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无止境 管理无止境

2011-05-23 02:17麻泰勇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1年5期
关键词:四度管理艺术小学校长

麻泰勇

【摘要】新的形势给小学校长提出了新的要求,校长应该将民主治校与严格要求统一起来。让学校管理由权力模式向制度模式、合作模式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不能降低学校工作的要求,要保持教育管理的高度、广度、深度、力度,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小学校长;管理艺术;转型;“四度”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及其不断深化时期。这种变革,使教育管理变得复杂起来,过去不曾有过的问题发生了,不曾想象的事情出现了。这既给小学校长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也给小学校长工作带来了难度。在新的形势面前,小学校长应如何将民主治校与严格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管理收到预期效果呢?

一、由权力模式逐渐向制度模式、合作模式转型

所谓权力模式,即主要靠权力来实现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对学校各种关系进行调控的运作形式。它有两个基本点,就是“命令”与“服从”。现在不少学校摆脱了这种传统模式,面貌为之一新。而有些学校却固守着这种模式,什么“我是领导,你得听我的”,人际关系剑拔驽张,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空气沉闷,人心浮动,处境艰难,进退维谷。所谓制度模式,即主要是依靠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利益分配来实现对学校的管理,对各种关系进行调控的运作形式。它不以权力为中心,但不否认权力的作用。它有两个明显特点,就是“规定”或者利益刺激与“趋从”。现在多数学校是执行的这种模式,这与我国社会由人治转向法治是一致的。运用这一模式的,关键是严格执法和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伴之以思想教育,使管理与教育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所谓合作模式,即主要依靠学校各主体的积极配合和协作以及自觉的自我调节,对学校各种关系进行调控的运作形式。其基点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高度参予、主动积极,同时兼容制度调控。它有两个鲜明特征:“民主”与“协作”。这既需要领导者具有一定的领导艺术,也需要教师集体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实现上述模式的转变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最需要下功夫的是做好人的工作,注重人的因素和道德教育,再好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都得靠人去遵守、去执行,自觉地用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要在新形势下办好学校,小学校长要学会关心人,平等待人,知人善任;同时观念更新,思想要活,不断探索符合自己学校发展的新模式、新办法、新经验。不论哪种模式,何种办法,校长不能居高临下,目空一切、家长作风,要有法制意识和民主作风,能知错就改。

二、工作力争有高度、广度、深度和力度

认真工作要求新时期的校长要按上述要求促进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型,但这决不是迁就,更不能降低工作要求,相反的在工作标准上要坚持一个“高”字,在作风上要坚持一个“实”字,在治校上要坚持一个“严”字,在办学上要体现一个“活”字。不论工作上有多大的难度,都要力争有高度、广度、深度和力度。办好学校,多出人才,这才是我们改革、转型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第一,校长工作要达到高度。所谓高度,即有较高的立意和出发点,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在工作上要创一流,学校要办出特色,教师要有专长,学生要有个性。学校教育要紧密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在宏观上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学校教育只有站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点上,才能明确教育的真正意义和育人方向,才能萌发出民族忧患意识和历史的使命感。

第二、校长工作应达到的广度。所谓广度,即是将学校置于社会之中,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但这种争取不是尽说好话,不是乞求,市场经济是不相信眼泪的,主要靠工作,靠自身影响。一要在大好形势中抓好学校工作。学校不是孤立存在的,教育与形势休戚相关。校长必须审时度势,并为发展大好形势推波助浪,使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甚至走在大潮前面。校长应是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二要在社会大环境中办好学校。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要办好学校,既要寻求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工作的支持配合,又要发挥教育自身的影响和作用,使学校服务于社会,作用于社会,受检于社会。校长就要有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开放的风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应首先为校长所接受、所运用。第三、校长工作应有的深度。所谓深度,即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一个成功接着一个成功,使工作不断递进、不断深入,也就是说不满足表面现象和一得之功而浅偿辄止。一要在目标指导下办好学校,作为校长需要有真正的战略,而不是眼花缭乱的“战术”。校长对学校必须有一个总体构思和办学目标,在目标指导下工作,在动态管理中实现目标。在一个目标实现前要有对下一个目标的构想。上一个目标实现之日,也就是下一个目标开始之时。校长就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一个达标接着一个达标的鼓舞之下,将人心凝聚起来,将力量组织起来,使学校工作不断上档次,上水平。短期行为对校长来说是不足取的。校长一定要立足今天,想着明天。二要在奉献的基础上办好学校。校长要重视奉献,意在作为。这样才能潜心于事业,才能奋发向上,将学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视奉献为需要的校长,成功不会忘形,挫折不会气馁,始终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这是以乐于奉献为基础,以排除个人利害得失为前提的。校长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必然会成为激发师生员工办好学校的巨大动力。三是要在不断领悟中办好学校。就是要在不断反省、不断总结中提高自己,把握规律,办好学校。谁如果缺乏自知之明,没有认识自我的能力,没有无怨无悔的精神,没有自省自责的觉悟,总自以为聪明,那就會永远停留在原有水平上。甚至有可能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何谈得上思索上的深层、工作上的深度呢?

第四,校长工作应有的力度。所谓力度,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对重大问题该断则断,该决则决。也就是说对事物反映要敏感,判断要准确坚定,工作要有魄力。一要深入分析研究。当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产生,而旧的认识、旧的习惯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校长不应彷徨、观望和焦虑。工作的新局面,教育的新发展是等不来的,也不能完全依靠上面几条新规定和几个会议所能解决的,需要的是深入研究分析本校的具体情况,找出符合本地本校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这样定下的改革措施才会切实可行,也才会出现“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局面。二要恪守公正廉洁。校长的工作要有力度,因素固然众多,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增强公仆意识和群众观点,这是唯物史观在学校管理上的反映,是对历史主体与客体关系认识的统一。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掌握了一定人权、物权、财权,不能以权谋私,应防微杜渐,当好公仆。教师既是校长工作的对象,也是校长服务的对象。学校管理应公开申称是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牢固的树立了这些观点,必然一举一动都会注意到师生的情绪。“公生明,廉生威”这两句古训应最为校长所奉行。校长公正廉洁,不威而会生威,工作自然会有力度。三要团结务实。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互相扯皮,各自为政,即使再有力也被抵消了。妇孺皆知,一盘散沙是没有用的,只有和钢筋水泥混合才坚硬结实,受力最大。校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影响的力度一般是通过诸多中介环节来实现的,不可能事必躬亲。但有一点要肯定,就是求真务实,带头实干,率先垂范。几千年前的孔子都懂得“敏而明功”“纳于言,而敏于行”,反对言行脱节,主张慎言。只说不做,无补于事;少说多做,才会产生影响力。廉洁、实干,这是人民的心声,这是时代的呼唤。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由此可见,校长对学校是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他的影响力分权力性和非权力性。前者是社会赋予的职责、地位和权力形成的。后者则由校长自身素质构成的。后者的这种人格的影响力往往具有持久性,较之强制性影响力更有力量。因此,校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升自己的人格,只有这样,他才能适应各种复杂情况,使管理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晶.《学校经营管理》[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2]褚宏启.走向校长专业化[A].《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3]刘玲.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研究[A].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68-269.

猜你喜欢
四度管理艺术小学校长
追求着就是美丽的——记浙江省桐乡市屠甸镇小学校长、语文教师 吕勤
做有“四度”的电视民生新闻
小学校长学校管理策略浅析
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及沟通技巧研究
杂志社理事会成员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力求“四度” 写出精品
谈评课的“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