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杂交种嫩单1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2011-06-07 06:49孙善文马宝新刘海燕浦子钢王俊强李德新樊景胜
园艺与种苗 2011年4期
关键词:父本分院区域试验

孙善文,马宝新,刘海燕,浦子钢,王俊强,李德新,樊景胜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41)

嫩单12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于1998年以自育自交系440418为母本、自交系817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单交种。1998年参加分院内鉴定试验,1999—2000年参加分院内品比试验和异地鉴定试验,2002—2003年参加黑龙江省第1积温带区域试验,2004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嫩单12号。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生育期

该品种全生育期为120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490℃,与对照四单19相当。

1.2 农艺性状

该品种幼苗拱土能力强,长势健壮,成株株高270 cm,较对照四单19高5 cm左右,穗位100 cm,与对照四单19相当;株型半收敛,叶片肥厚,叶色深绿,活秆成熟;雄穗护颖绿色,花药黄色,花丝绿色;果穗长柱形,穗位整齐一致,内外均匀差异小,穗轴红色,籽粒橙黄色,中齿型,外观品质较好(图1)。

1.3 经济性状

嫩单12号穗长24 cm左右,较对照四单19长2 cm左右;穗粗5 cm左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40~50粒,百粒重42 g,较对照四单19多2 g左右。

图1 嫩单12号

1.4 品质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嫩单12号籽粒粗蛋白含量为8.70%,粗脂肪含量为4.40%,淀粉含量为72.36%,赖氨酸含量为0.27%,营养品质和商品品质均好。

1.5 抗性

嫩单12号植株的抗病性较强,抗旱性强。2003—2004年抗病虫害鉴定结果为较抗大斑病、丝黑穗病。

2 产量表现

2.1 分院内鉴定及异地鉴定试验

1999—2001年参加分院内鉴定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3年平均产量为9 407.6 kg/hm2,比对照四单19平均增产10.7%,3年增产均达显著水平(表1)。2001年同时进行异地鉴定试验,平均产量为9 565.4 kg/hm2,比对照四单19增产10.4%,增产显著。

表1 嫩单12号异地鉴定试验结果

2.2 区域试验

2002—2003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9 765.1 kg/hm2,比对照品种四单19平均增产10.9%。其中,2002年6个点次平均产量9 919.3 kg/hm2,比对照四单19增产12.6%;2003年6个点次平均产量9 610.8 kg/hm2,比对照四单19增产9.2%(表 2)。

表2 嫩单12号参加2002—2003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结果

2.3 生产试验

2004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 9 550.2 kg/hm2,比对照四单19平均增产13.1%(表 3)。

3 适种区域

嫩单12号适宜在黑龙江省西部第一积温带下限、第2积温带以及在四单19种植区域推广种植。

表3 嫩单12号参加2004年黑龙江省生产试验结果

4 栽培技术

4.1 选地与整地

嫩单12号较喜肥水,宜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前茬最好选择豆茬,其次为玉米茬等,选择平岗地块,避免选择洼地及冷凉茬口地块。最好进行秋翻、秋耙和秋起垄,春起垄的地块要在春季起垄后及时镇压,避免因春季蒸发量大而跑墒严重。

4.2 种子处理

播前精选种子,去除大、小粒、瘪粒和杂质,精选过的种子做好发芽试验后进行包衣处理,使用包衣剂要参照所使用的种衣剂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如果催芽坐水种要慎选择种衣剂,包衣的种子要选择芽率高、芽势强的种子进行包衣。

四单19号:是四平市农科所1984年以自选系444(黄早4改良系)作母本,Mo17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玉米单交种。1992年黑龙江省、1993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1990—1992年参加吉林省玉米杂交种联合区域试验,3年37点次平均产量10 350 kg/hm2,居本熟期组第 1位。1991—1992年参加吉林省玉米杂交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674 kg/hm2,居本熟期组第1位。出苗至成熟124 d,需10℃ 以上积温2550℃。种子拱土力强,早发性好,易抓苗。株高265 cm,穗位高100 cm,穗长22 cm,每穗14~16行,白粒重40 g以上,单穗粒重230 g。后期籽粒灌浆快,籽粒商品品质好。抗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抗倒伏。淀粉含量高达74.58%,比一般品种高3.0~5.0个百分点,属高淀粉品种。该品种对肥水条件要求不严,适应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河北、山西、新疆、西藏等地种植。

4.3 适时早播

一般在5月上旬气温稳定通过10℃、地温稳定通过8℃即可播种。黑龙江省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播种一般要采取催芽坐水下种,用播种机播种要干籽滤水种,并及时镇压,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1],密度一般为5.0万株/hm2左右。

4.4 科学施肥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增施有机肥,一般施用量为1.5万kg/hm2,增施磷肥来提高植株幼苗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加速玉米生长发育和促进早熟,若用磷酸二铵作种肥,一般施用量为150~225 kg/hm2,施用时种子与肥料要分离,一般采用机械深施,防止烧苗[2]。拔节前结合中耕追施尿素,一般施用量为150~225 kg/hm2。可适当增施钾肥和锌肥,特别是在沙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中,一般施用量为硫酸钾75~ 150 kg/hm2,硫酸锌为 7.5 kg/hm2。

4.5 病虫防治

苗期做好草地螟防治,人工或机械喷洒低毒杀虫剂,大喇叭口期适量撒施毒土于大喇叭口内防治玉米螟,也可采用赤眼蜂等生物防治方法,特别是大面积玉米生产田的玉米螟防治效果较好,成本低,并且无农药残留[3]。

4.6 田间管理

三叶期间苗,5片叶时定苗,定苗时每穴留单株,做到苗匀、苗齐、苗壮,整个生育期尽量做到三铲三趟,成熟后适时收获,并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籽粒含水量,在进入完熟期可采取削头、站杆扒皮凉晒等方法,以提高玉米的商品品质。

5 制种要点

亲本繁殖需隔离500 m以上,制种需隔离300 m以上;父本与母本分期播种,母本晚于父本7 d播种,母、父本行比5︰1。

[1]刘海燕,孙善文,杜艳萍.玉米新品种嫩单11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3):110-111.

[2]李绥艳,孙德全,林红,等.高油玉米新品种龙育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3):13-23.

[3]李威,郭志强,陈岩,等.杂交玉米新品种沈玉2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11,5820.

猜你喜欢
父本分院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宁分院 王光勇
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在重庆全面迈向智能化时代中发挥核心支撑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团的兴趣分析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