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2011-06-01 01:06刘永娥石宏宴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胸痛预测值显著性

刘永娥,梁 华,石宏宴

(1.大连医科大学 附属第二医院 检验科,辽宁 大连 116023;2.辽宁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1)

胸痛是急诊常见症状。从胸痛患者中快速识别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1]。心脏标志物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工具, 其中心脏肌钙蛋白已经成为AMI诊断优先考虑的生物化学指标,但它在心肌梗死早期不够敏感[2]。肌红蛋白在AMI后出现时间较早,但它特异性较差,对骨骼肌和心肌损伤不能区分[3]。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心肌梗死后患者血液中出现早,且特异性较高,近年来已备受国内外关注[4]。本实验通过研究H-FABP及与其它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在AMI早期的诊断优势,旨在进一步证实H-FABP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9~11月因胸痛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疑似AMI的患者128例(实验组)。其中,男70例,女58例,年龄35~79岁。所有患者在胸痛发作6 h内采血。这些患者的最终诊断是依据病史、动态心电图、生化检测及冠脉造影确定的。AMI诊断符合 2007 WHO诊断标准:① 典型的胸痛病史;② 心电图(ECG)异常改变,出现Q波或Qs波持续1 d以上;③ 持续的酶异常或先升高后降低,这种变化与酶的特性以及发病时间相符合。上述标准至少符合其中两条即可诊断为AMI[5]。确诊为AMI的患者68例(AMI组);非AMI的患者60例(非AMI组)。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感染发热患者、心肺复苏后患者、有血栓性疾病进行抗凝溶栓治疗4周内患者、外伤或手术后4周内患者等。同时,设正常对照组30例,均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同期正常体检者,经检查无心脏、肾脏、肝脏等疾病,且各项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1.2 标本采集及处理

所有实验组患者均于就诊时即刻采肘静脉全血3 mL,对照组则需早上空腹抽取肘静脉全血3 mL。所有全血标本均采用肝素抗凝,并于离心机中36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浆1 h内检测。

1. 3 方 法

(1)血浆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定量检测: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德国西门子Lx 20型全自动生化仪;(2)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定量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超敏CRP仪;(3)血浆H-FABP快速定性检测:采用深圳康生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胶体金法检测试剂盒。所有的仪器都采用厂家原装试剂及质控品,且仪器处于稳定状态,具体操作依据试剂盒说明书及仪器操作说明。所有结果均采用国家现行检测标准进行判断。

1.4 结果判定

联合检测时结果采用并联法判定,多项指标中任何一项阳性即为阳性,各项指标均为阴性即为阴性。CK-MB和hs-CRP在第95分位值处的cut-off分别为3.60 μg/L和5 mg/L,cTnI 在第99分位值处的cut-off为0.14 μg/L ,H-FABP检测区出现两条红色线为阳性,出现一条红色线为阴性。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在128例胸痛患者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68例(AMI组);非AMI组中心绞痛患者33例(AP组),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1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例(SAP组);非心源性胸痛患者27例(NCCP组)。AMI组、非AMI组、正常对照组血浆CK-MB、cTnI、hs-CRP的含量及H-FABP定性结果见表1,其中AMI组四项结果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四项指标在AMI组中含量是最高的。实验组各项指标阳性率见表2,AMI组各项指标的阳性率与UAP组、SAP组、NCC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四项指标在AMI组中检出率是最高的。各项指标在诊断AMI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的比较见表3。H-FABP的灵敏度(88.23%)和阴性预测值(90.91%)与其它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H-FABP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与其它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2.64%和阳性预测值98.00%,高于单个指标检测。

表1 各组血浆CK-MB、cTnI、hs-CRP的含量及H-FABP定性结果

表2 实验组四项指标阳性率的比较

表3 四项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效率

3 讨 论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1972年被美国Ocker等在肠黏膜上发现的一组多源性的小分子细胞内蛋白质。分子量为12000~16000 kD,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小肠、肝、脂肪、心、脑、骨骼肌等脂肪酸代谢旺盛的细胞内。H-FABP在心肌中的含量比骨骼肌中高10倍。当心肌细胞受损时,H-FABP从心肌细胞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其血浆浓度在AMI发病后1.5~3.0 h开始升高,在4~8 h内达到峰值,12~24 h内恢复到正常水平[6]。在胸痛发作后的4~8 h后变得异常,12~16 h达到峰值,并在心梗后的5~9 d内保持高水平。CK-MB在胸痛发作后的4~8 h 升高,在12~24 h达到峰值,然后在48 h后下降到正常水平。美国临床生物化学科学院建议cTnI选取两个决定水平,低值仅代表心肌轻微损伤,高值诊断为AMI。Charles等[7]指出,AMI发病6 h内的cTnI临界值为0.89 μg/L ,cTnI>0.89 μg/L 时可以诊断心肌有微血管阻塞。对超过97.5 百分位数但低于医学决定水平的数据,可以排除AMI,但可提示有心肌损伤的发生。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较为典型的急性期蛋白,在创伤和感染等应激反应时其血中浓度升高,可通过T淋巴细胞触发巨噬细胞产生金属蛋白酶,降解纤维蛋白帽,因而在诱发斑块破裂中起重要作用。CRP是所有炎性反应因子中预测未来心脏事件最有力的炎性反应标志物[8]。

本组实验数据显示,H-FABP在0~6 h内的灵敏度(88.23%)与CK-MB (41.18%)、cTnI (44.12%)、hs-CRP (42.6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9],阴性预测值(90.91%)与其它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意义(P<0.05),而在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上,H-FABP与其它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四项指标单独检测时,在AMI早期诊断中,H-FABP是最灵敏的指标,且保持较高的特异度;cTnI的特异度是最高的(93.30%)的,但是灵敏度较差些,而hs-CRP和CK-MB没有独立诊断早期AMI的优势。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都保持较高的水平。虽然H-FABP在AMI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是H-FABP、cTnI 皆通过肾脏分解代谢排出体外,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竭患者因为肾受到损害而不能分解上述心肌标志物,可导致其在体内积聚从而使血清水平升高[10]。而且,由于H-FABP的检测采用的是金标抗体法,容易出现假阳性等现象,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和其它指标联合检测建立一种多指标评分体系,相互补充,更好地发挥各个指标的诊断优点,减少AMI早期诊断的漏诊率、误诊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061-1071.

[2] 胡大一,孙艺红.心脏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5,3:934-937.

[3] Naknla T ,Haslnmoto A ,Hase M ,et al.Human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as an early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marker in acute coronary synd [J].Cardiolojy,2003,99(2):96-104.

[4] Azzaz y HM, Pelsers MM, Christenson RH. Unbound free fatty acids and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diagnostic assay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J].Clin Chem,2006,52(1):19-29.

[5] 门卫东,马建智.心肌肌钙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40-41.

[6] 吴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J].四川医学,2007,28(5):504-505.

[7] Charles D,Jerome I,Nicolas M,et a1.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 assessed by 3-tesl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orrelation with plasma troponin I levels[J].J Am Coll Cardiol,2010,55(10):65-69.

[8] 彭瑛,邓剑,邓正华,等.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5):456.

[9] 梁晓芳,崔建国,李春坚,等.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快速诊断试纸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9,29(8):1133-1137.

[10] 王红艳,赵晓云.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 (7):1253-1254.

猜你喜欢
胸痛预测值显著性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法电再次修订2020年核发电量预测值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有些胸痛会猝死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