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的文献分析

2011-05-12 08:17许晓立王凤仪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5期
关键词:病位运化证型

许晓立,王凤仪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腹泻、腹痛、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其主要症状,具有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西医治疗UC多采用对症支持治疗,不仅疗效不理想,且复发率较高、副作用多。近年来,中医药治疗 UC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对于UC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并未形成统一认识。笔者对近15年来中医药治疗UC的相关报道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UC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以期为进一步开展UC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6—2010年中医药治疗UC相关文献资料。

1.2 纳入标准

①具有明确的关于UC证候分型的文献,证候的临床特征、症状可完全或不完全具备;②描述临床具体辨证分型的文献,且临床病例不少于30例;③对于综述性文献,参考其参考文献,选择1996—2010年的原始文献纳入统计,如综述中的论述无原始文献,则按综述的描述进行统计。

1.3 排除标准

①个案报道;②2篇相同的文章以 1篇计;③中西医结合临床辨证治疗者;④虽有具体分型但临床病例少于30例的文献。

1.4 评价与筛选方法

①针对计算机检索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每一篇文献的题目,内容摘要进行阅读,剔除不合格文献;②经初步筛选后的文献进行逐篇阅读全文,进行二次筛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检索到文献104篇,经文献评价与筛选,最终收集到合格文献56篇,以文献中出现的每一个证型的描述作为一条记录,共计131条记录。

2.2 病性、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经文献整理共提取10个病性证素,5个病位证素。按照出现频率的高低进行排列,结果见表1。

表1 病性、病位证素分布规律 (n)

2.3 证素的组合规律

文献中涉及的15个病性病位证素,以三证组合、四证组合出现的频次较高,占到了总数的70.68%,其他证素组合频次较低。在三证组合的证型中,以脾肾阳虚、,脾胃气虚所占比例最大,约占到了总数的78.18%,其余所占比例较小,约为21.82%,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在四证组合的病性证素中,以肝郁脾虚所占比例较大,其次为脾虚肠湿,二者约占到总数的76.92%,其余病性证素依次减少,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在两证组合的病性证素中,以气滞血瘀为最高,其次为大肠湿热,第三位的是寒热错杂,三者共占到了总数的61.76%,具体分布情况见表4;五证组合的病性证素中,出现的频次较少,仅出现了5例,具体分布情况见表5。

表2 三证素组合规律分布 (n)

表3 四证素组合规律分布 (n)

表4 两证素组合规律分布 (n)

表5 五证素组合规律分布 (n)

2.4 结论

本次研究首先从文献中筛选出UC比较公认的证型,在从证型中提取证素,通过以上工作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UC的临床证型分布十分复杂,病位主要在脾、肾、肝、胃、肠,病性总属本虚标实,病性证素主要有气虚、阳虚、气滞(郁)、湿热 、寒湿 、血瘀 、寒 、热 、血虚 、阴虚,证型主要有气滞血瘀、大肠湿热、脾肾阳虚、脾胃气虚、肝郁脾虚、脾虚肠湿等共25个证型。

3 讨论

3.1 病位证素的分析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溃疡性结肠炎病位证素主要集中在脾、肾、肝、胃肠,其发生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脾>肾>肝>胃>肠,其中脾所占比例最大,为51.29%,这与传统认识是一致的。脾属土,为万物之母。脾气虚,则运化失常,致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则成本病。脾胃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二者虚损可导致UC的产生。《景岳全书》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因胃为水谷之海,仓廪之官;脾主升清,具有统摄功能,脾虚则清阳不升,气陷于下,出现泄泻,食泻者,即胃泻也,缘于脾气虚,升清失职,不能健运,阳明胃腑,失其消化,是以食积太仓,遂成泄泻。脾虚则湿生,湿热蕴结,脾胃运化功能失职,升降失和,导致津液不能上升,糟粕不能下降,亦可出现UC。脾的阳气与肾中真阳密切相关,命门之火能帮助脾胃腐熟水谷,帮助肠胃消化吸收。若久病,损伤肾阳,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即可致泄泻。明◦李中梓《医宗必读◦泄泻》中曰:“肾泻者,五更溏泻,久而不愈,是肾虚失闭藏之职也……”。周氏[1]认为泄泻并非是某一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但与脾胃、肾密切相关。肝气可疏泄脾胃气机,使脾胃正常发挥升清降浊腐熟水谷之功能。若情志影响,忧思恼怒,精神紧张而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则脾胃运化失常,而发泄泻。《素问◦举痛论》即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泻”。

3.2 病性证素的分析

通过对UC病性要素的统计,我们不难发现临床常见病性要素主要为气虚、阳虚、气郁(滞),占全部病性证素的55.08%。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胃亏虚,在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忧思恼怒等诸多诱发因素作用下,可使脾虚失于健运,邪阻大肠,传导失司,则发生本病。因此气虚,主要为脾胃气虚,常因饮食失调、劳累过度或其他急慢性疾患耗伤脾气所致,脾气虚弱,运化无能故饮食纳少,水谷内停则腹胀,食入则脾气益困,故腹胀尤甚。水湿不化,流往肠中,则大便溏泻。UC久治不愈,伤及肾阳,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土,脾土不得命门温煦,则必致脾肾阳虚,阳虚则腐熟无权,清阳下陷故致本病。陈治水[2]认为本病的病机多为脾肾两虚,肝脾失调,湿热阻滞大肠,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同时本病亦可因情绪波动,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致脾失运化,清浊混下而发病。

3.3 证素组合规律的分析

对证候频次统计发现,该病的病位证素仅有5个,病性证素也未超过10个。通过对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关系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UC中医证素的组合形式有4种,主要集中在三证素组合和四证素组合,三证素中脾肾阳虚、脾胃气虚为主,四证素中以肝郁脾虚、脾虚肠湿为主。因此,通过以上工作,我们可以认为:从证素入手对UC进行辨证施治,具有提纲挈领、执简驽繁的作用,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本病以脾胃亏虚为主,以外邪侵袭、湿热蕴结、肝气郁结为标,与肝、肾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是其发病特点;同时我们从证候入手,不仅对该病中医辨证的标准化、规范化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对临床医师辨证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

[1]周丽英,王长禄.辨证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5例[J].国医论坛,2003,18(1):28.

[2]陈治水.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分型和治疗[J].沈阳部队医药,2009,22(2):141-142.

猜你喜欢
病位运化证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肺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举偶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岭南地区冠心病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17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及流行病学调查
脾主运化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