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保胃战”

2011-05-04 07:28汪文娟
民生周刊 2011年19期
关键词:熏制面包店食品质量

□ 本刊记者 汪文娟

食品安全“保胃战”

□ 本刊记者 汪文娟

“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数。”在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面前,这句网络流行语貌似夸张的调侃,透露出了公众的无奈。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提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连称惭愧。他表示,大家都讲民生,政府要抓民生,要突出民生、保障民生,食品安全是个最基本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将是长期的,日常生活食品的保障能否做到像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一样,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这件事情我们很不好意思。”王岐山说,现在好东西多得很,吃起来却有点不大放心。现在已经不是说有没有吃、够不够吃、有没有花样,而是怎么吃才能放心的问题,“越白的面还越不踏实,亮晶晶的大米也不踏实”。

回顾一下近期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也难怪乎社会各界人士为之头痛。

今年3月,媒体报道,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3月18日,重庆媒体报道,有商家往牛血中添加福尔马林,让血旺的卖相更好,这样的血旺以每天4000斤的数量流入市场。

4月9日,江阴一顾客在城中菜场购买了12条刀鱼,加工时发现其中3条体内掺有不明物,经无锡市公安局物证部门鉴定为水银。

4月初,央视报道,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超市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其中添加的染色剂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

4月15日,多地曝出“牛肉膏”事件。市场上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成变成价格相对高出很多的牛肉。之后,广东佛山又曝出有商家在猪肉中添加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涉案假牛肉数量超过了1.6万公斤。

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所谓“毒生姜”是指有些不法商人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

4月17日,沈阳连续三天共查获40吨毒豆芽,含有多种禁用添加剂,其中包括致癌物质及动物专用药。

4月18日,广州连锁面包店“甜心客”员工爆料面包店回收过期面包,每天回收过期的面包“重新组合”后再卖给消费者。

……

发生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新闻事件,绝不仅此几件,那“阴魂不散”的三聚氰胺,以及垃圾火锅、漂白蘑菇、蜂胶造假等事件,不断触动着消费者脆弱的神经。

当消费者把矛头对准超市、企业、商贩的同时,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拷问也被推上风口浪尖。人们不禁要问: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现有监管体制下,食品质量安全屏障为何屡被突破?政府做了哪些努力?就目前形势,如何更好地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就这些问题,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接受了《民生周刊》记者的专访。

猜你喜欢
熏制面包店食品质量
解艾兰:食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甜甜的面包店
狮子面包店
企鹅大婶面包店
文画苑
负担着原罪之名的“熏味儿”
热成像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