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打造最适人居环境

2011-05-29 09:35韩世民
河南林业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郑州市生态

庐 俊,李 离 ,韩世民



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打造最适人居环境

庐 俊1,李 离1,韩世民2

(1.江西省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九江 332900;2.江西省庐山植物园,九江 332900)

在研究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理论基础上,从水资源紧缺、土壤质量差、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城市绿化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郑州市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创建生态城市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郑州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全世界目前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预计2025年将会有2/3人口居住在城市,因此城市生态环境将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1]。预计到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5%以上,城镇人口将达到5.53亿;到21世纪中叶,我国城镇化水平将可能进一步达到60%,城市人口将增加到9.6亿左右。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城市中集中了大量社会物质财富、人类智慧和古今文明;同时也集中了当代人类的各种矛盾,产生了所谓的城市病。诸如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地面沉降、噪音污染;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城市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短缺、土地紧张,以及城市的风景旅游资源被污染、名城特色被破坏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健康、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城市环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2]。结合郑州市城市发展的现状,综合分析生态城市取得的成果和不足,提出解决郑州城市生态建设的对策和建议[2]。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郑州市是河南的省会,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重要的内陆城市。郑州市下辖5市1县6区,120个乡(镇),总面积7 446. 2 km2,人口600.3万,其中城区面积1 010 km2,人口205.7万。郑州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 40℃。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可谓“雄峙中枢,控御险要’,是中国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兼具的重要综合性交通通讯枢纽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郑州市属风沙城市,其自然环境的基础并不好,三面环沙,风沙天气发生频繁,严重影响市民正常工作和生活。

虽然郑州素来被称为历史文化名城,这座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商都古城也处处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刚刚开发的郑东新区以其现代化的身姿成为了郑州对外交流的窗口,城市生态文明的象征。在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下,在实现中原崛起的过程中,郑州担负着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最近,省委又提出,郑州要成为河南省生态环境的首善之区。所以优化生态环境、加快经济建设一直是郑州市的重要工作。为了更客观全面的研究和分析郑州市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 2004年至2008年这5年间,收集了郑州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和资料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得失与成效,以利于更加准确、公正的进行实证研究。

1.2 郑州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2.1城市绿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郑州历史上曾饱受风沙危害,解放初期绿化基础十分薄弱,1954年成为省会城市后,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园林绿化工作,大搞防风固沙林和城区绿化建设。经过几十年持续不懈的努力,到80年代中期,郑州以35.25%的绿化覆盖率位居国务院公布的全国317个城市前列,赢得了“绿城”美誉。至2008年郑州城市建成区面积328. 6 km2(含上街区26. 6 km2)。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9.1 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 9%。公园达到58个,公厕922座。

目前,郑州市城市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1)树种优势没能发挥,绿化效果不佳。法桐是世界5大行道树首选树种,非常适应在郑州地区的生长,绿化效果和遮荫效果都很好。郑州市有一段时间因片面追求树种的多样性而放弃法桐作为行道树的优势,却选用一些生长慢、绿化和遮荫效果差的南方树种做行道树,社会效益和生态景观效益都不理想。(2)树种引进不科学,抗逆性差。园林绿化在植物材料的选择方面也应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园林绿化才有生命力。同时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土壤条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选择相应的园林植物。目前,在园林绿化中主要存在将不适应于本地区生长的外来树种引入本市,如郑州市东西大街种植的广玉兰和棕搁树从南方引进的,由于气候条件因素,树种生长速度慢,起不到观赏、绿化、美化城市的效果,结果是园林植物抗逆性差,导致管理困难,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3)园林绿化树种配置随意,造成核体功能性差。园林绿化的树种配置方面存在不科学、随意性大的问题。诸如想怎么配置就怎么配置,在单一的大面积草坪上将落叶乔木与落叶灌木配置在一起,用小叶黄杨和小叶女贞作马尼拉草坪镶边造成虫害难以根除,或用红花醉浆草与香樟配置加重了红蜘蛛的危害,以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造成管理成本提高,且园林绿化整体功能差,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的效果。(4)提高对生态保健功能的认识植物的生态保健功能主要是指:释氧固碳(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杀菌或抑虫能力、负离子效应(空气中的负离子具有改善肺、心肌功能,利于睡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肌体的抗病能力等作用,并有杀菌和清新空气的作用,因而,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倍受关注,已成为评价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吸收空气中有毒气体能力、降噪滞尘能力、降温增湿能力等。选择生态保健功能强的树种(如海桐、构树、石楠等),对改善与美化绿化城区的环境条件、净化空气、减低噪音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郑州市应加强对植物的生态保健功能的认识及应用。(5)缺乏地方特色,文化功能差。在树种的选用及设计模式上,存在模仿、缺乏创新,树种的选择不能很好地与本地的特色、历史和文化联系在一起。(6)公园建设档次不高,基础设施陈旧。目前,郑州市的公园、游园、广场数量不少,可真正上档次、大手笔的屈指可数:一些较大的公园、广场几十年如一日,基础设施陈旧,升级改造迫在眉睫。(7)绿地规划缺乏超前意识,网络系统不健全。由于城市框架的拉大和人口密度的急剧增加,要想从中心城区中“挤”出一片绿地是非常困难的事;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绿地的规划还缺乏超前意识,如植物配备缺乏生态学原理的指导;园林景观中普遍缺乏“水”,绿地尚未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的网络系统。市区乔木未能形成连续的林冠层;也没有形成花、草、树相结合,乔、灌、藤相配置,多品种、多层次、多结构复合的生态绿化空间。

1.2.2水资源恶化,缺水率高

郑州市多年来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严重缺乏。据郑州市水利局最近一次水资源评价的结果显示,郑州市地表水资源量为7.036×108m3,地下水资源量为7.7233 ×108m3[3]。按照人口数和耕地量计算,全市人均水资源为198.8 m3/人·年,亩均水资源量为302.2 m3/亩·年。这个结果远远低于全国和我省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在水资源总量中真正可供利用的就更少了,若考虑进水质影响,可利用量就更少,扣除重复利用量总可利用量为5.8101 ×108m3,人均87.2 m3/人·年,亩均132.7 m3/亩·年。充分说明郑州市属资源型缺水地区。郑州市己被列为全国30个极度缺水的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水的迅速增加,使得水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治理任务异常严峻。

1.2.3土壤质量差,平均占有率低

郑州市现有耕地面积29.2万hm2,人平均不足0.04 hm2 [4],后备资源不足,而旱地面积较多,处于人多地少的状况。土壤质地包括棕壤土、红粘土、褐土、潮褐土、潮土,其中以褐土和潮土面积最大,分别占土壤面积的64.4%和30.17%郑州市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土壤类型多,适宜多种作物的生长。但耕地总体质量差,加上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了土壤进一步退化,局部地区土壤污染非常严重。目前,郑州市土地流失面积约有2 799. 36 k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37%,部分耕地受氟污染严重[5]。

1.2.4城市空气质量水平有所提高,污染物排放依然严重

郑州市环保局数据统计显示见表1。

表1 2004-2008年Ⅰ(优)、Ⅱ(良)级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比例

由表1可以看出郑州城市空气质量的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措施在于绿化面积的不断增加使风沙大大减弱,城区内取缔10蒸吨以下的燃煤小锅炉以及修路建房必须要用棚布覆盖等,从根源上减少了主要污染物的来源。目前,郑州城区空气污染源主要为可吸入颗粒及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研究也显示,由于郑州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增加,有害气体的控制还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含量排放呈现上升趋势。2008年统计结果,工业废气的排放总量为15 869 272万m3,其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67 100. 03 t,工业粉尘排放量为86 306.56 t,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为81 220.98 t,属于全国空气污染较重的城市之一[6]。

1.2.5环境噪声污染得以改善

针对郑州市噪音污染超状况,缓解郑州市噪音污染的现状,自2006年12月1日起开始施行《郑州市环境噪音污染防治办法》,以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本办法实施以后,噪音污染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如表2。

表2 2004-2008年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和达标面积

政府对噪音污染的治理初见成效,但污染现象依然严重,特别是居民区、文教区的噪音污染将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引起重视。

2 郑州市创建生态城市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人为本”建设人与自然共存的人居环境。从“经略城市”的理念出发,弘扬传统文化,创造地域特色;规划起点高,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超前性:注重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2.1 郑州城市绿化建设应结合生态学原理

针对郑州市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态建设的特点,以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针,构建3大生态工程,即建立以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生态屏障体系,以生态经济为支柱的经济发展生态体系,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标志的社会文明生态体系,做到环境建设生态化,经济建设生态产业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化,进而实现郑州市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并着力打造将“绿城”变“花城”的建设工程。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部署, 2010年,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投资47亿元,新增绿化11.26万hm2。郑州市的绿化森林面积达到20余万hm2,到2022年,这些绿化森林将可吸收9 000余万t二氧化碳,等于给郑州市新增加9 000余万台空调机[7]。

建议沿潮河、魏河、贾鲁河、索须河、枯河两岸建立不少于50~100 m宽的生态保护林地;加强湿地的连片保护,建议划定郑州段黄河湿地保护区界,并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保护郑州市这一难得的湿地资源;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运转的机制上来保护黄河湿地,加强对其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群落消长和质能转换等短期和长期变化的研究。不仅着眼于具有观赏价值的动植物的保护,而是更多地关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坚决杜绝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在保护范围内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湿、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景观;加强对湿地周围污染企业的管理,严禁向湿地排放污染物;合理有序地开发湿地旅游资源,以保护为主,局部地段采用生态游览的方式向游人开放。核心保护区须限制游客的干扰;加强宣传,提高市民和游客的湿地保护意识,使更多的人自觉地参与到保护湿地的行动中来。同时,还应注重古树名木的保护,鼓励进行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阳台绿化,增加城市绿量,提高绿化美化品位。

2.2 全民动员,保障水资源安全

解决郑州市水资源问题,应贯彻预防为主、管理为重、综合整治、经济合理的原则。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改革机构体制,通过建设水资源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首先,必须在市民中大力提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增强市民的水环境意识。其次,政府要加强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实现城乡水管理一体化,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科学调度、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积极保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排放3个环节上进行有效控制,进一步加大对金水河、熊耳河、贾鲁河、双自河、伊洛河等河流水质的整治力度,面对现实,必须开展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如:农业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工业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循环用水的次数。生活用水设施采用先进节水措施。充分利用现有污水处理和排水设施,完善污水输送管网,加大对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垃圾及农田排水污染的监管。面对郑州市严重的水量和水质危机,要重视水资源的战略储备,加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从根本上解决郑州市的供水问题。

2.3 保护耕地,合理利用每1份土地

加紧建立、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各项制度;科学编制规划和计划,从郑州的实际出发,科学设置规划目标和时序,有序统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保护耕地红线,保障科学发展;加强规划和计划的统筹控制作用,杜绝无用地计划或超计划报批农用地转用;构建国土所、分局、市局3级架构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动态巡查机制,利用“3S”技术、掌上电脑(PDA)、网络通讯(GPRS)等技术建立全市统一的耕地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切实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动态监管;加强高度城市化背景下耕地保护模式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要充分发挥耕地的生态功能,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将耕地作为城市“绿心”和重要生态廊道进行保护;耕地的经济补偿要以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为基本原则,积极探索耕地经济补偿的原则、补偿的来源、补偿的对象,特别是经济补偿形式等一系列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研究,保障耕地红线不被突破。

2.4 制定环保法案,减少大气污染

为了有效控制大气污染,应大力推广使用郑州市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加强电厂脱硫治理,提高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的处理率和道路在流通中的“廊道效应”。同时,推进市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实施垃圾综合利用和生化处理。建立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理系统,推进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交通部门应通过电子化管理提高郑州市区各路口车辆的通行能力,提高车速减少车辆在市区的怠速和低速的使用时间,严格执行车辆报废制度,大力发展和使用环保车辆,从根本上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浓度。

2.5 对噪声污染采取科学治理长期防治

宣传动员和采取有效实施方案,一是召开全市加工、修理扰民噪声专项整治行动动员会,并发动新闻媒体开展集中宣传;二是政府组织各有关部门,在对本区加工、修理企业及其扰民问题调查摸底情况的基础上, 研究确定本区“怎么堵,如何疏” 的具体措施、办法和政策。集中查处和疏导产生噪声、振动的加工、修理业,并依法取缔或者责令关停、搬迁。随时抽查检验并对抽检检验结果进行讲评通报。为确保噪声污染的管理工作得到巩固提高和长效,工商、环保等有关部门应对申请开办属于禁办告知和环评告知名录的项目,认真、从严把关,避免产生新的污染源,责令有关部门强化对居民区的日常巡查力度,力求及时发现加工、修理业违法行为,及时依法严肃查处。

3 结论

生态城市是21世纪城市的发展模式,郑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应该加快城市生态安全、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使郑州市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努力使郑州市率先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国家生态城市。

[1] 黄跃华. 试论生态城市建设[J]. 中国建设信息,2004(10):34-36.

[2]王鹏飞.郑州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思路及对策研究[D],河南: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张爱云,陈思格. 郑州市土地利用及生态建设初步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9):62-64.

[4]曹雪琴. 河南省耕地短缺与城市化建设[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9):63-64.

[5]刘平彼. 郑州市大气污染情况分析与对策[J]. 河南科学,1999(9):339-342.

[6]程佳聪. 郑州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思路及对策研究[D] . 陕西: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The Status Quo an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o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in Zhengzhou City

LU Jun1, XU Shi1HAN Shi-min2

(1. Lushan Nature Reserve Authority of Jiangxi Province, Jiujiang 332900,China ; 2 . Lushan Botanical Garden of Jiangxi Province, Jiujiang 332900,China)

The status quo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such as water resource scarcity, soil degradation, air and noise pollution, and urban afforestation in Zhengzhou city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logy urban of home and abroad. Furthermore,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 on the urban ecology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ecology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Zhengzhou

S731.2

B

1003-2630(2011)01-0023-04

2011-02-15

庐俊(1980-),男,助理工程师;韩世民(1982-),男,助理研究员,庐山植物园,主要从事生态保护工作。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郑州市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郑州市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郑州市
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郑州市公共场所公示语汉英翻译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