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群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

2011-05-23 02:17谭为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1年5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乡镇群众

谭为

基层群众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基础部分,并且决定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面貌和走向,是由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时期,广人基层群众物质生活日趋丰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精神生活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所以,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应是乡镇文化建设的重点。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具体到乡镇,实施起来仍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

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差”现象。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不例外,基层文化建设更是当今文化事业链带中的薄弱环节。虽然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在部分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新建、改建、扩建了农村文化设施,充实了农村群众文化业务干部,民间文化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大提高,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步伐加快;节日文化活动的规模和影响日益增强;“三下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贫乏状态。这些,为进一步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应当看到,城市和乡村两级分化的现象十分突出。一方面是城市文化生活愈来愈丰富,一方面是农村文化萎缩,出现荒漠化的倾向,已严重影响到农民素质的提高,影响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影响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影响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严重制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二、基层群众文化在提高群众文化层次和政治素质的作用不可忽视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取决于民智的开发和人文的开发。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基层文化工作者当仁不让,也就不可能在这两个战略的实施中“缺席”。文化工作者也越发清楚的认识到,科教兴国,文化工作责无旁贷。特别是县、乡两级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和农村的文化大院,这些年来实际上是普及科学技术的主课堂、对成人进行后续教育的大学校。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构建起与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生活方式,使经济的发展植根于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深厚基础上,其中心环节是提高人的素质,离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不可想象的。

三、基层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农村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设施较为欠缺。当前某些地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难以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充裕的条件。此种现象大部分乡镇目前仍然存在,没有为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场所,部分乡镇没有设置群众展示的文艺广场,更困难的是连一间文体中心专门办公的办公室都没有,只能在其他的办公室办公。搞群众文化活动没有活动场地谈何开展,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来衡量,差距很远。

2.文化活动经费不足。目前基层财力不足,对群众文化方而的经济投入较少,群众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经费是群众文化活动和设施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没有资金群众文化活动不能得到保障。乡镇搞好群众文化活动采取了拉企业赞助、搞校园文化、镇里补助等形式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但没有固定的专项经费来保证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

3.农村文化队伍流失,农村文化建设无人问津。乡镇群众文化队伍中,专干文化工作的时间少,常常是专干身兼多职,一位专干身兼2-3个职务,没有机会参加专业知识的培训,平时搞其他工作,节庆活动来了突击性的抓下文化活动,这就存在群众专干业务基础工作差,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4.农村健康文化生活贫乏。农民除能收看几套电视节之外,健康的文化生活比较贫乏。打麻将、斗地主、诈机之类的赌博活动成风,赶集和庙会成为人群汇集的基本方式,迷信活动比较频繁。

四、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群众文化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此要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打造乡镇文化产业,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文化。本人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谈谈以下看法:

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入学习,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发展乡镇基层文化。“三个代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也是从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角度,对我们文化部门的工作,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根据乡镇文化实际做好引导的同时出台政策,在规范管理文化市场的同时积极搞创收,用“以文补文”的市场运行方式来改善文化设施设备,以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达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抓好乡镇文化工作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所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

2.加大“四基”建设的力度,全面发展乡镇文化。根据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强对乡镇文化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促进乡镇文化事业的发展。

基本的文化设施,群众文化网络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力量,没有必要的条件无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因此,发展乡镇文化,必须加强基本设施建设,新修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楼、组建老年活动室、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等都都分重要,积极用拓展阵地,利用互联网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提高群众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经费是乡镇文化活动的重要保证,要开展好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必须保证群众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并且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同时,调动社会各方而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乡镇文化建设,使群众文化活动规范化、经常化、多样化、制度化。加强乡镇文化活动建设,丰富乡镇群众文化生活,巩固文化阵地。调动居民和农村人自己创作自编、自演具有乡土风味的节目、农村题材的小戏和民间艺术等,搞多种形式的书画、摄影等各种艺术展览,创造条件,使群众自发参加各种音乐、舞蹈和健身健关活动,利用奖励机制,激励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采取请进来学习,走出去交流表演等方式,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

3.举办乡镇民间艺术舞蹈比赛活动。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它有各自的风格和特色。为了普及提高利用比赛的形式,了解民间艺术情况,发展民间艺术的看点、亮点及特长,摸索创建民间艺术之乡,有利于发展民间艺术,弘扬、繁荣民族文化,为创建文化乡镇打下良好的基础。推动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乡镇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