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猪场免疫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2011-05-31 08:48曹松嵘
兽医导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野毒狂犬种猪

曹松嵘

(广州猪个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50)

笔者对上千家猪场免疫记录进行统计后发现,目前猪场免疫程序比较混乱。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免疫程序应该由谁制定。2.免疫程序制定的基本原则。3.疫苗免疫种类的选择。4.免疫程序制定以后是否执行严格。5.免疫效果的判断标准。6.猪场猪瘟、伪狂犬抗体检测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猪场免疫程序应该由谁制定

目前养猪行业制定免疫程序的人员主要有:集团化养猪公司的技术部人员,行业相关专家或教授,规模猪场的场长、技术员,疫苗或兽药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全国各地的兽药经销商老板及其技术人员等。由此可见免疫程序制定者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参差不齐,所以全国猪病犹如制定猪场免疫程序的人员一样复杂了得。那么免疫程序究竟应该由谁制定才是合适呢?或者说制定免疫程序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个人认为:对周围疫情有深入了解,在制定免疫程序时能充分考虑到周边及本猪场的发病情况的专业猪场兽医在这方面具有优势。

二、免疫程序制定的原则

免疫程序制定的基本原则是单个疫苗免疫无免疫空白,不同疫苗免疫相互之间无免疫干扰。

单个疫苗免疫无免疫空白,即同一种疫苗免疫之前,猪体原有抗体是否达到保护力水平以上,例如:母猪免疫猪瘟疫苗,两次免疫间隔时间是多少天最合适,是120天还是180天,如果在120~180天之间母猪的猪瘟抗体水平低于正常保护力以下的猪只比例偏高,显然存在免疫空白,那么两次间隔时间选择180天是不合理。

不同疫苗免疫相互之间无免疫干扰,如果一段时间之内多次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时,不同的疫苗之间会产生影响,干扰其中部分疫苗免疫之后,猪体对该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应答较低,达不到应有的抗体水平,从造成免疫失败。例如:仔猪出生后0~80天,许多猪场要免疫猪瘟、伪狂犬、口蹄疫、蓝耳病、圆环病毒、支原体、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疫苗,部分疫苗需要免疫两次,加起来疫苗免疫的次数十次以上,而保育前后的仔猪免疫系统发育不尽完善,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能否对每一次免疫的疫苗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呢?笔者通过对保育阶段猪瘟抗体监测长期不合格的猪场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是由于疫苗免疫次数过多,相互之间产生干扰造成。

三、疫苗种类的选择

目前各地猪场使用的疫苗种类不尽相同,但是也有共同点,就是猪瘟,伪狂犬、口蹄疫、细小病毒、乙型脑炎是必不可少,蓝耳病、圆环病毒、腹泻三联苗、支原体、链球菌、猪肺疫、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等疫苗不同猪场选择不同。笔者对全国数千家饲养水平高不同的猪场进行免疫记录调查后发现:生产成绩好并且长期稳定的猪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猪瘟和伪狂犬病的免疫比较合理,猪瘟抗体的整齐度较好,伪狂犬野毒抗体感染率几乎为零。反之,生产成绩不稳定的猪场要么猪瘟抗体参差不齐,而且低于保护力以下的比例偏高,或者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率偏高,部分猪场的种猪群伪狂犬野毒的抗体阳性率达到50%以上。造成猪瘟和伪狂犬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猪瘟及伪狂犬疫苗时存在免疫空白,或者是疫苗免疫过于频繁,对猪瘟和伪狂犬的免疫产生了干扰。笔者认为在没有做好猪瘟和伪狂犬免疫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随意增加疫苗的种类,只有在保证猪瘟和伪狂犬疫苗免疫效果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部分疫苗的免疫才能做好猪场疾病的整体疫苗防疫工作。目前猪场疫苗种类的选择是否合理,还需要我们兽医工作者长期不断论证。

四、免疫程序制定以后是否执行严格

一般情况,免疫程序包括接种的疫苗种类、生产厂家、免疫剂量、免疫时间。笔者发现很多猪场存在随意更换疫苗厂家的现象,而随意改变免疫时间的猪场也相当普遍。笔者曾对一规模猪场制定如下免疫程序:仔猪30天免疫猪瘟、40天免疫伪狂犬,而猪场在执行时,保育人员是每月集中免疫4次猪瘟、4次伪狂犬,此时猪瘟的免疫时间被人为的调整为22~38天,其他的疫苗接种也相应发生改变。猪场如果没有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执行,猪场如果发生疫情,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判断,非常容易造成判断失误。所以是否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执行也必须引起猪场经营管理者重视。

五、免疫效果的判断标准

如何评价一个免疫程序执行之后效果呢,有没有一些参考指标呢?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总结之后认为,生产成绩方面应该有一个标准是:猪场全年全群因疾病引起的猪只死亡率不能高于5%。实验室检测标准为猪瘟抗体合格率不能低于90%,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比例不能高于5%。当然随着养猪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一标准应该不断提高,养猪场疾病控制更加简单而不是更加复杂。这一点值得广大从事养猪事业经营管理者不断思考,值得我们广大从事猪场疾病控制的兽医工作者深思。

六、猪场猪瘟、伪狂犬抗体检测情况及注意事项

对公司最近服务猪场猪瘟抗体、伪狂犬野毒抗体监测结果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当前许多猪场在解决猪瘟及伪狂犬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猪瘟抗体的保护力严重偏低。

在给猪场做兽医服务工作过程中,讨论最多也是猪瘟及伪狂犬的话题,种猪猪瘟免疫是一刀切好还是跟胎次免疫好?仔猪需不需要零时免疫?猪场种猪群体伪狂犬野毒抗体感染率为什么偏高?针对以上问题,下面谈谈笔者的个人看法。

表1 服务猪场猪瘟抗体、伪狂犬野毒抗体监测结果

种猪猪瘟疫苗完全可以一刀切,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一刀切可以成功避免管理上的漏打现象,可以成功避免因母猪因流产、返情造成免疫空白,降低种猪群体猪瘟感染的风险。也许,部分猪场认为一刀切会引起猪场部分母猪流产等不良现象,实际上健康的猪群任何时候免疫猪瘟疫苗是不会发生流产等不良现象,而不健康的种猪群体就是不免疫任何疫苗都可能发生流产的不良现象。

仔猪需不需要进行零时免疫,实际上很多猪场曾经或正在进行零时免疫猪瘟疫苗,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猪场进行零时免疫的前提是什么?应该是猪瘟野毒感染率非常高,既然是母猪野毒问题,那么对仔猪的零时免疫应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本人曾经对一母猪猪瘟野毒感染率达30%左右进行服务时,建议种猪群体适当加大剂量,连续间隔20天免疫猪瘟,而没有建议猪场进行零时免疫,结果也没有发生猪瘟严重感染或表象猪瘟的临床症状,因此正在进行或计划采用猪瘟零时免疫的猪场可以借鉴此方法。

猪场种猪群体伪狂犬野毒抗体感染率偏高,通过对猪场母猪群体长期进行的野毒抗体监测发现,刚开始,抗体水平还是不错,但是后来就慢慢感染了野毒。笔者分析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猪场负责人认为自己猪场是伪狂犬阴性猪场,于是对新购进的商品猪不进行伪狂犬免疫,一段时间之后随着商品猪母源抗体的消失,在商品猪群中形成伪狂犬免疫空白群体。而伪狂犬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周边猪场如果存在伪狂犬野毒感染,商品猪群体会很容易感染伪狂犬野毒,虽然不一定表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但是只要母猪群中存在免疫失败现象,伪狂犬野毒就会为扩大到母猪群体,从而进一步感染产房仔猪、保育仔猪,由于仔猪的抵抗力低,感染伪狂犬之后就会表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严重时会造成50%以上保育仔猪发病,30%左右的仔猪死亡。笔者曾经对种猪伪狂犬阴性猪场的中大猪进行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发现约30%的中大猪感染了伪狂犬野毒,因此对于部分认为自己猪场是伪狂犬阴性的猪场,不要盲目自信,一定要对商品猪进行伪狂犬免疫接种。

猜你喜欢
野毒狂犬种猪
有效预防狂犬病,正确接种狂犬疫苗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狂犬疫苗“一针难求”暴露狂犬病防治短板
2012~2017 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 野毒 流行病学调查
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调查
龙岩市2011-2015年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
被宠物狗、猫所伤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