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计米丁的抗动脉血栓作用

2011-06-01 01:03韩国柱赵伟杰王世盛陆文婷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藜芦乌苏里血小板

吕 莉,潘 平,韩国柱,周 琴,赵伟杰,王世盛,陆文婷

(1.大连医科大学 药理教研室,辽宁 大连 116044;2.大连理工大学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12;3.大连友谊医院 药剂科,辽宁 大连 116001)

藜芦(Veratrumnigrum) 系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中药大词典》等称“藜芦可用于治疗中风失语、黄疸、疥疮”等[1],由此提示藜芦可能具有抗血栓等方面的作用。本研究组一直致力于研究乌苏里藜芦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既往研究表明从藜芦中提得的总碱具有降压[2]、改善血流动力学[3,4 ]、中枢抑制作用[5],并首次发现了藜芦总碱具有强大的抗动、静脉血栓作用[6]。本工作组对其生物总碱进行了一系列的化学成分研究,迄今已分离出11种酯型异甾体生物碱[7-9],其中的一种单体经用现代分析技术鉴定为计米丁(germidine)[10,11],其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本文旨在研究计米丁的抗动脉血栓作用,从而确定乌苏里藜芦生物碱的抗血栓活性成分。

图1 计米丁的化学结构

1 材料和方法

1.1 药物及试剂

盐酸计米丁注射液(500 μg·mL-1)由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制药系提供;赖氨匹林(Aspirin-DL-Lysine,LAS),安徽安宝药厂产品;ADP,美国Sigma公司产品。

1.2 动 物

SD大鼠,雄性,180~220 g,清洁级,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辽)2008-0002。

1.3 仪 器

LBY-NJ2型普利生血液凝聚仪,北京普利生仪器公司产品;BT87-3型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包头医学院心血管研究室产品。

1.4 方 法

1.4.1 血流阻塞时间(OT)的测定

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生理盐水(NS)组,计米丁1.3 μg·kg-1、2.5 μg·kg-1、5.0 μg·kg-1、10.0 μg·kg-1和20.0 μg·kg-1组,以及阳性对照药物赖氨匹林(LAS)18.0 mg·kg-1(相当于阿司匹林10.0 mg·kg-1)组。大鼠腹腔注射乌拉坦1 g·kg-1麻醉,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将体内血栓形成仪的刺激电极置于颈总动脉近心端,远心端置一温度传感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受试药物后20 min以强度为1.6 mA直流电连续刺激颈总动脉7 min,引起血管内膜损伤,从而形成血栓。记录从电刺激开始到温度骤降所需时间,即血流阻塞时间(Occlusion Time,OT)[6,12]。以NS组为基准,计算不同给药组OT延长百分率。

1.4.2 体内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

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NS组,计米丁2.5 μg·kg-1、5.0 μg·kg-1、10.0 μg·kg-1和20.0 μg·kg-1组,以及阳性对照药物 LAS 18.0 mg·kg-1组。大鼠自尾静脉注射受试药物后20 min于麻醉状态下自腹主动脉取血,以3.8 %枸橼酸钠抗凝(血与抗凝剂体积比为9∶1),以8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即获得富血小板血浆(PRP),剩余血浆经3000 r/min离心10 min,制备贫血小板血浆(PPP)。用PPP调PRP使其含血小板数为3×108·mL-1,以终浓度3 μmol·L-1的ADP为诱导剂,按Born法[13]于血液凝聚仪中测定血小板5 min最大聚集率。以NS组为基准,计算不同给药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率。

1.4.3 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

大鼠60只,按1.4.2项取血,制备PRP和PPP。用PPP调PRP血小板数至3×108·mL-1,于PRP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受试药物,使其终浓度分别为计米丁6.3 μg·L-1、12.5 μg·L-1、25.0 μg·L-1和50.0 μg·L-1,阳性对照药LAS 40.0 mg·L-1,NS组加入等容量NS。再按1.4.2操作测定血小板5 min最大聚集率。以NS组为基准,计算不同给药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并计算计米丁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计米丁对大鼠电刺激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如表1所示,随着计米丁给药剂量的逐渐增大,OT值逐渐延长,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

表1 静脉注射计米丁对大鼠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Tab 1 Effect of germidine (iv) on carotid artery thrombosis in rats

表1 静脉注射计米丁对大鼠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1)与NS组相比,P<0.05;2)与NS组相比,P<0.01

组别OT(s)OT延长率(%)NS683.0±28.6-计米丁1.3 μg·kg-1794.9±49.21)16.4计米丁2.5 μg·kg-1869.7±58.72)27.3计米丁5.0 μg·kg-1913.6±32.72)33.8计米丁10.0 μg·kg-1982.9±49.72)43.9计米丁20.0 μg·kg-11133.7±198.52)66.0LAS 18.0 mg·kg-11040.2±53.32)52.3

2.2 计米丁对大鼠体内、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如图2所示,NS组、计米丁2.5 μg·kg-1、5.0 μg·kg-1、10.0 μg·kg-1、20.0 μg·kg-1组和LAS 18.0 mg·kg-1组大鼠5 min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为(69.9±3.3)%、(54.0±5.4)%、(42.0±5.7)%、(36.7±4.2)%、(25.9±5.1)%和(36.9±4.3)%。与NS组相比,计米丁从小到大剂量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22.7%、39.9%、47.4%、62.9%(P<0.01),LAS阳性对照药LAS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47.2%(P<0.01)。

如表2所示,随着计米丁终浓度的增大,ADP诱导的大鼠5 min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值逐渐降低,与NS组相比,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DP诱导的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计米丁终浓度25.0 μg·L-1与LAS 40.0 mg·L-1的作用强度相当。以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概率单位(Y)对计米丁终浓度的对数(X)作图,得线性回归方程Y=1.26X+3.15(r=0.9980),计算得计米丁在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29.3 μg·L-1。

图2 静脉注射计米丁对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表2 计米丁对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Tab 2 Effect of germidine on ADP 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vitro rats

表2 计米丁对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1)与NS组相比,P<0.01;2)与LAS组相比,P>0.05

组别5 min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抑制率(%)NS67.9±3.6-计米丁6.3 μg·L-154.8±4.51)19.4计米丁12.5 μg·L-145.1±3.81)33.6计米丁25.0 μg·L-136.6±4.51)2)46.1计米丁50.0 μg·L-126.3±3.51)61.3LAS 40.0 mg·L-139.3±3.71)42.2

3 讨 论

本实验采用经典的整体动脉血栓形成模型,首次研究了计米丁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并通过体内、外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初步探讨计米丁的抗动脉血栓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大鼠静脉注射计米丁后呈剂量依赖性延长OT,说明计米丁具有抑制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本研究组曾报道,乌苏里藜芦总碱在7.2~42.9 μg·kg-1剂量范围内,其OT延长百分率为9.2%~95.8%;而计米丁在1.3~20.0 μg·kg-1剂量范围内,其OT延长百分率为16.4%~66.0%,提示计米丁可能是总碱中抗动脉血栓形成的一种主要有效成分[6]。

本实验还表明计米丁具有一定的体内、外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血小板聚集在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计米丁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提示可能与其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有关。

计米丁为自乌苏里藜芦总碱中提得的一种酯型甾体生物碱,有关其药理作用,未见文献报道。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药物,在抗动脉血栓、抗血小板方面,显示了强大的作用,其有效剂量低至μg级水平,计米丁是乌苏里藜芦生物碱中一种重要的抗血栓活性成分,本研究为其作为高效能抗栓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其分子药理学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5652.

[2] Li Hua,Gao GY,Li SY,et al.Effects of Veratrum nigrum alaloids on centralcatecholaminergic neurons of renal hypertensive rats [J].APS,2000,21(1):23-28.

[3] 李淑媛,李卫平,李传勋,等.盐酸乌苏里藜芦碱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1997,32(7):25-27.

[4] 杨静娴,戴淑芳,韩国柱,等.乌苏里藜芦碱对家兔和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6):22-24.

[5] 戴淑芳,高广猷.乌苏里藜芦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1997,19 (1):13-15.

[6] Han GZ,Li XY,Lv L,et al.Antithrombotic effects of Veratrum nigrum var.Vssuriense alkaloids[J].Chin Tradit Herb Drugs,2003,34(12):1107-1110.

[7] Zhao WJ,Chen J,Guo YT,et al.Chemical research on the alkaloids from Veratrum nigrun L.var.ussuriense Nakai [J].Bull of Chin Mat Med,1987,12(1):34-35.

[8] Tezuka Y,Kikuchi T,Zhao WJ,et al.(+)-Venssurine ,a new steroidal alkaloid from the roots and rhizoma Veratrum nigrum var.ussuriense and structure revision of (+)- verabenzoamine[J].J Nat Prod,1998,61(11) :1397-1399.

[9] Zhao Wj,Guo YT,Tezuka Y,et al.Isolation and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Echinuline in the Alkaloids from Veratrum nigrum L.var.ussuriense Nakai[J].Chin J Chin Mater Med,1991,16(7):425-426.

[10] 赵伟杰,孟庆伟,王世盛.乌苏里藜芦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9):94-95.

[11] Zhao WJ,Tezuka Y,Kikuchi T,et al.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Veratrum nigrum L.var.ussureinse.(1) Structure and1H - and13C -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 of a new alkaloid ,Verussurinine ,and related alkaloids[J].Chem Pharm Bull,1991,39(3): 549-554.

[12] Hladovec J.Experimental arterial thrombosis in rats with continous registration[J].Throm Diath Hemorrhage,1971,26: 407-412.

[13] Born GVR.Aggregation of blood platelets by adenosine diphosphate and its reversal[J].Nature,1962,194:927-929.

猜你喜欢
藜芦乌苏里血小板
内蒙古3种野生藜芦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他者”与“自我”的双向互利:试析1917年前俄国南乌苏里边区朝鲜移民的“东正教化”
懂得回家“猫冬”的鱼
——乌苏里白鲑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新疆牧场阿尔泰藜芦的开发利用前景
春到乌苏里(外一首)
12β-羟基藜芦酰棋盘花碱在小鼠体内的代谢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12β-羟基藜芦酰棋盘花胺对小鼠小脑和大脑皮层组织DNA损伤的影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