网站的神经。

显然,凡客意欲引领平民化消费者进军世界奢侈品牌的模式面临极大考验,这一模式能否成功,还需要市场的考验。

在线零售的神话

凡客创立伊始,市场上已经矗立着颇具规模的先入者PPG,还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40多家服装在线零售网站,然而不到4年时间,VANCL成为B2C市场上一匹强劲的黑马,成就了在线零售的佳话,而其当年的竞争对手PPG早已轰然倒塌。其销售业绩让中国服装业为之惊讶,其成长历程也足以成为商学院的案例。

在陈年的访谈中,他不止一次透露出,他觉得自己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逼近服装业的底线。

陈年想让大众都知道,所谓的高端奢华,仅仅是因为大众觉得它们高端奢华,因为它们被放在金光四溢的国贸银泰还有恒隆。同样的东西,如果放在公共汽车站或地铁站,人们就会觉得既不高端又不奢华。这也是陈年所一直标榜的凡客诚品的原则。

而事实上,凡客的异军突起与其铺天盖地的广告模式有极大关联,凡客在创立伊始便选择了当时并不被看好的互联网,利用网络广告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大规模且“无孔不入”的宣传推广。

据悉,2010年,凡客在广告上的花费惊人,接近1.7亿元,仅线下宣传就耗资千万。2010年也是凡客诚品迅速扩张的一年,一夜之间王珞丹和韩寒穿着凡客T恤的照片铺天盖地布满街头。

曾被奢侈品企业弃之一边的互联网,现在已变成争夺中国消费者的战场。

陈年选择重金签下了公共知识分子韩寒和影视明星王珞丹,其中韩寒的代言费用高达五百万,人们纷纷质疑“不知道需要卖出多少件T恤才能收回成本”。但陈年直言,他看中的是韩寒背后的名人效应和平民文化价值。

几年间高达几百倍的惊人增长率,凡客的成长似乎值得所有欲“试水”网络营销的企业学习。

2010年5月,VANCL推出了旗下的第三方平台V+,定义为独立于凡客诚品之外的一个全新网站,主营服饰、时尚用品,服务于85后网购的主力人群。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用户网购服装习惯日渐养成,尤其是女性群体对服装网购认知的不断提升,服装类电子商务B2C网站很有可能成为增长最快的电子商务细分种类之一。抢滩这一巨大的新兴细分市场,成为摆在许多同业网站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新的趋势

麦肯锡中国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2010年,奢侈品销售额达到了120亿美元。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预计将达到270亿美元,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届时,预计高达20%的全球奢侈品销售额将来自中国。

据调查机构介绍,近年来,奢侈品商店在中国扩张迅猛,但仍远远没有达到市场饱和状态。目前爱马仕在中国有20家店,远低于其在日本的45家店。同样,香奈儿在日本有50家店,而在中国却只有8家。其他顶级品牌的情况也是如此:路易威登在中国已有36家店,包括北京和上海各有3家,但还是比不上其在日本的普遍程度:其仅是在东京就有12家店,在另外27个城市还有45家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婷认为,如今一个新的趋势是,互联网正在影响奢侈品的营销方式,也成为国际奢侈品市场的新的营销手段。相比十年前消费信息不畅的情况,如今这一情况已经大大改善。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下,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在过去的十年,随着中国消费者财富的快速累积,中国奢侈品消费大军也快速增加。然而,国内外奢侈品的价格差却成为一个推手,把很多本土高端消费者推向了海外市场。中国每年基本上有50%的高端消费是在境外完成。

周婷认为,奢侈品国内外市场价格差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奢侈品进口关税,增值税以及消费税的征收;二是流通环节增加的费用;三是进口方式的差别,如代理制的存在。

然而对于奢侈品价格的居高不下,陈年却另有一种演绎,他认为就成本而言,LV和凡客相差无几,之所以卖高价是因为有一批暴富阶层在追随,这是LV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陈年说:“我了解LV的生产成本,它真的只有那么多。你到江浙、长三角这些中国制造业基地车间去看,你会感到很绝望。因为这边是凡客的产品,那边就是一些奢侈品品牌,用的都是一样的面料,一样的棉,一样的车间,一样的工人。”

周婷则认为,奢侈品的定义在于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选择。无疑,从品质、设计、工艺价值等各方面考量,奢侈品售价高是必然。事实上,国外奢侈品的定价也要高于生活品。

“要提醒中国的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和个人的修养、品位去选择购买奢侈品,买一件名牌包包并不代表进入某个阶层,真正的奢侈品消费,是不在乎钱的,而是把奢侈品当成生活方式”,周婷说。

“触网”的较量

曾被奢侈品企业弃之一边的互联网,现在已变成争夺中国消费者的战场,互联网已迅速成为第二大时尚消费品信息渠道。

业内人士表示,对奢侈品企业而言,除了监测并回应网上讨论外,另一个新的营销重点是建立其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过去企业不愿在网上销售产品,担心这会损害其品牌形象,但现在许多奢侈品牌逐渐发现了建立强大的在线业务的必要性。对许多品牌而言,这可能意味着在淘宝网等消费者电子商务平台上建立官方网站,即使不能取得实质性的销售业绩,但至少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品牌在互联网上的形象。

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品牌之一Armani(阿玛尼)在2010年11月创建了一个电子商务网站,这也是首个在中国推出线上商店的高端时装品牌,客户可以在网上下单,然后直接购买。

一位常年从事奢侈品零售的商家介绍,以往奢侈品在网络上更多的是起到广告展示功能,然而这一状况在2009年被扭转,那一年也是奢侈品是网上零售交易额高于线下交易额的第一年。

更多的奢侈品商家开始关注到网上零售所带来的巨大市场份额,普遍采用先尝试后正规的探索模式,经过几年的尝试,随着买家消费市场的增加,卖家逐步将网上零售纳入正轨销售渠道。

无论是炒作还是造势,凡客意欲进入奢侈品网购领域的举动仍令业内人士议论纷纷,也演绎出新的市场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以低价著称,拥有海量“平民消费”客户群的凡客是否具备足够的客户储备,其所销售奢侈品是否具备可靠的供货渠道,所售品牌商品的真实度等统统有待市场考验。

“所谓奢侈品,是从不以价格取胜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B2C业内人士如是说。

□ 编辑 尹丽丽 □ 美编 庞 佳

猜你喜欢
凡客家店奢侈品
最雅『鼠标垫』,你了解多少?——『文房奢侈品』臂搁欣赏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圆满落幕
2019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
从小饭店到40家店 四年天天排长队
最惨关店惨剧!曾超麦当劳,却一年关了877家店,就因为犯了一个错
故地重游的凡客,归人还是过客?
MUJI在中国开设第200家店
凡客转型“小米化”更像是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