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乙肝免疫应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1-05-04 03:21陈慧敏
天津医药 2011年8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乙型肝炎

陈 瑜 张 波 陈慧敏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乙肝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免疫后仍有5%~10%的患者不能产生足够的表面抗体而成为乙肝易感者[1]。本研究对宜昌市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讨一般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免疫应答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宜昌市某高校2010年入学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大学生386例,男202例,女184例,平均年龄(20.0±1.0)岁。排除有乙型肝炎病史者和未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者。

1.2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定量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科华公司,操作方法按说明书。抗-HBs≤2.1为无应答;2.2~10为弱应答;抗-HBs>10为正常免疫[2]。前2者统称为无弱应答。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乙肝免疫后抗-HBs阳性320例(82.9%),无弱应答者66例(17.1%)。

2.2 疫苗免疫应答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构成、农村与城市地区及是否输血情况学生的疫苗免疫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母亲表面抗原(表抗)类型,母亲是否有抗体及免疫应答是否加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免疫应答是否为阳性为因变量为,母亲表抗类型、是否有母亲抗体和是否加强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表抗阳性、母亲无抗体和未加强为乙肝疫苗无应答的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通常认为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无应答或弱应答的发生与疫苗、接种和机体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结果亦显示,不同性别、地区和是否输血对疫苗的免疫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孕妇血清病毒含量较高是发生母婴传播及乙肝疫苗免疫弱应答的主要原因[3]。母亲接种疫苗后有否出现抗体,与学生注射疫苗后有无应答有密切关系,提示遗传因素可能是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的一个重要因素[4]。未按程序加强接种疫苗的学生,免疫应答率低,原因可能是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产生的抗-HBs维持时间较短,乙肝疫苗免疫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所致[5]。综上,增加疫苗免疫次数,阻断母婴宫内传播和加强母亲免疫等方法,可增加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率。

表1 疫苗免疫应答影响因素分析 (例)

表 2 影响疫苗免疫应答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温海辉,黄飞雁,陈思东,等.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7,12(4):422-424.

[2]尹爱红,旅延学,刘崇柏,等.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低应答和无应答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2002,8(2):104.

[3]王德全,陈思东,周卫平,等.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应答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674-675.

[4]Young M D,Gooch WM,Zuckerman AJ,et al.Comparison of a tri⁃ple antigen and a single antigen recombinant vaccine for adult hepa⁃titis B vaccination[J].J Med Virol,2001,64(3):290-298.

[5]Nemes E,Lefler E,Szegedi L,et al.Gluten intake interferes with the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to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in patients with celiac disease[J].Pediatrics,2008,121(6):e1570-e1576.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乙肝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叶卫江:为什么用“乙肝携带状态”替代“乙肝携带者”?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乙肝疫苗风波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