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分析

2011-05-12 03:37姜丽英
肿瘤影像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声像包膜甲状腺癌

姜丽英

近年来甲状腺癌呈逐年上升趋势,多见于女性,发病隐袭,危害性大,早期治疗效果理想。而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癌存在一定比例的漏诊和误诊,本研究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甲状腺癌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甲状腺癌的超声特征,提高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甲状腺癌的早期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本院2007年8月~2009年12月间住院病例,经超声检查,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共54例,其中女性44例,男性10例,年龄18~74岁,平均42岁。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菲利浦iU22、iE33、HDI 5000、百胜DU6及DU8等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10~12 MHz。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检查区,在二维灰阶声像图上观察病灶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高低,是否均匀,有无微钙化灶等; 彩色多普勒观察病灶周围和内部血流分布及供应情况,脉冲多普勒测量流速及阻力指数等; 并常规扫查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

2 结果

54例甲状腺癌中,伴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伴甲状腺腺瘤6例,伴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8例(70%),图1A; 滤泡性癌4例(0.7%),图1B; 滤泡状腺癌伴乳头状癌10例(18.5%),图1C; 恶性β细胞性淋巴瘤1例,图1D; 低分化癌1例,图1E。

54例甲状腺癌中,超声检查发现单个肿块38例,占70%(38/54),多发性肿块16例,占30%(16/54)。肿块最大径42 mm,最小径5 mm,平均21 mm,肿块形态不规则38例(70%),边界不清31例(57%); 声像图表现肿块呈实性不均质低回声40例(74%),囊实混合性回声8例(15%),高回声为主6例(11%); 内部伴微钙化28例(52%); 肿块无包膜,后方衰减40例(74%)图1A~E,肿块显示血流丰富35例(65%),少许血流信号19例(35%); 脉冲多普勒测定肿块内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阻力指数(RI),PSV最高57.0 cm/s,最低14.0 cm/s; 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0.7的37例,RI<0.7的17例; 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0例(19%),声像图显示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内部呈低回声,正常淋巴门结构消失,内部回声与甲状腺内肿块回声一致图1F。本组超声提示为恶性37例,诊断符合率68.5%(37/54)(图1,表1)。

3 讨论

甲状腺癌是人体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组病例中,女性44例,约占81%(44/54) ,说明女性发病率极高,尤应重视。

图1 不同类型肿瘤超声诊断图像A:乳头状癌,声像图呈低回声,无包膜,伴微钙化; B:滤泡状癌,声像图呈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包膜; C:滤泡状腺癌伴乳头状癌,声像图呈不均质低回声,形态欠规则,边界清; D:恶性β细胞性淋巴瘤,声像图示甲状腺呈弥漫性不均质低回声,无正常甲状腺组织; E:低分化癌,声像图呈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包膜,伴微钙化; F: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声像图示肿大淋巴结呈低回声,淋巴门结构消失

表1 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声像图及CDFI表现

甲状腺癌的声像图特征分析显示,肿块呈实性低回声为主,这是由于甲状腺癌细胞大而重叠,间质成分少,在超声图像中不会形成强烈散射界面,故以实性低回声者多见[1]。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致多数肿瘤表现为无包膜、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高频彩超可以清晰显示肿块内的细小钙化。近年来,关于甲状腺结节中的钙化灶也越来越被各种文献所报道。Reading等[2]认为良性甲状腺也可以出现钙化,钙化不是鉴别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依据; 而细沙状钙化却是甲状腺癌的另一特征表现。秦茜淼等[3]认为细沙状钙化是乳头状癌的一个特征性表现。本组研究发现单发小结节病灶中出现细沙状微钙化应高度怀疑恶性病变。关于甲状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甲状腺本身血流丰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难以确定周边血管是否为新生血管。对良恶性结节血流的研究结果很不一致。Frates等[4]认为实性富血供结节为恶性的可能性较大,但仅以此不能区别结节的良、恶性。一般认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内部无血流信号; 癌肿血流的多少和病灶大小有关,较大的甲状腺癌,由于高代谢和肿瘤组织快速增殖,新生血管多而形态不规则,管壁薄,无平滑肌,缺乏弹性,引起肿瘤内部血流阻力增高。本组研究发现甲状腺恶性结节中均可探及血流信号,其中血流丰富的约占65%,RI>0.7的约占69%,提示在甲状腺实质性肿块内检测到丰富彩色血流信号,RI>0.7时,应高度怀疑甲状腺癌的可能。本组10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均表现为甲状腺病变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呈椭圆形低回声,淋巴门结构消失,且内部回声与甲状腺内肿块回声一致。因此,当发现甲状腺内有可疑肿块时,应仔细扫查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如发现肿大淋巴结内部回声与甲状腺内肿块回声一致或类似,应高度怀疑甲状腺内肿块恶性可能性。

误诊分析显示,主要分3种情况:⑴甲状腺内良、恶性病变共存。甲状腺疾病具多源性,本组多发性结节16例,均漏诊、误诊; 其中甲状腺癌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合并腺瘤6例。因此甲状腺内多发结节除考虑良性病变外,还应警惕与恶性病变共存的可能性。同时对于甲状腺多发结节,不能只注意较大结节,而应仔细观察每一个结节,才能避免漏、误诊。⑵误诊结节性甲状腺肿,因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常见病、多发病,肿物内部回声为低回声,无包膜,结节间有散在的回声点或回声条,为纤维组织增生表现;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为结节周围呈点状或在结节间穿行、绕行的血流信号亦可沿结节包绕呈环形,无特异性改变,易与甲状腺癌交叉误诊。⑶误诊为甲状腺囊腺瘤,分析原因为缺乏对二者的认识; 有些肿瘤出现液化坏死、囊性变,局部呈无回声区,似腺瘤囊性变。而有些患者可在原有良性腺瘤基础上部分恶变。因此对于考虑为良性病变的患者也应定期随访,密切观察其声像图的变化。

综上所述,高频彩超检查无痛、无创、可多次重复检查,可十分敏感地发现较小的甲状腺肿瘤,能精确地显示甲状腺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并对甲状腺癌可显示具有一些特征性超声改变; 对甲状腺肿瘤的术前诊断,评估及制定手术方案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但部分甲状腺癌声像图不典型或与良性病变有交叉现象,诊断时必须综合判断。

[1]侯锐,刘成国,王宝刚,等.甲状腺肿瘤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5):46.

[2]Reading CC,Gorman CA.Thyroid Imaging Technices[J].Clin Lab Med,1993,13:711-724.

[3]秦茜淼,茅蓉.甲状腺癌的高频声像图中钙化的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2):139-141.

[4]Frates MC,Benson CB,Doubilet PM,et al.Can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 aid in the prediction of malignancy of thyroid nodules?[J].Ultrasound Med,2003,22(2):127-131.

猜你喜欢
声像包膜甲状腺癌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对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最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