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能力分析

2011-05-29 09:36王晓秋
河南林业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济源市城市绿地防灾

王晓秋



济源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能力分析

王晓秋

(济源市风景园林管理局,河南 454650)

详细阐述济源市城市绿地总量及分布现状,城市易发生的灾害类型及能够发挥防灾避险功能的绿地实际面积、容量、分布现状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

1 城市绿地总量及分布现状

济源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 056 hm2。

1.1 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面积235 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04 m2。

1.1.1 世纪广场 南依市行政区,北靠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西接文化路,东临沁园路,总占地面积18.87 hm2,其中绿化面积11.51 hm2。2002年9月30日竣工。广场气势恢宏、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是我市的大型综合性广场和重要的城市会客厅。

1.1.2 迎春园 迎春园位于蟒河与珠龙河交汇处西侧,该园占地1.58 hm2,绿地率80%,绿化覆盖率达90%。园内广植各类乔、花、灌木50余种,下有马尼拉草坪铺地。为了更好地服务游人,还建造了茶室、公厕、管理房等建筑小品。

1.1.3 望春园 位于蟒河北岸,望春桥与马寨桥之间。占地2.73 hm2,2000年竣工投用,该园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布置了春韵、春情、春趣、春花、春晖5个广场,广场四周广植马尼拉草坪,女贞、樱花、海棠等40余种花木点缀其间,极富情趣的蘑菇亭、花架合理搭配,方便了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

1.1.4 湨河带状公园 1996年开始实施绿化,1998年绿化完成,面积45.38 hm2。2003年以来,按照建设绿色长廊、休闲长廊、文化长廊、景观长廊、居住长廊的指导思想,对湨河两岸进行了高标准整治改造,建成了两侧各50 m宽的林带。是我市最长、最受欢迎、最能体现济源环境整治成果的带状公园。

1.1.5 清趣园 位于蟒河奉仙桥和马寨桥之间,该园占地16.04 hm2,绿化面积达11.66 hm2,设置有青少年活动区、水上游憩区、动物园、荷花观赏区、河道区等功能分区。公园自建成以来,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增加树木设施,完善园林功能,真正形成了“卫生整洁、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的游园环境。

1.1.6 新蟒园 新蟒园位于济源市区北蟒河西段,天坛路与荆梁璐之间,总占地5.53 hm2,绿化面积4.09 hm2,绿化覆盖率90 %以上。1994年被命名为河南省第四批绿化达标公园。新蟒园系我市建成的第一个公园,按照因地制宜,简练自然的布局模式,共栽植乔木树种30余种800余株,花灌木20余种500余株,广植白三叶、马尼拉等草坪。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优美舒适的游憩场所。

1.2 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济源市建成区范围内现有苗圃12个,总面积71 hm2,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3 %。

1.3 防护绿地

是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其功能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公害起到一定的防护和减弱的作用。济源市在工业区、铁路、公路、河流以及主干道的两侧栽种各种乔灌木,建成防护林带85 hm2

1.4 附属绿地

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的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济源市现有14个居住小区。除早期开发建设的邮电小区等4个居住小区绿化较为薄弱外,其余10个小区全部达到园林式小区标准,园林小区占居住区的71.4%。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济源市道路绿化始终与道路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坚持“路修到哪里,树栽到哪里”,在道路改造和建设中,对沁园路、天坛路等沿路单位全部实施了拆墙透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路景观。

2 城市易发生的灾害类型

2.1 地震灾害

济源市地处华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河淮地震带三大地震带交汇部位,区内发育多具活动断裂,主要有盘谷寺断裂、五龙口断裂等六条第四纪活动断裂。从板块运动和地震地质构造学反映来看,存在发生6级地震的构造背景。2005年以来我市发生2~3级地震80余次,没有造成人员及财产损失。

2.2 洪涝灾害

济源市境内有大小河流200余条,皆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黄河、蟒河、湨河、沁河。其中蟒河、湨河流经市区,主要为泄洪和排涝河流。若地震发生在丰水期,易发生洪涝等次生灾害,给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灾害。

2.3 火灾灾害

火灾是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灾害,也是地震后最可能发生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安全的危害特别大。

3 城市绿地在防灾、避险中的意义

减灾绿地是城市综合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等典型城市灾害及其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发生时,城市园林绿地同学校、步行空间、站前广场、户外停车场、体育场等其它城市开敞空间共同成为防灾、减灾及救灾场所,通过绿地建设等减轻地震等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城市外部空间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在避灾、减灾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地震及其随之发生的二次灾害中,城市公园绿地是重要的避灾场所之一。

4 能够发挥防灾避险功能的绿地实际面积、容量、分布现状

城市绿地不能全部发挥防灾避险功能。如防护绿地、遗址保护地不适宜作为避灾场所;建筑物周边的附属绿地受建筑塌落的危险,能够起到防灾作用的仅是集中成片的绿地和与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以建筑高度的2/3计)的带状绿地或道路绿化带;滨河绿地易发生水涝灾害或地震时发生次生灾害,在地震或水患时,不适宜作为避灾场所。城市公共绿地还承担着多种功能,具有山地、水面、灌木丛等多种形式,并不能全部做防灾避险场地使用。

4.1世纪广场、湨河带状公园、新蟒园、清趣园、望春园、迎春园等公园位于市区中心,重大地震灾害发生时,可成为大型防灾避险场所,在灾后恢复建设期为城市居民提供过渡性住房搭建及维持基本生活的空间。

4.2 丽城花园、航海园、北海园等街头游园,在城市发生地震、洪涝灾害时,都可以作为防灾避险场所。

4.3健康园、东关绿地等街头绿地面积较小,有效防灾避险面积小于2 000 m2。根据GB21734—2008《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5.4 面积要求中“场址有效面积宜大于2 000 m2”的规定,不可作为防灾避险用地使用。

4.4 环城公路两侧林带附近植物多以花灌木群植为主,株距较密,不适宜作为防灾避险绿地。

根据位置、环境、面积及性质等内容对绿地能够发挥防灾避险功能的实际面积、容量、分布进行综合分析,详见表1:济源市公共绿地防灾避险能力明细。

5 现存问题及薄弱环节

5.1 防灾避险的绿地总面积

从附表中防灾避险绿地总面积及容纳总人数的分析数据来看,城区公园绿地在紧急避险时可容纳27万余人,满足城区市民的需求;长期避险时,可容纳13万余人,不能满足市民需求。

5.2 防灾避险的绿地分布不合理、可达性欠佳

济源城区内公园绿地分布不均,世纪广场、文化城绿地、篮球城绿地等绿地面积大、周围建筑密度小、人口密度小;主城区内建筑多、建筑密度大,居住人口多、人口密度大,而公园绿地面积比较少,防灾避险容纳人数较少,无法满足需求。

5.3 城区苗圃地和防护林带面积比较小,且大量密植苗木,基本不能满足防灾避险需求。

5.4 居住区、单位庭院等附属绿地分布较散,并且面积较小,不能满足防灾避险需求。

5.5 绿地内缺少防灾避险设施的配套建设。

总之,我市绿地总面积可容纳人数基本满足城市居民在紧急避险时的需求,但城市人口及绿地分布不均匀,导致人口密集区,绿地数量、面积相对较少;人口稀少区,绿地数量、面积相对过剩的现状。

表1 济源市公共绿地防灾避险能力明细

注:可用避灾面积按扣除山地、坡地、灌丛、水面及必要保护的文物古迹、古建占地等面积确定 。

2011-01-25

王晓秋(1973-),女,工程师,济源市风景园林管理局。

S761.9

B

1003-2630(2011)01-0032-03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济源市城市绿地防灾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济源市
编制城市绿地养护规范和标准应注意的事项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认识
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
济源市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探索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