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一族:五大疾病让健康亮红灯

2011-05-16 10:40文/李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6期
关键词:养车购车驾车

文/李 洪

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随之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空气环境恶化等问题逐渐显现。以北京出台不久的治堵政策为代表的地方政策,体现了政府在环境和发展中取舍的决心和导向。当“有车族”在享受出行便利的“汽车生活”的同时,却很少有谁去关注道路拥堵、事故频发、车内污染、驾驶陋习、疲劳驾驶等关乎人们健康与生命的问题。

“有车一族”健康问题

近日由慈铭体检集团联合中国医师协会HMO、中国医院协会MTA、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共同发起的中国首份城市“有车一族”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在山东临沂慈铭体检中心发布。调查结果显示:“有车一族”购车不等于生活质量提高,养车压力感大于幸福感;心理压力大加速衰老进程,四成人认为自己老十岁;六大驾车陋习诱九成人出“规”;超八成人患有堵车烦躁症;五大疾病让健康亮红灯;尾气污染是癌症最大推手。调查也显示,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主动体检呈上升趋势,“有车族”比无车族更重视健康,出租车司机成身心高压人群,渴望社会理解与关注。

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组委会主席、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会长、慈铭体检集团总裁韩小红博士表示,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不仅了解到了中国城市“有车一族”的健康状况,也看到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都大大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错误观念和不良生活习惯,我们希望调查报告的公布能引起“有车一族”和其他社会人群的关注,给城市居民的健康提供切实的有益指导和健康教育。

中国城市“有车一族”健康状况大调查是《第二届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系列调查之一。调查面向全国“有车一族”展开,历时四个月,共收集样本量355020份。对城市“有一车族”的健康观念、健康投资方式及潜在的健康隐患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

购车≠生活质量提高

调查显示,在“购车的原因”调查中,出行方便51.6%;提高生活质量16.1%;生意或工作需要12.9%;为了面子6.5%;自驾游6.5%;其他3.2%;出租司机或职业司机3.2%。

购车后生活变化:仅有15.2%认为生活质量提高,9.1%认为生活质量下降,19.7%认为消费支出猛增,36.3%出现身心不适(容易腰酸背痛13.6%;身体发胖10.6%;经常烦躁、常感压抑7.6%;易怒、易暴躁4.5%),快乐、幸福4.5%,生活及交际圈子扩大10.6%;4.5%认为没有变化。

相对高涨的房价,买一辆车已不是难事,但越来越多的买车一族面临“车好买,不好养”的问题。近九成调查者认为油耗低、经济车型是购车首选。

在平均每月养车费用调查中,小于1000元22.3%;1000~1500元31.2%;2000元以上46.5%。调查还发现,购车(包括养车)仅次买房、健康困扰、工作、经济和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压力。正是这些多重压力,冲淡了买车带来的幸福感。让八成人觉得养车有压力,仅有两成人觉得有幸福感。

超八成人患有堵车烦躁症

因交通堵塞,担心上班迟到影响工作或出行不便导致“有车一族”精神压力空前增大,神经过于紧张,以至于产生了许多不健康心态。调查表明,80%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交通心理烦躁症”的侵袭,对上班、出行出现害怕、厌恶和逆反情绪。这些人称为“开车烦躁症”病人。虽说它不是很严重的心理疾病,但是如果调节控制不好,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调查发现,堵车的时候,83%的人会产生烦躁、压抑,抱怨情绪或连续按喇叭成为堵车时常做的事情,有17%的人会通过听音乐或广播,打电话,抽烟缓解焦躁情绪。调查还发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被认为是交通压力最大城市,而上班族比出租司机更容易烦躁。

专家提示,“开车烦躁症”是可以调节的,首先要尽量避免在心理低谷期开车上路。在此期间最好是“自我限号”。其次,在烦躁时可以打开窗户或放些音乐,转移一下注意力,堵车时还可以做些头部、颈部的按摩或舒展动作,以缓解疲劳、松弛神经。应该注意的是“路怒症”(Road Rage)这个世界通病。美国最新公布的2001~2003年间对 9282位美国成年人调查得出的研究数据表明,美国患路怒症的司机达5%至7%,约1600万人。其中公交车、出租车和长途车司机患这种心理疾病的比例更高,达30%以上。尤其是要注意早期预防“怒路症”的发生。要是发现自己出现开车就骂人的情况,需要尽快找心理医生进行调理。

六大驾车陋习诱九成人出“规”

近年来,城市道路越建越好,“有车一族”越来越多,但交通违法行为和不文明行为也越来越普遍:与行人抢道、市区开远光灯、开车打电话、随意变道、超速行驶、不礼让斑马线甚至闯红灯等等,致使交通事故频发。调查显示,90%的人存有不同驾车陋习。酒后驾车、开车打电话或发短信和堵车时情绪暴躁均超过20%。紧随其后的是疲劳驾驶、超速驾驶、车内抽烟。其中在疲劳驾驶调查中,有54.8%的调查者每天驾车超过4小时。调查还发现,除上述六大陋习外,调查者还存有早晚空腹开车、驾车时听快节奏音乐和驾车时,长时间不排尿等不良习惯。

专家提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10年汽车产销数据表明,我国国内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在道路交通事故频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也屡居世界第一。从2001年至2006年,我国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一直徘徊在每年10万人左右。200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67759人。酒后驾车,开车打手机和超速疲劳驾驶均是引发恶性交通事故的诱因,导致事故的风险比通常情况下高出4~6倍。 另外,车内抽烟,空腹开车、长时间不排尿等不良习惯会直接导致呼吸道、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方面的身体疾患。建议在不妨碍驾驶、安全的情况下,保持正确的驾驶姿态,适时调整心态,学会自我保护和解压。

“有车一族”四成人认为自己老十岁

调查显示,“有车一族”心理压力大,主要压力包括购车(包括养车)、买房、健康困扰、工作、经济和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有四成人在调查人表示感觉自己“老”了,认为自己实际年龄比生理年龄老十岁,而心理苍老者占据一半。“人未老,心已老”是他们对目前身处多重压力之下的感叹。心理压力大还是导致他们睡眠减少的主要原因,占39.6%。

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首席专家于世北教授表示:心理压力会让人加速衰老,衰老程度可能达到十几年。压力会加速人体细胞老化,也是导致慢性病的主要因素。

尾气污染是癌症最大推手

调查发现,认为驾车影响健康的因素中,15.3%的“有车一族”选择是尾气污染,11.5%选择车内装饰污染,汽车空间狭小11.5%,噪声污染9.2%,汽油8.4%;电磁污染8.4%;汽车震动8.4%;灯光污染4.6%;不健康生活方式占12.2%,运动不足占10.7%。

专家提示,随着机动车的增加,尾气污染有愈演愈烈之势,由局部性转变成连续性和累积性,而城市市民则成为汽车尾气污染的直接受害者。汽车尾气中含的有害物质会刺激肺部,导致人体缺氧、慢性中毒,出现贫血、心慌、恶心、头疼、呼吸道病变、肺水肿等多种疾病引发支气管炎和肺炎,降低人们呼吸系统对感染的抵抗力;还可能使眼结膜充血、流泪、眼痛、喉痛、喘息、咳嗽、甚至呼吸困难。更严重的是,这些有害物质足可以致癌。专家认为,要减少汽车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危害,最有效的办法是调整城市交通政策,大幅减少私家车数量,优先发展公交,提倡自行车交通。”

开车诱发五大疾病

调查显示,有车族受困“颈椎病、消化性疾病、呼吸道疾病、痔疮、生殖系统健康”,其中,颈椎病25.5%、消化性疾病17.4%、呼吸道疾病12.2%、痔疮10.3%、前列腺和生殖系统疾病10.2%;骨质增生和关节变形6.1%,腰肌劳损5.1%,高血脂3.1%,脂肪肝3.1%,头疼、头晕、乏力、恶心3%,听力损伤2.0%,静脉曲张1.0%,皮肤病1.0%。

调查还显示,25%的人在驾车时出现腰酸背疼,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焦虑、急躁和判断能力下降所占比例均超过10%。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困倦瞌睡,视线模糊。

专家建议,在多运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膳食平衡,拥有良好心态的基础之上,避免长时间疲劳驾驶是“有车一族”的健康制胜法宝。长途行车要在中间有意识的安排自己在加油站作短暂休息。

猜你喜欢
养车购车驾车
养车卡爆得有理由
养车去易捷
秦刚与马斯克驾车交流
郫都区北京现代汽车领动购车意向研究
五星级养车服务 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不枯燥
途虎养车工场店服务标准评价体系简介
驾车寻访英雄的故乡
韩国:酒后驾车者将被判刑
20周岁的女青年是否可以申请中型客车准驾车型驾驶证?
魔都购车记(二)
——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